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成績已於昨日放榜,但據統計共有70名考生的成績被屏蔽無法查詢。
分別來自:廣州(15人)、深圳(11人)、東莞(9人)、佛山(9人)、汕頭(7人)、湛江(6人)、惠州(4人)、中山(3人)、陽江(3人)、珠海(2人)、河源(1人)
而這70名的考生分別為理科50名、文科20名。而是正序的排列。
這中間涉及到「屏蔽部分高分考生成績」的做法,這也並非廣東獨有跟首創。全國多個省市都有類似的操作。
查不到成績的同學不要害怕,不是你的卷子異常或電腦系統出錯導致沒有分數,而是一個大大的驚喜等著你。
通常都是文理科前50名的考生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進入保密名單!
而這一做法的目的便為是保護狀元考生。防止對所謂「狀元」的過度炒作而採取的舉措。
多年來,每到高考季,總會聽到某某省高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然後新聞媒體再對其深入調查挖出深層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等一系列信息。
媒體為博眼球,大肆宣傳高考「狀元」,其激烈程度不啻於一場新聞大戰。這樣的做法迎合了一些人的獵奇心理,加劇了對「狀元」的炒作,使人們對分數和升學率的關注更加升溫,也助長了「應試教育」的功利傾向。
其實早在這一制度之前,各地教育部門早就有過相關規定,不能對學生進行成績排名,學生成績屬於學生的個人隱私,應該予以保密,以此體現出對所有學生的尊重。但從實際情況來說,炒作「狀元」的現象仍屢禁不止,對學生進行成績排名的事仍很常見。
一方面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往年高考成績特別優異的考生都是媒體吹捧的對象,恨不得祖宗三代都被挖出會讀書的素材,甚至添油加醋的給這些孩子冠上文武雙全多才多藝會讀書又會玩和令人羨慕的好家庭。
一些二三線城市、縣城甚至還會出現狀元騎馬遊街、大喇叭廣播、點歌送祝福、學校老師喜不自禁、學生家長到處炫耀孩子如何光耀門楣,大家歡欣鼓舞與有榮焉。
這雖然也是一種正面的宣傳對高分考生的肯定,也鼓勵其它學生努力與奮鬥的目標。但這也無形中對於狀元考生形成負面的影響,打破安靜的生活。
都說成名要趁早,但對於高考的學生來說,這僅是教育學習另一個階段的起點而非終點,需要也不是名利的吹捧與光環圍繞,更需要的是安靜的環境寧靜的心境去求學去探索。
這無疑更符合教育的目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