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一堆堆經過選洗粗加工的羊毛投放到進料口,一排排絨毛分梳機有節奏地運轉著,經過去雜、開松原毛、梳理、甩粗等11道工序後,一團團潔白、柔軟的綿羊絨從機器尾端緩緩而出,很是惹眼。11月16日,記者走進位於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沃爾絨毛產業園,看到每個車間內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沃爾絨毛產業園是一家對內集中管理、獨立運行,對外聯合供應、集中配送,同時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加工銷售的絨毛產業化綜合服務平臺。園區自去年投產運營以來,已經有44戶企業入駐。聚沙成塔,抱團取暖,沃爾絨毛產業園正在引領全市小微絨毛企業走向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產業集聚發展模式。
生產車間
形成規模抱團取暖 ——敢於面對大客戶大市場
「巴彥淖爾是農牧業大市,絨毛原料產量大、品質好,但多年來形成了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經營方式,企業融資難、抗風險能力差、環保不達標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絨毛產業規模化發展。」沃爾絨毛產業園總經理楊興說,「基於此考慮,我們通過盤活閒置資產,建設了大型絨毛選洗中心,引進小微絨毛分梳企業,努力實現絨毛統一選洗、廢水統一處理達標排放、統一標準生產銷售、廢料統一再回收利用的生態循環產業鏈。」
企業小而散,沒有能力規避風險,同時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無法對接大客戶、接手大訂單,這讓我市許多小微絨毛企業發展停滯不前,甚至關停倒閉。沃爾絨毛產業園正是找到了小微絨毛企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建設了絨毛產業化綜合服務平臺,統一提供廠房和水電暖基礎設施,統一進行生產安全、環保管理,統一產品加工標準、質量管理,讓入駐企業抱團取暖、走向共贏。
「巴彥淖爾羊毛產量大,羊絨品質好,沃爾園區又給我們提供了選洗服務和基礎配套設施,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企業利潤空間,也讓我們能一心一意抓生產,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北平紡織集團巴彥淖爾分公司臨河絨毛分梳廠車間主任郝建軍說。該廠今年7月份入駐園區,共投入115臺分梳機,目前已生產30多噸綿羊絨,預計滿負荷生產後,年產量可達到230噸左右。
「以前我們廠子在臨河區八一鄉,那時基本上就是小作坊生產,困擾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隱患問題,同時我們生產規模小,不敢接大訂單,發展舉步維艱。」內蒙古凱祺絨業有限公司於今年6月份入駐園區並投產,每月生產綿羊絨18噸左右,是入駐前的3倍,公司總經理韓永軍感慨地說:「園區為我們提供了周到細緻的服務和安全穩定的基礎設施。廠房租賃方面,我們前兩年免費使用,兩年後按每月每平方米7元租賃,這是非常實惠的。絨毛選洗方面,以前我們需要到有實力的企業去進行選洗,現在園區就提供選洗服務,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融資方面,園區內的企業可以互相擔保或用半成品作抵押貸款,大大緩解了企業融資難題。」
「生產更加便利,宣傳更加集中,對接大客戶大訂單更有底氣。」韓永軍對企業的未來信心滿滿。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沃爾絨毛產業園把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用網片或彩鋼板分割成多個大小不同的生產車間,滿足小微分梳廠生產加工需要,同時配備4套大型羊毛水洗機和日處理1000噸汙水車間一座,實現了絨毛統一選洗、廢水統一達標排放。小微企業入園籤訂5年合同,前兩年免收廠房租金,後3年廠房、庫房租金與租用民房相差無幾,電費由每度0.67元降至0.43元,入園企業洗毛費減免10%~20%,同時就地選洗、就地分梳為每噸產品節約短途運費、裝卸費40元左右。較分散的一家一戶生產而言,這種集中生產經營模式,在取暖、設備維護修理、招工、員工住宿、餐飲等方面,極大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騰出更大利潤空間。
據楊興介紹,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44戶,安裝梳毛機1300臺,年可加工原毛5萬噸,生產綿羊絨9800噸。園區計劃通過3年時間引進企業50家左右,梳毛機達到3000臺,年加工原毛15萬噸,生產綿羊絨2.6萬噸,產值達到20億元。
打造絨毛集中選洗、分梳、加工產業園是沃爾絨毛產業園的目標。目前,沃爾絨毛產業園對內一家一戶獨立生產,對外已形成強有力的聯合體。原料方面,目前從事原毛收購販運的幾個流通大戶統一組織原料,集中供應給企業。生產方面,園區統一生產工序、統一質量標準。銷售方面,園區成立了銷售公司,統一組織對外銷售,規避了一家一戶的無序競爭。
聚沙成塔握指成拳 ——為建設「中國羊都」貢獻力量
「9月7日與世界最大的輕紡龍頭企業江蘇陽光集團籤署了1000噸綿羊絨戰略協議;10月15日與江蘇省張家港市新芳集團籤訂了1500噸綿羊絨訂單;11月5日,與相關毛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單位籤訂合作協議,成立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沃爾絨毛產業工作站,同時籤訂合作協議,雙方組建研發團隊,成立研發中心;與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合作制定綿羊絨生產標準;引進最新研發的186型分梳機,目前正處於試驗階段,正式投用後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談到園區的發展,楊興高興地說道,「近期的幾個籤約和訂單讓我們看到了產業園未來的走向與希望。」
絨紡產業作為我市六大產業之一,對於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楊興希望,由政府牽頭,聯合入園絨毛企業,圍繞絨毛生產技術創新、產品研發、質量檢測和認證等,配套建立巴彥淖爾絨毛檢測中心、巴彥淖爾絨毛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形成絨毛纖維質量檢測與技術服務一體化平臺,為巴彥淖爾市及周邊地區絨毛企業提供權威、及時、有效的全方位服務,從而快速提高巴彥淖爾在全國絨毛行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牢固樹立「中國羊都」的聲譽和地位。
具體到園區,楊興說:「將來我們計劃建立產業園二期、三期,引進35梳35紡,達到綿羊絨吞吐量2萬噸,可以帶動1500餘人就業。同時聯合農牧民建設原料生產基地,訂單收購絨、毛、皮、肉等畜產品,有效帶動農戶增收。屆時沃爾產業園將成為集收購、加工、儲運、銷售等於一體的大型絨毛集散基地,為帶動地區絨紡產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