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關注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

2020-09-09 高郵發布
開學季來臨,中小學生已經走進課堂,準大學生們也都紛紛整裝待發,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然而在我們身邊,有一批家庭貧困的準大學生,他們因大學學費而一籌莫展。日前,記者隨機走訪了高郵鎮3名即將跨入大學校門的寒門學子,了解他們的家庭困境,傾聽他們的心聲。

「上大學為改變家庭命運」

曹穎 高考成績340分 考取徐州醫科大學

3日下午,記者來到奎樓社區蝶園路軍斤巷貧困大學新生曹穎家時,被眼前的一幕驚住了,一家五口人蝸居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一居室內,本就狹小的空間還被間隔成客廳、臥室和衛生間,更是顯得十分擁擠。廚房被安置在樓間過道處,不能使用燃氣,燒飯做菜全靠電磁爐解決。「3樓是頂樓也是人字頂,我們利用人字頂隔了間小閣樓,鋪上木板,才解決了一家人的住宿問題。」曹穎的母親陳梅銀指著房頂告訴記者,婆婆公公年歲大了,僅有的一間臥室要留給他們居住,自己和愛人帶著女兒就睡在小閣樓的木板上,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近20年。

貧窮源於疾病。今年55歲的陳梅銀是一名肢體四級殘疾人,身患殘疾的她還患有腦垂體瘤、心臟病等多種疾病,不僅不能外出工作掙錢,每年看病吃藥少說還要花去上萬元。記者看見,客廳的小方桌,被各種各樣的藥瓶佔去了一大半。「這是治療心臟病的藥,這是治療腦垂體瘤的藥,每頓都要吃上7個品種10來顆藥片,整天藥當飯吃,沒辦法,身上的疾病太多。」陳梅銀嘆了一口氣說,愛人曹玉宏生病之前,雖然收入微薄,但還能勉強生活,然而這一切在去年也戛然而止。

去年夏季,曹玉宏外出做活時,無意中被蟲子叮咬,未加重視的他只在藥房買了藥膏塗抹,沒想到的是,小腿部出現了嚴重潰爛,後在揚州治療時,被診斷為靜脈潰瘍,前後花去了五六萬元,病情雖有所好轉,但至今還不能正常行走,一直休息在家。曹玉宏這一病使這個家徹底斷了收入來源,而此時正值曹穎進入高三關鍵時期。說起女兒曹穎,陳梅銀立即紅了眼。「家裡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女兒乖巧懂事,從小到大沒有讓人煩神,她知曉家庭的困難,也從未有過過分的要求。」陳梅銀說,進入高中校門後,女兒也被檢查出患有青春期垂體瘤,雖然疾病時常讓她感到疲憊、容易犯困,但三年來,她一直咬著牙關,邊治病邊讀書,家裡沒有經濟條件讓她上補習班,為了提高成績,女兒常常學習到深夜,累了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臉,清醒後接著學習,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沒辦法,只能默默支持她。

在曹穎爺爺奶奶居住的小臥室內,擺放著一張小課桌,這便是曹穎從小學到高中學習的地方。儘管生活、學習條件都非常艱苦,但曹穎一直很用功地學習,三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高郵中學,三年後又成功考取徐州醫科大學。「父母都患有疾病,爺爺奶奶年歲大了,也是小病不斷,我自己也深受疾病的折磨。我的理想便是畢業後成為一名醫生,用我所學的知識去為患者減輕病痛。」曹穎堅定地說,自己將認真學習,待將來學成後,用知識改變全家人的命運,其間再苦再難都會堅持下去。

「大學夢就是我的家庭夢」

孟慧妍 高考成績358分 考取南京工程學院

疾病是許多家庭致貧的主要原因。曹穎家如此,家住武安社區孫廠南路的貧困大學新生孟慧妍家亦是如此。記者來到孟慧妍家時,她正在幫助媽媽張珍銀在衛生間裡清理著身上的「便袋」。說起女兒,張珍銀臉上立即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都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聽話懂事的女兒成為了我們全家最大的幸福。」

