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農民工手捧兩塊紅磚朗誦的短視頻刷屏全網。這名農民工富有磁性的嗓音把徐志摩的經典作品《再別康橋》演繹得十分動人,也吸引到了不少「粉絲」。
記者獨家對話了視頻裡的主人公——陝西神木的農民工李小剛,帶你了解「工地朗誦」背後的故事。
從小偷偷模仿名家朗誦
語言和文字能帶來快樂
今年35歲的李小剛出生在陝西神木的普通農戶家庭,父親是位木工,母親是家庭婦女。7個兄弟姐妹裡,沒有誰有特別的文學天賦,但不知怎麼的,他打小就愛鼓搗文字,還偷偷模仿名人大家的朗誦。
李小剛回憶說,自己上學的時候,總體成績確實拿不出手,但唯獨語文能給他提提氣,語言和文字能讓他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他清楚地記得,有一次語文老師講課時說,「誰說學習不好的學生寫不出好文章?」接著,老師開始朗讀一篇文章,李小剛這才知道朗讀的是他的作文。從那以後,老師經常讓李小剛在課堂上給同學們朗讀自己的作文,這讓朗讀和寫作在李小剛的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不過18歲那年,初三沒畢業的李小剛卻還是因種種原因告別了校園,進城務工謀生活。起初,李小剛收入微薄,每月只有幾百塊工資。四年前,他用自己打工近十年攢下的3.6萬元積蓄,買了一臺二手裝載機,穿梭在神木和周邊的各個工地,早出晚歸賺錢貼補家用。
寫作和朗誦的熱愛一直未變
特別版《再別康橋》這樣煉成
2019年,李小剛接觸到了某短視頻平臺。無意中,他以工地上的生活為主題發了幾條短視頻,沒想到得到了一些粉絲的關注。
後來他突發奇想:「如果把自己在工地上讀詩的樣子發到網上,會不會引起大家的興趣?」
就這樣,《將進酒》《再別康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各種類型的詩歌朗讀作品陸陸續續在李小剛的短視頻帳號裡與粉絲們見面了。
視頻中,他一身工裝,像翻開書本一樣把手裡的兩塊紅磚左右分開,操起播音腔對著空無一字的磚頭書開始朗讀。
他自創「『磚』為你讀詩」,還利用工地各類材料設計、製作朗誦造型。
造型一:
頭戴PVC管,手拿地磚
造型二:
頭戴水桶蓋,手拿水泥袋
造型三:
頭戴錐桶手拿錘
說起在工地上幹活的間隙錄製朗誦視頻,李小剛說,他忙裡偷閒,並不覺得累,因為這是他的愛好。但對於初中沒畢業的他來說,要把這些詩詞背誦下來,再在視頻裡朗誦出來,的確還是要下一番功夫。
自學播音腔遭網友質疑:
日復一日練習 會一直堅持
李小剛走紅之後,也引起了一些網友的質疑。有的網友說,視頻裡都是對口型,他哪能有這麼標準的播音腔,一定是有人幫他包裝。
對此,李小剛有點無奈,他說,錄視頻純屬自娛自樂,相對標準的播音腔背後,是他日復一日的練習。
如今,農民工李小剛的「工地朗誦」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粉絲的關注。他說,對於未來,他沒有想得太多,唯一的願望,就是不和詩歌朗誦分開,因為這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
李小剛說,自己特別喜歡朗讀,在朗讀的同時會覺得找到一個好朋友那種感覺。這就是自己的一份愛好,會一直堅持下去。
網友紛紛留言:
「好厲害,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