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帶娃去參加了一個英語閱讀比賽,結果……連複試都沒進!?對一個」兒童英語啟蒙「起家的博主來說,這樣的結果未免有些打臉!尷尬、感傷之後,仔細想想,還是很有收穫的,今天就把我的心路歷程分享給你。
報名參賽前,我認真研究了賽程安排,自認為都是娃擅長的方向。雖然比賽是某英語培訓機構主辦的,而我們並不是該機構的學員,大概率不會獲得高名次,但憑娃的實力,進複賽應該不成問題吧。所以抱著見見世面的想法,毫不走心地報了名。
比賽的初試項目:2分鐘自選圖書朗讀+2分鐘自由表達展示。
自由展示的小故事早早就準備好了,在選書的環節娃糾結了很久。內容太簡單的他覺得沒意思,內容太難的我覺得他讀不好,最後選定了《神奇樹屋》裡的一本。
那段時間我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因此斷更了好久),對娃備賽的事確實沒太上心,只是告訴娃多朗讀幾次、一定要讀熟了。娃也開開心心應了。
比賽前一天,我終於騰出一點時間,說你來讀讀讓我看看嘛。結果!這個娃,仿佛按了倍速鍵一樣!噼裡啪啦迅速讀完!當時我就開始腦闊痛,一種不祥的語感……
有那麼幾個月的時間,娃仿佛對「快」這件事充滿了執念。
上外教課,老師說:「你讀這麼快,沒有人能聽懂,你又不是機器人。」然而娃充耳不聞,反而覺得機器人的比喻好玩極了,哈哈傻笑起來……
練琴的時候,什麼指法、節奏全不顧,迅速彈完就開心。氣得鋼琴老師在他的書上寫了大大的「慢」字……
好吧,也不能全怪娃,我也不是無辜的……
夏天的時候,我瘋狂迷戀Hamilton,常給娃展示裡面的rap,和他說「你看人家語速多快!」娃也聽不懂,看著演員嘴皮子上下翻飛嘎嘎樂。
鋼琴嘛,早早就給他看了著名的李斯特的《鍾》,還有《貓和老鼠》裡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的情節。娃也是嘎嘎樂,看傻貓忙得不亦樂乎。
回想起來,我確實很少給娃展示「語速適中」的朗讀示範,也忽略了「節奏舒緩」的鋼琴曲。
男孩子本就是天生的狩獵者,骨子裡信奉一靜不如一動。他們喜歡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習慣了像打仗一樣火急火燎,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我在日常陪伴的過程中,並沒有意識到偏差已經潛滋暗長,也沒有及時地糾正。
於是,到了比賽那天,儘管我千叮嚀萬囑咐,要讀慢,但結果依然……在出口等待的我,看著小朋友們一個個興高採烈手拿晉級卡出來,而我的崽,空手而歸……
我:你沒有晉級呀?
娃:我們那場沒有晉級卡。
我:怎麼會這樣?
娃:沒關係啦,比賽不重要。
我:你是不是又特別快讀完啦?
娃:是……
晚上的線上外教課,他垂頭喪氣,而我「幸災樂禍」地向外教老師匯報了「由於讀得太快失去了晉級機會」的故事。
老師很平靜地說:啊那太正常了,因為他參加的不是看誰讀得快比賽。
娃一邊笑一邊說:因為我變成機器人了!
後來怎麼樣呢?
大約是「沒有拿到晉級卡」這件事真的觸動了他,「貪快」的毛病真的改掉了!
最近我偷偷的觀察到:兒子在讀書時,嗯,懂得慢下來了!意群劃分很清晰了,抑揚頓挫的感覺也有一點了,重點詞彙能突出了,語速快慢也能控制了。
過了兩周兒子突然和我說:媽媽,其實我覺得上次的比賽我可以晉級,我下次還想參加。
我:你現在已經晉級了,從」小機器人「晉級成」人「了!
經此一役,我對這種比賽的態度大為改觀。以前覺得,有棗沒棗打三桿子,參加就是勝利。現在才發現,誒?真的可以暴露問題、查漏補缺呢!
每一場考試、每一次競賽,都是用來暴露問題和查漏補缺的!我們不奢求每次都取勝,抓住每一次機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參加競賽的最大意義。
參加比賽,贏不是目的,輸了也許收穫更大!
加小助手微信,
報暗號「雞娃」,
帶你找到群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