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式品讀:為什麼把「孝」當做匠人精神的根本?

2020-12-16 孫鍵心和塾

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初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願力。

「工匠精神」是時下的一個熱詞,也是目前我國明確倡導的重要精神。說起工匠精神,也許我們腦海裡第一浮現的是日本。

截止2013年,這個匠人的國度已經擁有3146家在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

這些長壽企業扎堆這個國家,並非是偶然。我們都知道,這些企業長壽的秘訣是:工匠精神,而實際它們傳承的是工匠的氣質——沉著堅持,精益求精的心性!

當今社會,充斥著浮躁與求快,很多人的注意力不再是放在自己負責的產品和工作內容上,而是想著投機取巧,如何獲取更大的利益等。

即使是在國家處於極其困難的危機時,更是不顧一切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

正如前段時間,我們舉國上下正共度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時,總有人趁機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一直以來,對於我們來說,工匠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匠心源於用心

一提到匠人精神,很多人都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工匠精神是一種執著、認真、踏實、嚴謹的做事品質。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做是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作為《匠人精神三十條》的作者,也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創始人,秋山利輝先生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他的標準是,技術是40%,品行是60%。

所以,秋山利輝創立學徒制,讓每一位學徒在這8年學徒生涯中,不僅磨礪自身的技術,更是注重錘鍊其人品。

如果人品達不到一流,無論掌握了多麼高超的技術,秋山木工也不會承認他是真正的匠人。

以孝育人治心,方可堅實長遠

在日本,秋山利輝被稱為「匠人中的匠人」,他深刻道出匠人精神的根本核心是「孝」。

德行的基礎是孝道。古人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秋山利輝本人非常注重孝道,無論工作多忙,每年他都要回老家掃墓,祭奠先祖。因此,每天要像戰鬥一樣努力拼搏於工作,用成績和碩果讓父母高興。

對於學徒的培訓,秋山利輝會要求他們每天都要寫一篇日誌,懷著對父母感恩的心去工作。寫完後寄給自己的父母,由父母點評,再寄回公司。

當學徒們成為匠人之後,他們會收到秋山社長的一份禮物,那就是一摞一摞的日誌。可以想像,這就是一部關於感恩父母的修煉史。

因為有愛,有著至親之人的期待,才會讓我們擁有克服一切的艱難險阻的勇氣與決心。

哪怕前路需要披荊斬棘,跌跌撞撞,因心中的愛和堅守,使得我們不敢懈怠,拼盡全力也會走到最後。

回想起,我國文化最寶貴之處在於提倡孝道。而如今的社會,很多人早已忘記一直所倡導和流傳的「百行孝為先「,不重視孝道的價值與本源,也沒有遵循孝道家風。

如果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都不懂得去愛,而要他去愛這份工作、愛公司、愛社會,是不可能的。

所謂,先篤於親,然後民興於仁。

還記得,之前備受關注的「母親病危,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拒絕回家「的事件。

病危的常州母親郭巧娣,吸著氧氣躺在病床上,晃動著枯枝般的手,對媒體記者說,在走之前,她最放不下的,是她50歲的小兒子——王永強。

1969年出生的王永強,出身底層,天資聰慧,自幼就是個學霸。研究生畢業後,他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後又在北京大學做了博士後。1999年,王永強博士後畢業,和妻子一起出國。這一走,便是20年的杳無音訊。

後來在媒體傳播和網友擴散中,王永強被找到了。如今,他在美國亞特蘭大工作。當被問及老母親病危,是否會回來和老人見最後一面時,王永強只說了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並未回來。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句話:那些捋不順和父母關係的人,其實很難過好這一生。養育,不是一場索取回報,而是一場相互滋養。

人最基本的兩個品質一定要有,一是責任心,二是善良。

責任心多半來自於父親的表現,善良則更多地受到母親行為的影響,而這兩個品質恰好都能通過孝敬父母體現出來。

秋山利輝所主張的匠人精神是從「孝「切入,其嚴格的背後是愛,這實際上是基於我國儒家思想的一種日式經營。

「匠人精神」起源於我們中華民族,而如今成為日本企業和德國工業的代名詞。

不知何時「匠人精神」能真正深遠地回歸我們:精益求精做好一件產品,腳踏實地做好一件事,不管做什麼都全力以赴去做,不輕看自己,不受外界幹擾。

從「匠己」及「匠人」

「生存之道沒有捷徑,只是在背後付出無數努力,方能打動人心。」如今,當我們大力倡導學習匠人精神,學習如何成為讓客戶「感動「的工匠的同時,別忘了帶著一顆孝心、感恩之心、初心,在工作中不斷修行。

