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出版座談會在人大舉行

2020-12-15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出版座談會在人大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鄭保衛教授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3月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是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設立的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課題成果,由全國知名新聞院校和科研機構的13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丁柏銓擔任副主編。該書是中宣部和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編教材,統論述了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背景、意義、方法,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產生及其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一系列重要問題作了言簡意賅的專題性論述,構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和知識體系,為新聞院校學生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供了規範讀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內容涉及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新聞事業的根本性質、黨性和人民性及其關係、輿論導向、正面宣傳、新聞真實、新聞傳播權利與社會責任、新聞法治與道德規範、傳播新技術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國際傳播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3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課題組舉辦的出版發行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教育部、高教出版社、人民日報《新聞戰線》雜誌社、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新聞出版單位,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課題組成員30餘人出席座談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周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與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副主任胡百精教授分別主持了開幕式和座談研討。

在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出版,是積極響應中央要求、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教材、進課堂的一個重要成果,對於新聞院校師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觀點,回答和解決新聞工作中的各種理論與實踐問題,樹立做好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自覺性,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高教司二級巡視員、文科處長武世興指出,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的內在需求。教育部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採取多項舉措,指導高校把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作為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著力培養具有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的高素質新聞傳播後備人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組織編寫工作,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視,書稿在編寫過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力求更全面、更系統、更充分地反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最新進展。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任務更加明確,教育部將繼續指導高校堅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主動適應信息社會深刻發展和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趨勢,努力開創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新局面。

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衛權副社長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出版是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此書在回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形成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了系統的梳理,編寫組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科研攻關和深入充分的調研研討,內容契合新聞傳播教學現狀,為未來的新聞傳播教育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內容。

鄭保衛主編在發言中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三易其稿,五次修改,歷時五年,終於完成。這是課題組和寫作組全體同仁齊心協力、辛勤勞動的結果,也是中宣部、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領導精心指導、大力支持的結果。鄭保衛教授簡要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立項的背景意義,以及書稿的編寫過程及特點。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初步建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為新聞院校學生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供了規範讀本,對推動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工作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此書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闡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旨在總結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歷史經驗,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發展進程,突出呈現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習近平關於新聞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證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是符合新聞規律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鄭保衛

在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出版發行儀式。鄭水泉副書記、武世興處長、王衛權副社長和鄭保衛主編共同為出版發行儀式揭幕。

在座談研討環節,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米博華談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當前學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話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階段成果,反映了時代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規律性的認識,也反映當前我們所能達到的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水平。它的出版標誌著我國新聞學界和業界具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覺和學術擔當,接下來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補充完善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架構。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研究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科首席專家雷躍捷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走向規範化具有重要意義。該書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理論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系統性做了總結與闡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新聞理論建設的緊密結合,同時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實踐的理論總結,它的出版將在我國新聞傳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教材使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研究員認為,該書的出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又一件大事,是新聞學界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理論創新的力作。該書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教材體系創新的具體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時俱進風格的體現。該書既有對我國新聞理論發展歷史的呈現,也有對新聞實踐現實的觀照。該書還有視頻、知識、講話連結等新技術運用。建議在形式上、話語上能夠更加活潑。

該書副主編馬勝榮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了系統的理論梳理,是一本很好的教材。然而從理論到實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如何踐行,如何實現實踐的有效性,還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下一步,我們要做好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高校師資培訓,和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培訓。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李珮教授認為,該書的出版是「及時雨」,讓我們終於有了一本自己的經典教材。編寫組成員花了大量精力,較為權威、明晰地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了梳理,用好這本教材將有助於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靈魂」的重要論述,做好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和廣大新聞從業人員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鄧紹根教授認為,該書具有權威性、科學性,整體框架設計非常合理,體系非常完整,內在邏輯非常嚴密,有很多新的提法,具有創新性,是一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好教材。該書很好地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同時,該書還吸收了學界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專任教師王敏介紹了武漢大學馬新觀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認為該書具有權威性、時代性、知識性、創新性、系統性,該書形式活潑,相信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歡。

另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新聞戰線》主編楊芳秀,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聞史研究室主任、高級編輯萬京華,《中國編輯》雜誌常務副主編李文玲,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仕勇,北京外國語大學高金萍等也就《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出版發行作了發言。

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當天下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編寫組成員和高教出版社的同志舉行了工作會議,就如何搞好該書的宣傳推廣工作,更好地發揮該書作用,做好馬新觀師資培訓進行了討論。鄭保衛主編主持會議,馬勝榮副主編,以及課題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劉潔教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開和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唐遠清教授,首都經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毛琦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俊等出席。大家表示,將繼續豐富該書的知識連結,做好該書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工作。同時,要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指示精神,與出版社共同做好該書的宣傳推廣工作,搞好師資培訓,為推進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再做貢獻。

