中國航空報訊:10月16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每經峰會暨2020中國金鼎獎頒獎典禮」中,中航證券有限公司-富士達榮獲「2020中國金鼎獎-2020年度新三板精選層經典案例」獎。伴隨著新三板精選層市場的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研究者和投資者將目光再次聚集到新三板,一些關於新三板的話題也被越來越頻繁地提起。其中,關於「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是否是上市」成了眾多話題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這個問題許多市場參與者弄不清楚。
通常來說,掛牌和上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普遍認為IPO才是上市。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體系裡,一般在場外市場公開轉讓交易叫「掛牌」,因為掛牌企業在掛牌時不允許公開發行,只能定向發行。這些市場主要包括2013年以前的新三板和各省、直轄市地方股權交易所,掛牌企業稱為「非上市」公眾公司。企業要公開發行,則需要證監會核准,公開發行後也就不能在原掛牌交易所交易了,必須摘牌,轉到滬深交易所上市。
但如今,審視在這套傳統觀念中的內容,大部分已不適用於現在的新三板市場。
首先,新三板是場內市場。2013年12月13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當天,國務院籤發了《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規定的決定》,其中提到新三板交易所是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2015年9月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頒布了《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其中第二條明確指出,場外證券業務是指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外開展的證券業務。這裡面提及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也就是新三板股票的證券交易場所。
因此,早在7年前新三板就不再屬於場外市場範疇,而是與上交所、深交所同屬於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也就是由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的場內市場。
其次,從交易制度上看,新三板掛牌就是上市。對於新三板掛牌來說是存量股份先交易定價再去發行融資,IPO則是在上市交易同時進行公開發行,其實本質都是交易。證券市場的交易,是指通過第三方撮合機制集中進行,價格通過競價形成(包括做市商制度),按照時間優先價格優先的原則匹配交易,可以公開發行、股東人數可以超過200人。
何為上市(交易)?通過對國務院2011年11月11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簡稱「38號文」)、2012年7月12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簡稱「37號文」)以及證監會2012年8月23日發布的《關於規範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三個文件的分析,可以發現國家對於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交易制度的嚴格控制主要體現在:
(1)不得拆細交易標的物,導致每筆交易單位數額不固定;(2)不得連續交易以及競價交易等,限制了交易頻率,無法形成持續的交易價格;(3)不得將交易標的標準化,且明確了交易頻率至少為5天以上交易一次才能,更加限制了交易活躍度;(4)不得超過200人,限制了交易人數,即意味著不能公開發行。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交易場所,只要它的交易制度突破了上述四點限制,那麼該交易所就是證券交易場所,其掛牌交易的公司就是上市公司。新三板市場交易制度早已完全突破了以上四點限制,因此,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就是上市。
第三,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是不是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目前仍受《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所監管,但這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結果。2006年12月21日,中國證監會成立了「非上市公司監管辦公室」,同時定義了非上市公眾公司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其股票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股票向特定對象發行或者轉讓導致股東累計超過200人;(二)股票公開轉讓。於是,當時便將所有未在深交所、上交所上市且具有相應情形的企業統稱為非上市公眾公司。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章第五節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而根據前文提到的,國務院早就認定新三板交易所是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因此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也就是上市公司。另外,從英文翻譯上來講,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都被叫作「to be listed」,二者從語義上也可以畫等號。其實,上市公司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公眾公司。
最後,來看上市的本質。上市僅僅是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嗎?這個說法並不全面。上市的本質實際是交易,公司將股權上市交易,是通過交易股權定價,達到社會資源(包括資金、實物資源、無形資產、人力資源、企業家資源等等)的優化配置,實現帕累託最優。新三板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幫助掛牌企業交易、定價為己任,目前已經幫助眾多中小微企業實現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