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院玉順、安麗、方雅麗)271個黨組織、1425名黨員奮戰在防控一線;有著38年黨齡的花園鄉後堡村七旬老黨員張明僱車將採購的1000個口罩、50箱方便麵和50箱礦泉水送到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手中;黨員代購,把生活必需品送到自我隔離群眾家門口;張家口藍天救援隊黨組織請戰一線,自籌資金免費為行人發放口罩,出動300餘人次義務為城區病毒消殺......連日來,河北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積極行動起來,堅守崗位踐初心,履職盡責擔使命,讓黨旗在防控疫情一線高高飄揚。
措施給力,織密疫情防控大網。構建區、鄉(街)、村(社區)三級黨組織疫情防控體系,創新運用「四個一」模式(即發放「一個證」,小區出入證嚴把關口;建立「一張卡」,防疫戶情卡適時監控;撐起「一條線」,輿論宣傳線加強防衛;織密「一張網」,網格化排查不留死角),確保排查、防控「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建立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責任清單,全區千名機關黨員幹部下沉網格、包抓小區,通過24小時與街社幹部協同作戰,通過致信、倡議、走訪、電話問詢、地毯式排查等方式,協助社區開展疫情宣傳、排查、監測、防控等工作,確保所有力量集結在一線、防控在一線。廣泛動員村無職黨員、村民代表、返鄉在家青壯年、建檔立卡戶等組建行走的「宣傳隊」,通過大喇叭喊話、拉警示橫幅、封村隔離等「土辦法」,築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與此同時,武家莊村黨員「一幫四」(即1名黨員管控好4戶群眾)辦法,更是實現了網格化管理的進一步細化,在全區推廣借鑑。
黨建發力,引領工作落實落細。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防控領導小組,以黨(工)委、黨組為單元,構築自上而下、銜接有序的工作體系。按照「屬地管理,部門聯防聯控」形成合力的工作機制,整合鄉村和街社幹部、基層醫務工作者、志願者等在防控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28個,全面落實群防群治責任。
各街道(黨工委)發揮「5+N」基層治理模式聚合力、增動能的重要作用,把社區黨建聯席會變成社區疫情防控聯席會,將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派駐到社區的黨員幹部統一編入社區管理網格。充分發揮紅色物業「管家」能力,提升小區防疫管控效果,形成疫情共管聯防的格局,擴大了屬地管理外延。
針對防疫物資空前短缺難題,區委組織部配套區管黨費15.5萬元用於支持疫情防控。同時緊急籌措棉衣800件緩解戰「疫」一線燃眉之急。駐北京順義區流動黨委自發向下花園區捐款10萬餘元,並將口罩1600個、84消毒液93桶和棉大衣400件及時回饋家鄉。
最美那抹「中國紅」。新花園社區在職黨員賀芳送給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與老公張攀一起做疫情防控志願者。下花園誠信愛心志願者聯合會的創始人兼會長李金星一家三口齊上陣。「河北好人」賈永軍,下花園交警大隊輔警。妻子臨盆在即,他卻身著螢光綠衣衝鋒在一線。新花園社區書記王慧敏拿著「小喇叭」行走在富祥園、桃園等住宅小區和零散樓院間,用一句句樸實的鄉音,凝聚起大家堅定抗「疫」的信念。
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黨員志願者不勝枚舉,他們只是戰「疫」中無數「逆行者」的一個縮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