「己成,則物成。」當我們真正懷有孝心,才能做到「敬天愛人」,才會對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內容、顧客認真負責、嚴謹以待,甚至是精益求精。

一流的心性造就一流的人,這便是「先德行,後技能」。

每個人的起心動念決定著「匠人精神」能到達的層面,從小我到大我,再升華到無我的修煉之路。

當每個人,都願意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優勢,穩打穩紮地發動來自內在的力量,去堅持做對的事,懷著感恩與本心而全心全意投入,才會給別人帶來感動的產品與巨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匠人精神》:養育孩子需要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就是對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也作工匠精神,它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秋山利輝創立了匠人研修制度,一年見習,八年後獨立出門闖蕩。在這八年時間裡,不斷提醒指正弟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甚至小到吃飯。
  • 教育的根本是孝文化,孝敬父母「天經地義」
    其實不怪別人,是我們把位置顛倒了,「孝」字弄反了。教育的本質是孝文化。中國文化為什麼把孝道作為治國之本?我們來看一下祖先的智慧就明白了。教育的「教」,左「孝」,右「文」,表明教育的根本是孝文化,而非表面的知識。《弟子規》雲:「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古聖先賢說得很明白,「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文」排在「行」之後,這是根本的次序。
  • 水野泰秀:本田以技術和匠人精神製造快樂的移動出行
    水野泰秀,持續將本田的匠人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裡,32年從未間斷。從1986年進入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到2005年任馬來西亞本田社長,2007年任澳大利亞本田社長,2010年來到中國擔任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2016年升任本田中國掌門人,他越來越深刻地參悟到本田的企業文化之精髓。
  • 以匠人之心,守教育本心|5月深圳龍崗豐麗學校回顧
    重拾匠人精神,為教書匠正名!5月29日,孫鍵老師在深圳龍崗豐麗學校為教職員工授課,呼籲廣大教師們懷揣純粹之心,一起做自己事業的匠人。作為日本乃至全球最傑出的木工工匠之一,又是《匠人精神》這本書的作者秋山利輝先生,在開創「秋山木工」之前,當時很多木工已經開始用釘子幹快活了,但他依然堅持用榫卯結構,「我不做用用就丟的東西,我做的是能夠傳世的家具。」
  • 繼羅永浩之後又有人指點匠人精神了——『本分』能否解釋匠人精神
    何為匠人精神?顧名思義,便是指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匠人精神」這個詞出自甚遠,但是近期由老羅——羅永浩在他的錘子手機發布會上頻繁出現這個詞,於是就成為了曾經一度的「熱詞」。
  • 2021年的第一本書從《匠人精神》開始
    之前就多次聽說過《匠人精神》這本書,幾天前終於用半天的時間讀完了。其實這本書更像一個小冊子,書裡介紹的30條原則,也很容易理解,難的是真正做到。《匠人精神》的副標題是: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作者是秋山利輝。
  • 日本料理與匠人精神
    比如有人會將這種料理名家固守這一家小店的做法看作是一種匠人精神的傳承,不顧及商業利益,只著眼於把自己七八個座位的小店做好,哪怕是聲名遠播的米其林星級店,也從未想過開連鎖店和加盟店。這固然是一種匠人精神,但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想毀掉自己辛苦多年建立起來的聲譽。日本的料理的精髓是「水」,日本是島國,河川多,水質好,魚肉和蔬菜都有很多水分。
  • 汀羅鎮衛生院舉辦「匠人精神」交流會
    汀羅鎮衛生院組織了一場形式創新、別開生面的「匠人精神」交流會。通過看樊登老師視頻講解秋山利輝先生的《匠人精神》一書。  隨後,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受,大家展開了激烈而有趣的討論。有的發言:「通過學習,明白了先德行、後技能、己成則物成的大道,從而喚醒了我們行醫人體內的一流精神,為患者而活。」
  • 儒家仁孝觀念:孝心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學而篇載: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名若,字子有,魯國人,少孔子三十三歲。「狀似孔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為孔子晚年著名學生。
  • 《匠人精神》——當學徒需要剃光頭,不論男女。