採訪中,張珍銀告訴記者,愛人身體單薄,沒有一技之長,一直沒有固定工作,公公婆婆年邁體弱多病,自己生病之前,一直在服裝廠上班, 靠著自己一人的工資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或許是因為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在孟慧妍剛上高一時,張珍銀不幸患上了直腸癌。「那時候,發現大便出血,起初沒有在意,後來在上班時,差點暈倒在地,才到醫院接受檢查。」張珍銀說,當自己拿到檢查報告時,頓時覺得五雷轟頂,感覺天都塌了,後來還是在女兒的開導下,才慢慢走了出來。張珍銀的這一病讓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治病,開刀、化療,前後花去了20多萬元,為此,家裡欠下了不少外債。如今,雖然病情得到控制,但每季度都要複查一次,且要隨身攜帶「便袋」生活,每年檢查、吃藥費用超過萬元。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庭的變故也讓孟慧妍比同齡孩子更加懂事。從小到大,孟慧妍便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好孩子,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優秀,從未讓父母操過心。考慮到家裡的經濟條件,孟慧妍不追求吃穿,更不向父母要零花錢。母親生病後,她還學會了各種家務活,上學之餘,負責照顧起母親的生活起居。在孟慧妍家中,記者看見,年久失修的房屋已千瘡百孔,臥室內擺放著半舊的書桌和床鋪,光禿禿的水泥牆上,一排排新舊不一的獎狀便是唯一的裝飾。

孟慧妍考取了大學,讓全家人高興不已,為了給孫女掙學費,年邁的爺爺偶爾還打些零工。「沒辦法,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讓孫女去上大學,她是我們這個家唯一的希望。」奶奶吳紅英紅著眼說道。看著傷心的奶奶,懂事的孟慧妍立即走上前安慰起來。記者留意到,18歲的孟慧妍說話時總是笑容滿面,語調輕揚,看似嬌小的她,內心透著堅強。「父母雖沒有給我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們給我的愛並不比別人少,在我心中,他們是世界上最好、最棒的父母。」孟慧妍懂事地說,如今,爺爺奶奶年紀越來越大,母親的病情雖得到控制但不能再工作勞累了,父親要照顧母親和爺爺奶奶;大學夢就是她的家庭夢,她一定要走進大學校園,將來靠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

「我要用知識戰勝眼前的困難」

楊琦 高考成績336分 考取淮陰工學院

從孟慧妍家出來後,記者又來到位於武安社區姜橋路西一巷4號的貧困大學新生楊琦家。一進他家門,記者便看見一位年近5旬的男子神情呆滯地坐在堂屋的凳子上。「這是我的爸爸,幾年前,突發腦溢血,現在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楊琦介紹說。

18歲的楊琦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父親楊旭斌有著修車的手藝,母親陸仕勤在服裝廠做輔工,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幫忙照料著家庭,一家人生活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在家人的關愛下,楊琦無憂無慮地長大,心思也放在學習上,自小成績優異的他也成為全家人的驕傲和自豪。2017年參加中考時,楊琦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被高郵中學錄取。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歡樂中時,一場意外不期而遇。當年農曆七月半下午,正在店鋪修理車輛的楊旭斌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家人發現後,立即將他送去醫院,雖得到及時救治,他的性命得以保全,但腦血管破裂,甦醒後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

為了照料楊旭斌的日常起居,陸仕勤不得不辭掉服裝廠的工作回家。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家裡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加上治病要錢、日常生活也要錢,家裡一下子欠下了10多萬元的外債。為了償還債務、維持家中基本生活,待楊旭斌身體稍微好轉後,陸仕勤就四處打零工掙錢。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陸仕勤今年47歲,沒有一技之長,還要時常照顧丈夫、陪丈夫看病,平時只能幹一些時間靈活的工作,收入低又不穩定。

「爸爸是家裡的頂梁柱,他突然倒下了,讓我們一家人幾乎絕望,爺爺奶奶受不了這個打擊,紛紛病倒在床,靠著母親一人照顧,現在全家的重擔又全部壓在媽媽一人身上。」楊琦坦言,從小被家人保護得太好,這次的變故,才讓自己真正明白了貧窮二字背後酸澀的內涵。談及貧窮、苦難,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苦難並不是什麼幸運的事,只有戰勝了它,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庭、社會的人,苦難才顯得更加有意義。」

3年的高中生涯是楊琦最關鍵的時期,也是這個家庭最為艱難的時候。看著生病的父親,勞碌的母親,楊琦立志一定要考取一所好大學。說起今年的高考成績,楊琦慚愧道:「數學發揮失常,並沒有考到最理想的成績。」雖然沒有發揮好,楊琦已經有了更為遠大的理想:「我一定要讀研、讀博,用知識改變家庭命運,戰勝眼前的困難。」

