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節帶來些許恐怖
「這幾天孩子總是做噩夢,我都不知道咋辦好了.」10月28日,市民王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孩子小學附近的一家英語學校突然變得恐怖起來,不僅掛起了口吐鮮血的鬼臉,屋內也掛滿了蜘蛛、蝙蝠的模型.這家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感受西方萬聖節的文化氣氛.
原來10月3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也是西方的鬼節.
昨天,記者走訪了火車站附近一些商場.各個商鋪櫃檯上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鬼面具、玩具和南瓜燈.這些鬼玩具、面具價格不菲,南瓜燈和活動鬼玩偶50元到100元不等.一商戶說,最近幾天,鬼玩具、面具的銷量激增,前來購買的都是年輕人,還有一些娛樂場所.在記者採訪的10餘分鐘時間裡,該商鋪就賣出了4個鬼面具.來購買鬼面具的小張是鄭州某中學的學生,她說,她的好多同學都買鬼玩具玩,這沒有什麼可怕的.
而鄭州街頭的遊樂場、酒吧、迪廳,也紛紛打出了自己的萬聖節牌,推出了假面舞會等娛樂項目.不少酒吧的經營者表示,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於這樣的活動非常熱衷.萬聖節的文化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洋鬼節與聖誕節一樣,只是給了大家一起放鬆、玩樂的機會而已.
專家:給孩子一個快樂鬼節
鄭州市著名心理專家、第八人民醫院院長胡雄表示,中國和西方對鬼的認識不同,在我國,鬼始終與血腥、恐怖等聯繫在一起,孩子在中國文化教育下形成的對鬼的恐懼感是較為強烈的.在國外,萬聖節是一個以孩子為主角兒的類似兒童節的一個節日.商家出於商業目的,在「恐怖」上大做文章,孩子感受更多的是恐怖.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應進行引導,不要談「鬼」色變,使孩子形成健康科學的認知,避免外來文化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健康的萬聖節活動,提高孩子對萬聖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