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畢業季有區別於往年,可以說是最特殊的畢業季,不再有畢業晚會,也少了離別苦,甚至很多人的最後一面都因此而不得見。
除此之外,身為大學生的你,是否也在為未來的職場而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因為疫情,開學無盡延期,很多考試也因此而無法進行,打亂了太多人本已思慮太久的規劃,面對現狀,又陷入迷茫。
都說風險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收益,其實這適用於任何情景,受疫情影響的不單單是你一個人,而是所有的畢業生,這時考驗的往往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與韌性,誰能堅持住,誰就是最後的勝者。
畢竟疫情終歸過去,人生還要繼續,無論你是要繼續考研深造,還是早已制定好了自己的職業規劃,都是一樣。
繼續考研,那麼就莫要花費太多時間在其他地方,專心學習就好,自學更能挖掘一個人的潛力,考驗一個人的定性。
如果非考研,那麼就需要及早做出職業規劃,按照自己的規划去步入職場,切莫因今年畢業生的人數而害怕,更不用擔心現在企業的用人會減少,畢竟用人市場還是巨大,除非你緊盯完全是自己期待的企業或職位。
第一:職業規劃並非是限定道路
職業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在初入職場的那幾年更是如此,這時我們的職業規劃重要的是規劃目標及節點,只要找到的職業不偏離,就可以多去經歷幾個行業,增長見聞,但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隨著進入工作的深入,我們興趣及能力的確定,我們的職業規劃也才能越來越清晰,三十而立,也便很好理解。
所以在前期,重要的不是什麼工作,而是我們的目標,工作的目的可以是直接或間接在去達成我們的目標,賺錢重要,但是前期的鍛鍊能力與找準方向更加重要。
第二:擇業選擇的是什麼?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而現今的社會是都害怕入錯行,行可以指行業,也可以指職業,很多職業在各行業都是通用的,比如人事、客服、銷售等,具備能力,換行業只是一個短暫的適應期而言。
而有些職業不通用,比如醫生、教師、科研等,一旦進入,再想轉行就需要從頭做起,所以要慎重對待。
要綜合考慮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自己的職業規劃,對一些夕陽職業或有可能被科技替代的職業,儘量不要去從事,樹立自己的目標,讓職業為目標服務。
我認為大學生之所以迷茫,是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以及對職場的未知而導致的,很多人畢業由於專業的問題,不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也害怕邁出第一步。
但是往往第一份工作對人產生的影響還特別的重要,會讓我們對職場產生一種強烈的最初認知,會嚴重影響此後的職業規劃,一旦職業道路走偏,那麼未來雖然選擇迷茫會少,但是人生迷茫就會顯著增加。
綜合而言,雖然身處特殊畢業季,少了很多應有的回憶,但是也為我們帶來了不一定的體驗,身為大學生的你,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以一種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人生中。
莫在職場迷茫,只要我們能建立起我們自身的目標,工作圍繞著核心就完全沒有問題。目標是主幹,經歷是枝葉,枝葉不能影響主幹生長,但是也促進主幹生長,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