曹穎、孟慧妍、楊琦只是我市部分貧困學子的代表,他們優秀,但卻貧窮;他們身處逆境,卻自強不息。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此次開學,他們都要準備近萬元的學雜費和生活費,這些費用對於他們家庭來說,無疑是個重擔。在此,本報籲請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用大愛之心去幫助他們以及像他們一樣的貧困學子,讓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大學夢。如果有熱心人士想幫助貧困大學生,可與本報聯繫。聯繫電話:13952502559。

相關焦點

  • 張桂梅: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
    中新社昆明12月12日電題:張桂梅: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 作者 韓帥南 「要讓山裡的女孩受教育,讓她們改變命運!」懷著這樣一個夢想,張桂梅十餘年來把1800餘個大山裡的女孩送進大學,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 知識改變命運,貧困山區家庭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各有不同,家庭狀況也會對每個孩子造成影響,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仍然要靠知識來改變命運,並且這也是改變命運相對公平的方式了。貧困女孩的逆襲之路《小蘭高考》感悟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小蘭是貧苦家庭中的一個女孩,生活在農村鄉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下定目標,終於考上了上海的一所理想的大學,在等待錄取通知書的那一霎那,便是等待著命運被改變的時刻。小編覺得小小的她或許還不知道將來要經歷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她的將來一定會很好,因為她用最公平,最捷徑的方式,努力的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 知識改變命運!一個貧困家庭的重生之路
    「這是我兒子李毅,大學畢業後在東莞市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這個曾經因病陷入貧困的家庭,因知識改變命運,獲得了新生。李志軍還記得,2013年以前,他和妻子幹志衛在杭州市一家製衣廠打工,女兒大學在讀,兒子高中在讀,日子平淡而幸福。2013年不幸突然降臨,李志軍、幹志衛先後被查出急性白血病、急性肺結核,不僅面臨著高額醫療費,還因疾病不得不放棄工作回到山秀村。
  • 那個大眼睛裝滿著對知識的渴望,被希望改變命運的女孩,如今怎樣
    在29年前,有這麼一張照片引發了社會的關注,照片裡是一個小女孩睜著大大的眼睛,眼神裡充滿著對知識,對讀書的渴望,讓人們感到非常的心疼,而正因為這張照片,也改變了這個小女孩的命運,這個女孩子現如今的生活怎麼樣了呢?
  • 貧困女碩士自絕前程 專家:別盲信知識改變命運
    當代「範進」就業無門 貧困女碩士自絕前程被喻為「當代範進」的41歲大學生曹湘凡,臨近畢業卻空嘆就業無門「前景迷茫」;考了4次才考上研究生的貧困女生楊元元前些時自殺身亡,臨死前發出感慨:「知識改變命運,而自己學了那麼多知識,卻沒見有什麼改變。」
  • 不是屏幕改變命運,而是品牌學校改變了他們命運!
    成都七中,作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中國4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樣板學校」之一,多年來通過直播課堂的形式,對貧困地區248所高中產生了深遠影響.16年來,7.2萬名學生——他們稱之為「遠端」,跟隨成都七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那種感覺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丟下繩子,井裡的人看到了天空,才會拼命向上爬。
  • 上海社會力量在行動|杉樹助學:讓知識改變命運,用生命影響生命
    「我們都渴望長成一棵樹,枝幹挺直,凌霜不屈;多年後,我們終將長成一棵樹,青松翠綠,風致如故。」對於大山裡的孩子來說,讀書可能是改變命運的唯一路徑。他們渴望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去廣闊天地裡肆意翱翔,卻常常因為家境貧寒,束縛了前行的腳步。
  • 王前康:用知識改變命運創造美好未來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家住愛園鎮徐營村的王前康,雖然家庭貧困,但他一直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去實現這句話,終於在今年成功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王前康家中,他正和爺爺、父親一起,高興地看著「新鮮出爐」的錄取通知書。據了解,王前康的父母在他剛上初中時就離異了,從那之後,他便一直與父親和爺爺一起三個人生活。
  • 申論範文賞析:築公平之基 搭知識改變命運之橋
    202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本文公考通(www.chinagwy.org)提供一篇優質範文並解讀其寫作思路與文章結構,考生可收藏學習,用作晨讀資料。  家庭應轉變教育觀念,改變貧困文化。劉易斯曾經提出著名的「貧困文化」惡性循環理論,他認為長期生活於貧困中會有屈從意識,不願意規劃未來、沒有實現理想的能力以及懷疑權威等待。要使知識真正發揮改變命運的作用,家庭的「能量」應被重視。父母的知識修養、生活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影響著寒門能否出貴子。
