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出版座談會在人大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鄭保衛教授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3月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是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設立的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課題成果,由全國知名新聞院校和科研機構的13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丁柏銓擔任副主編。該書是中宣部和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編教材,統論述了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背景、意義、方法,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產生及其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一系列重要問題作了言簡意賅的專題性論述,構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和知識體系,為新聞院校學生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供了規範讀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內容涉及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新聞事業的根本性質、黨性和人民性及其關係、輿論導向、正面宣傳、新聞真實、新聞傳播權利與社會責任、新聞法治與道德規範、傳播新技術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國際傳播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3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課題組舉辦的出版發行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教育部、高教出版社、人民日報《新聞戰線》雜誌社、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新聞出版單位,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課題組成員30餘人出席座談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周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與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副主任胡百精教授分別主持了開幕式和座談研討。
在開幕式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出版,是積極響應中央要求、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教材、進課堂的一個重要成果,對於新聞院校師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觀點,回答和解決新聞工作中的各種理論與實踐問題,樹立做好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自覺性,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高教司二級巡視員、文科處長武世興指出,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的內在需求。教育部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採取多項舉措,指導高校把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作為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著力培養具有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的高素質新聞傳播後備人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組織編寫工作,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視,書稿在編寫過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力求更全面、更系統、更充分地反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最新進展。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任務更加明確,教育部將繼續指導高校堅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主動適應信息社會深刻發展和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趨勢,努力開創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新局面。
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衛權副社長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出版是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此書在回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形成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了系統的梳理,編寫組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科研攻關和深入充分的調研研討,內容契合新聞傳播教學現狀,為未來的新聞傳播教育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內容。
鄭保衛主編在發言中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三易其稿,五次修改,歷時五年,終於完成。這是課題組和寫作組全體同仁齊心協力、辛勤勞動的結果,也是中宣部、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領導精心指導、大力支持的結果。鄭保衛教授簡要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立項的背景意義,以及書稿的編寫過程及特點。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初步建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為新聞院校學生和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供了規範讀本,對推動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工作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此書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闡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旨在總結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歷史經驗,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發展進程,突出呈現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習近平關於新聞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證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是符合新聞規律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鄭保衛
在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出版發行儀式。鄭水泉副書記、武世興處長、王衛權副社長和鄭保衛主編共同為出版發行儀式揭幕。
在座談研討環節,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米博華談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當前學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話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階段成果,反映了時代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規律性的認識,也反映當前我們所能達到的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水平。它的出版標誌著我國新聞學界和業界具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覺和學術擔當,接下來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補充完善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架構。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研究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科首席專家雷躍捷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走向規範化具有重要意義。該書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理論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系統性做了總結與闡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新聞理論建設的緊密結合,同時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實踐的理論總結,它的出版將在我國新聞傳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教材使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研究員認為,該書的出版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的又一件大事,是新聞學界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理論創新的力作。該書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教材體系創新的具體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時俱進風格的體現。該書既有對我國新聞理論發展歷史的呈現,也有對新聞實踐現實的觀照。該書還有視頻、知識、講話連結等新技術運用。建議在形式上、話語上能夠更加活潑。
該書副主編馬勝榮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了系統的理論梳理,是一本很好的教材。然而從理論到實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如何踐行,如何實現實踐的有效性,還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下一步,我們要做好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高校師資培訓,和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培訓。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李珮教授認為,該書的出版是「及時雨」,讓我們終於有了一本自己的經典教材。編寫組成員花了大量精力,較為權威、明晰地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了梳理,用好這本教材將有助於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靈魂」的重要論述,做好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和廣大新聞從業人員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鄧紹根教授認為,該書具有權威性、科學性,整體框架設計非常合理,體系非常完整,內在邏輯非常嚴密,有很多新的提法,具有創新性,是一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好教材。該書很好地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同時,該書還吸收了學界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專任教師王敏介紹了武漢大學馬新觀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認為該書具有權威性、時代性、知識性、創新性、系統性,該書形式活潑,相信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歡。
另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新聞戰線》主編楊芳秀,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聞史研究室主任、高級編輯萬京華,《中國編輯》雜誌常務副主編李文玲,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仕勇,北京外國語大學高金萍等也就《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的出版發行作了發言。
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當天下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編寫組成員和高教出版社的同志舉行了工作會議,就如何搞好該書的宣傳推廣工作,更好地發揮該書作用,做好馬新觀師資培訓進行了討論。鄭保衛主編主持會議,馬勝榮副主編,以及課題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劉潔教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開和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唐遠清教授,首都經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毛琦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俊等出席。大家表示,將繼續豐富該書的知識連結,做好該書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工作。同時,要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指示精神,與出版社共同做好該書的宣傳推廣工作,搞好師資培訓,為推進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再做貢獻。
(座談會會務組供稿。執筆人趙新寧。圖片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提供)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