(座談會會務組供稿。執筆人趙新寧。圖片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提供)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舉行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
    」在復旦大學舉行。論壇上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並評選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年度優秀論文。論壇旨在打造一流的學界、業界和管理層的高端對話平臺,以期推動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 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在當下的新聞業界和新聞教育界,一些年輕的新聞從業人員和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生由於沒有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往往不得要領。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學習者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者只有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逐步把握新聞傳播活動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也才能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收到實效。
  •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
    12月13日,「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論壇上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並評選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年度優秀論文。希望論壇成為溝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界業界管理層的橋梁紐帶、研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問題的思想智庫、服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研究的重要品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結合自己多年的新聞工作實踐,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應該是新聞和新聞教育事業的指南。
  •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在復旦大學發布
    央廣網上海12月13日消息(記者傅聞捷)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主辦的「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今天在復旦大學舉行。論壇上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並評選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年度優秀論文。
  • 讓理論有魅力 讓信仰更堅定——復旦新聞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巡禮
    上世紀50年代,「兩典一筆」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在新聞學研究中的指導地位;夏鼎銘等教授開設「馬列新聞理論與實踐課程」;童兵教授領銜組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課程團隊,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地位基礎之上,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入教材、入課堂、入頭腦,取得豐碩成果。
  •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宣傳教育基地揭牌,童兵等受聘
    2020年11月7日,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宣傳教育基地揭牌。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大學提供11月7日,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討會在上海舉辦。
  • 暨大第四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教育基地」落戶江西瑞金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蘇運生)近日,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中共瑞金市委黨校舉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這是繼井岡山、延安和紅旗渠之後,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設立的第四個「馬克思主義新聞人才培養基地」。
  • 牽手江西瑞金,暨大第四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教育基地」來了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通訊員林子瑩 周文哲 南都記者獲悉,8月22日,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下稱「暨大新傳院」)與中共瑞金市委黨校舉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教育基地」的揭牌儀式。「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尤其重視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整套方式實現立德樹人。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教育基地在瑞金市委黨校的成立,將會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和理解與專業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將推動我們與國家政策、社會發展的無縫連接和深度接軌。」
  • 「網際網路+」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內含觀點判斷題的答題方法論
    因此,新聞傳播不能只是信息生產傳遞的過程,而應置身於社會發展實踐和群眾實際生活中,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我國新聞事業發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變」與「不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不斷發展的,是與時俱進的新聞觀。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召開全國重點院校新聞傳播人才供需座談會
    人大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會持續推進以「跨學科、跨文化、跨界」為核心,完善「德性·智識·技能」三位一體的全媒體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新文科」建設,開設各類人才培養「特區」。要引導學生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樹立正確的國家觀、人民觀和傳播觀。教師要將新的理論和現象、新的內容與方法植入課程、融入培養,將傳統優勢與創新發展融會貫通,將正能量、高品質的媒介信息通過各類終端廣泛傳播。
  • 【課程思政】新聞學院:以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鑄魂育人 ,培養新時代...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的靈魂、核心和骨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發展,是新時代高等學校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新聞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優秀論文及項目獲獎名單
    「新聞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 人民網廈門11月10日電(記者 燕帥 趙光霞 宋心蕊)由廈門大學和人民網聯合主辦的「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今天在廈門大學舉行。 1、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超越空間: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世界因素》 (作者:劉潔 高坤) 2、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 《論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工作中「以人民為中心」概念的歷史衍變》(作者:塗凌波、趙鵬) 3、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再談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與歷史觀
  • 懷念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研究著名專家林楓同志
    林楓同志就新聞學理論中的新聞定義、新聞價值、新聞事業的性質與職能、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新聞與信息、新聞與輿論、新聞與宣傳以及新聞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撰寫了一系列理論文章,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研究著名專家。 《新聞改革理論探索》,1997年出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視角的系統闡釋》,2006年出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2010年出版。
  • 全國人大財經委專題座談會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1月5日至6日,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組來魯,就「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和2021年計劃初步審查等工作開展專題調研。今天上午,全國人大財經委在濟南舉行專題座談會,聽取部分地方人大財經委和發改委的意見建議。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出版座談會...
    出版座談會現場 2019年4月2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八方苑四季廳舉行。叢書副主編、廈門大學教授潘維廉發言正是在兩個多月前,農曆新年前夕,因為出版《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其「不見外」之舉贏得總書記讚賞。他認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有兩個目標,第一向世界介紹中國,第二用有趣的方式鼓勵外國人幫助中國人掌握英語。
  • 上遊互動丨北碚舉行文學出版工作座談會
    北碚舉行文學出版工作座談會12月6日,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上遊新聞悅讀頻道、重慶晚報文藝副刊部、北碚區作家協會在北碚共同舉行文學出版工作座談會。蔣登科說,在文學發展中,出版(包括發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文學出版是打造文學精品、傳承優秀文化、塑造時代精神、為讀者提供優秀作品的重要途徑,只有作者、編輯朝著共同的方向齊心協力,才能奉獻出文學精品,為文學事業的發展、繁榮提供文本的支撐。他說,2021年將迎來建黨一百周年,文學出版工作要緊緊圍繞這個重大主題,推出一批主旋律、正能量文藝精品。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一百周年座談會義烏舉行
    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陳望道故裡浙江義烏市舉行。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 :林胤儒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翻譯出版10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陳望道(1891年~1977年)是教育家、語言學家,浙江義烏人,曾留學日本。
  • 中國出版協會舉行成立40周年座談會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1月19日,中國出版協會成立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回顧中國出版協會在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與出版界砥礪前行的輝煌歷程,再啟新時代新航程。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許正明,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聶震寧出席,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