  • 平陸: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入學扶助公告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入學扶助公告 根據縣政府辦公室文件精神,現將平陸縣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入學扶助工作實施方案公告如下: 一、申報條件
  • 致敬知識改變命運,小米助陝西優秀宏志學子揚帆遠航
    在這1000多萬考生中,有一群來自宏志班的學子格外引人關注。據了解,「宏志班」取「宏圖寄黨恩、志遠為國強」之意,這些 「宏志生」在心向遠方的同時也始終不忘腳踏實地、刻苦學習,他們的勵志故事正是小米「致敬知識改變命運」品牌理念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
  • 詹院孝:27年紮根山區學校踐行「用知識改變命運」初心
    寧縣九峴鄉桃樹莊小學校長詹院孝,27年來,撲身山區小學,始終不忘初心,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讓桃樹莊小學教育工作始終名列學區前茅,讓山區學生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詹院孝出生在春榮鎮李臺村農村家庭,他深知山區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更深知通過教育改變孩子命運的重要。詹院孝說,「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山區偏遠學校的教學現狀,才能讓當地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用知識改變命運。」
  • 開學了,聽聽貧困新生的「喜」與「願」
    開學了,聽聽貧困新生的「喜」與「願」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記者白靖利、沈洋、袁汝婷)從8月底開始,各地陸續迎來開學季。貧困新生們能否順利入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致敬知識改變命運,小米助河南優秀宏志學子揚帆遠航
    在2020年高考放榜之際,小米於7月29日在洛陽向參加今年高考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優秀「宏志生」送上萬元助學大禮包及助學金,祝賀他們金榜題名,更表彰寒窗苦讀的精神。據了解,「宏志班」取「宏圖寄黨恩、志遠為國強」之意,這些 「宏志生」心向遠方的同時也始終不忘腳踏實地、刻苦學習,他們的勵志故事正是小米「致敬知識改變命運」品牌理念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
  • 用愛心點燃他們的希望
    本報長沙訊  為幫助家境貧困、自強不息的大學新生順利入學,實現理想,改變命運,9月7日,湖南省民政廳、湖南省慈善總會、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瀟湘晨報社、湖南廣播電視臺經濟頻道聯合發起倡議「愛心點燃希望,善行成就夢想」。
  • 怎麼擺脫貧困?用知識改變命運,自考雖難,但價值更高
    怎麼擺脫貧困?用知識改變命運!今天來聊聊自考,先科普下什麼是自考,懂的同學可以直接忽略。自考是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制度;以個人自學、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的機構一大堆自考的學習流程自考的報考流程是考生先當地教育考試院或者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報名
  • 致敬知識改變命運 小米助四川優秀宏志學子揚帆遠航
    在2020年高考放榜之際,小米於7月28日在成都市大邑縣向參加今年高考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優秀「宏志生」送上萬元助學大禮包及助學金,祝賀他們金榜題名,更表彰寒窗苦讀的精神。在這1000多萬考生中,這一群來自宏志班的學子格外引人關注。據了解,「宏志班」有宏圖大志之意,是國家助學項目之一。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在2002年聯合通知中指出宏志班的創立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目前全國各地已舉辦多個「宏志班」。
  • 美國KIPP學校「知識改變命運」的傳奇
    有這麼一所學校,上課比規定時間早,放學比規定時間晚,周末有課,暑假也有課,老師要求學生勤奮學習,目標是上大學。他被譽為全美國最好、最有前途的中學。他就是美國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即「知識就是力量工程」)學校。他使困難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使所有的孩子都想學,成功上演了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傳奇。
  • 用命改變學生命運的正能量不單薄無力
    近來媒體關於麗江鄉村校長張桂梅的報導,真是淚灑網際網路,老師哭著講述山裡女生考大學的艱難,讓我們看到了「知識改變命運」在很多地方的沉重和不易,需要山一樣的力量才能讓命運跳出貧困大山。作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雲南貧困大山,她的身體每況愈下。
  • 鼎城區中河口鎮:人大代表牽線企業 貧困學子圓夢大學
    中河口鎮學子在2020年高考中又取得了好成績,55名大學新生即將離開家鄉,奔赴大學校園,開始人生新徵程。在召開大學新生歡送會的籌備過程中,了解到今年55名大學新生中有6名學子家境困難,其中5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1名為低保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