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來臨,中小學生已經走進課堂,準大學生們也都紛紛整裝待發,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然而在我們身邊,有一批家庭貧困的準大學生,他們因大學學費而一籌莫展。日前,記者隨機走訪了高郵鎮3名即將跨入大學校門的寒門學子,了解他們的家庭困境,傾聽他們的心聲。
「上大學為改變家庭命運」
曹穎 高考成績340分 考取徐州醫科大學
3日下午,記者來到奎樓社區蝶園路軍斤巷貧困大學新生曹穎家時,被眼前的一幕驚住了,一家五口人蝸居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一居室內,本就狹小的空間還被間隔成客廳、臥室和衛生間,更是顯得十分擁擠。廚房被安置在樓間過道處,不能使用燃氣,燒飯做菜全靠電磁爐解決。「3樓是頂樓也是人字頂,我們利用人字頂隔了間小閣樓,鋪上木板,才解決了一家人的住宿問題。」曹穎的母親陳梅銀指著房頂告訴記者,婆婆公公年歲大了,僅有的一間臥室要留給他們居住,自己和愛人帶著女兒就睡在小閣樓的木板上,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近20年。
貧窮源於疾病。今年55歲的陳梅銀是一名肢體四級殘疾人,身患殘疾的她還患有腦垂體瘤、心臟病等多種疾病,不僅不能外出工作掙錢,每年看病吃藥少說還要花去上萬元。記者看見,客廳的小方桌,被各種各樣的藥瓶佔去了一大半。「這是治療心臟病的藥,這是治療腦垂體瘤的藥,每頓都要吃上7個品種10來顆藥片,整天藥當飯吃,沒辦法,身上的疾病太多。」陳梅銀嘆了一口氣說,愛人曹玉宏生病之前,雖然收入微薄,但還能勉強生活,然而這一切在去年也戛然而止。
去年夏季,曹玉宏外出做活時,無意中被蟲子叮咬,未加重視的他只在藥房買了藥膏塗抹,沒想到的是,小腿部出現了嚴重潰爛,後在揚州治療時,被診斷為靜脈潰瘍,前後花去了五六萬元,病情雖有所好轉,但至今還不能正常行走,一直休息在家。曹玉宏這一病使這個家徹底斷了收入來源,而此時正值曹穎進入高三關鍵時期。說起女兒曹穎,陳梅銀立即紅了眼。「家裡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女兒乖巧懂事,從小到大沒有讓人煩神,她知曉家庭的困難,也從未有過過分的要求。」陳梅銀說,進入高中校門後,女兒也被檢查出患有青春期垂體瘤,雖然疾病時常讓她感到疲憊、容易犯困,但三年來,她一直咬著牙關,邊治病邊讀書,家裡沒有經濟條件讓她上補習班,為了提高成績,女兒常常學習到深夜,累了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臉,清醒後接著學習,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沒辦法,只能默默支持她。
在曹穎爺爺奶奶居住的小臥室內,擺放著一張小課桌,這便是曹穎從小學到高中學習的地方。儘管生活、學習條件都非常艱苦,但曹穎一直很用功地學習,三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高郵中學,三年後又成功考取徐州醫科大學。「父母都患有疾病,爺爺奶奶年歲大了,也是小病不斷,我自己也深受疾病的折磨。我的理想便是畢業後成為一名醫生,用我所學的知識去為患者減輕病痛。」曹穎堅定地說,自己將認真學習,待將來學成後,用知識改變全家人的命運,其間再苦再難都會堅持下去。
「大學夢就是我的家庭夢」
孟慧妍 高考成績358分 考取南京工程學院
疾病是許多家庭致貧的主要原因。曹穎家如此,家住武安社區孫廠南路的貧困大學新生孟慧妍家亦是如此。記者來到孟慧妍家時,她正在幫助媽媽張珍銀在衛生間裡清理著身上的「便袋」。說起女兒,張珍銀臉上立即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都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聽話懂事的女兒成為了我們全家最大的幸福。」
採訪中,張珍銀告訴記者,愛人身體單薄,沒有一技之長,一直沒有固定工作,公公婆婆年邁體弱多病,自己生病之前,一直在服裝廠上班, 靠著自己一人的工資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或許是因為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在孟慧妍剛上高一時,張珍銀不幸患上了直腸癌。「那時候,發現大便出血,起初沒有在意,後來在上班時,差點暈倒在地,才到醫院接受檢查。」張珍銀說,當自己拿到檢查報告時,頓時覺得五雷轟頂,感覺天都塌了,後來還是在女兒的開導下,才慢慢走了出來。張珍銀的這一病讓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治病,開刀、化療,前後花去了20多萬元,為此,家裡欠下了不少外債。如今,雖然病情得到控制,但每季度都要複查一次,且要隨身攜帶「便袋」生活,每年檢查、吃藥費用超過萬元。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庭的變故也讓孟慧妍比同齡孩子更加懂事。從小到大,孟慧妍便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好孩子,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優秀,從未讓父母操過心。考慮到家裡的經濟條件,孟慧妍不追求吃穿,更不向父母要零花錢。母親生病後,她還學會了各種家務活,上學之餘,負責照顧起母親的生活起居。在孟慧妍家中,記者看見,年久失修的房屋已千瘡百孔,臥室內擺放著半舊的書桌和床鋪,光禿禿的水泥牆上,一排排新舊不一的獎狀便是唯一的裝飾。