    就是因為當學徒需要剃光頭,不論男女,這一看似奇葩的制度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起初我對「匠人精神」的理解就是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但是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匠人精神」的理解,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木工業傳奇人物秋山利輝,他創造出的「匠人須知30條」,有效的磨鍊心性和品格,喚醒我們體內的「匠人精神」。
  • 秉承匠人精神 踐行初心使命——記澳旺特奶粉創始人
    奶牛為荷斯坦奶牛,這種奶牛體格健壯,結構勻稱,遺傳穩定,身上布滿黑白花片,被公認為世界上優良的奶牛品種之一,並且該牧場確保每頭奶牛平均一個月吃14畝生態草地,這樣首先從根本上保證了純正優質奶源。採訪中筆者深刻感受到這對企業家夫婦的純真與執著,骨子裡散發出的民族自信與雄厚底氣,不問東西砥礪前行的匠人精神。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
    出則弟」05:53來自小施時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入則孝」:在家的時候你就要孝順,就是把父母當做當做修煉的對象,過去乃至現在有很多人大老遠跑去拜佛,其實佛就在自己的家中,好好拜你的父母就是拜佛。我們在生活中,其實父母有時候是很難纏的,他們說話我們不愛聽、暴力語言、暴戾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修煉。在家能保持孝順,所以「入則孝」。
  • 用匠人精神,做有匠心的產品
    天道無止境,因此人應該自強不息,永遠不斷的前進;藝術無止境,因此匠人應該精益求精,永遠不要停下追求的腳步。匠人精神的重要表現便是精益求精,不斷追求和探索藝術的最高境界。享選平臺中的傳承手藝人將匠人精神都用於自己的作品中,做出更精緻的作品。
  • 《論語·學而篇第一》1.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原文】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鮮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⑥!」
  • 豐盛的人生從積極開始,試用積極心理學解讀《匠人精神》
    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網絡1.《匠人精神》一書裡詳細介紹了秋山利輝的人才培養之道。秋山匠人須知30條裡有很多條都暗合積極心理學的精髓。下面用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教授的PERME模型來解讀匠人須知30條。
  • 如何理解日本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作者:(日)秋山利輝譯者:陳曉麗版本: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 2015年11月日本學生的誠實讓老師感動,有時甚至讓老師為難。該學生進一步分析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我曾多次問過學生們為什麼日本蔬菜的種類這麼少。有的學生說,因為日本人只會做這幾種蔬菜,如果有新種類的蔬菜出現,他們反而不知道怎麼處理;有的學生說,這些吃慣了的蔬菜是「安心的味道」,別的不知道味道的東西,並不想去嘗試;還有學生說,這些蔬菜就足夠了,每天吃同樣的東西有什麼不好呢。在食物上,日本最高學府的學生們到底還是日本人,他們有日本人保守、固執和恪守成規的一面。
  • 一千年只做一件事,日本匠人精神的探尋之旅 | 日本七天六夜親子冬令營招募
    隨著社會和企業發展的更迭,匠人精神在日本文化中深入這個民族的血和肉裡。從鄉村的一個麵包店開始長頸鹿的日本匠人精神之旅,也是很日本,很匠人了。參觀麵包店、吃一頓店裡的特色餐「一日一麵包餐」之後,書房的金牌領隊琦琦將組織大家進行第一場日本匠人精神討論會。因為在鄉間嘛,所以如果見到屋外的雪不大、路不滑,我們就即興來一場日本的鄉間漫步行吧。
  • 致敬顛覆式創新之父:最好的懷念,就是傳承
    為什麼顛覆式創新勝率更高?來看看如下競爭勝率,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你一定要學會找到自己的生態位,讓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用腦子跟人家做競爭。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初創公司在顛覆式(破壞性)創新中勝率這麼高呢?
  • 《賈伯斯的廚師》講述日料中的匠人精神(圖)
    (原標題:《賈伯斯的廚師》講述日料中的匠人精神(圖))   第六屆書香中國
  • 東京:展示傳統手工藝商品 弘揚「匠人精神」
    原標題:東京:展示傳統手工藝商品 弘揚「匠人精神」 5月29日,日本東京都中小企業振興公社推出10種利用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的商品,以弘揚「匠人精神」。(新華社記者 馬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