孟慧妍考取了大學,讓全家人高興不已,為了給孫女掙學費,年邁的爺爺偶爾還打些零工。「沒辦法,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讓孫女去上大學,她是我們這個家唯一的希望。」奶奶吳紅英紅著眼說道。看著傷心的奶奶,懂事的孟慧妍立即走上前安慰起來。記者留意到,18歲的孟慧妍說話時總是笑容滿面,語調輕揚,看似嬌小的她,內心透著堅強。「父母雖沒有給我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們給我的愛並不比別人少,在我心中,他們是世界上最好、最棒的父母。」孟慧妍懂事地說,如今,爺爺奶奶年紀越來越大,母親的病情雖得到控制但不能再工作勞累了,父親要照顧母親和爺爺奶奶;大學夢就是她的家庭夢,她一定要走進大學校園,將來靠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
「我要用知識戰勝眼前的困難」
楊琦 高考成績336分 考取淮陰工學院
從孟慧妍家出來後,記者又來到位於武安社區姜橋路西一巷4號的貧困大學新生楊琦家。一進他家門,記者便看見一位年近5旬的男子神情呆滯地坐在堂屋的凳子上。「這是我的爸爸,幾年前,突發腦溢血,現在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楊琦介紹說。
18歲的楊琦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父親楊旭斌有著修車的手藝,母親陸仕勤在服裝廠做輔工,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幫忙照料著家庭,一家人生活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在家人的關愛下,楊琦無憂無慮地長大,心思也放在學習上,自小成績優異的他也成為全家人的驕傲和自豪。2017年參加中考時,楊琦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被高郵中學錄取。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歡樂中時,一場意外不期而遇。當年農曆七月半下午,正在店鋪修理車輛的楊旭斌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家人發現後,立即將他送去醫院,雖得到及時救治,他的性命得以保全,但腦血管破裂,甦醒後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
為了照料楊旭斌的日常起居,陸仕勤不得不辭掉服裝廠的工作回家。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家裡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加上治病要錢、日常生活也要錢,家裡一下子欠下了10多萬元的外債。為了償還債務、維持家中基本生活,待楊旭斌身體稍微好轉後,陸仕勤就四處打零工掙錢。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陸仕勤今年47歲,沒有一技之長,還要時常照顧丈夫、陪丈夫看病,平時只能幹一些時間靈活的工作,收入低又不穩定。
「爸爸是家裡的頂梁柱,他突然倒下了,讓我們一家人幾乎絕望,爺爺奶奶受不了這個打擊,紛紛病倒在床,靠著母親一人照顧,現在全家的重擔又全部壓在媽媽一人身上。」楊琦坦言,從小被家人保護得太好,這次的變故,才讓自己真正明白了貧窮二字背後酸澀的內涵。談及貧窮、苦難,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苦難並不是什麼幸運的事,只有戰勝了它,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庭、社會的人,苦難才顯得更加有意義。」
3年的高中生涯是楊琦最關鍵的時期,也是這個家庭最為艱難的時候。看著生病的父親,勞碌的母親,楊琦立志一定要考取一所好大學。說起今年的高考成績,楊琦慚愧道:「數學發揮失常,並沒有考到最理想的成績。」雖然沒有發揮好,楊琦已經有了更為遠大的理想:「我一定要讀研、讀博,用知識改變家庭命運,戰勝眼前的困難。」
曹穎、孟慧妍、楊琦只是我市部分貧困學子的代表,他們優秀,但卻貧窮;他們身處逆境,卻自強不息。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此次開學,他們都要準備近萬元的學雜費和生活費,這些費用對於他們家庭來說,無疑是個重擔。在此,本報籲請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用大愛之心去幫助他們以及像他們一樣的貧困學子,讓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大學夢。如果有熱心人士想幫助貧困大學生,可與本報聯繫。聯繫電話:1395250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