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代幣瘋漲,DEX交易量呈指數型增長。截至9月1日,DEX(去中心化交易平臺)24小時總交易量已突破10億美元,而在2個月前,這個數字僅為4295萬美元。在DEX領域,目前Uniswap、Curve、1inch三駕馬車位居前三,日交易
DeFi代幣瘋漲,DEX交易量呈指數型增長。截至9月1日,DEX(去中心化交易平臺)24小時總交易量已突破10億美元,而在2個月前,這個數字僅為4295萬美元。在DEX領域,目前Uniswap、Curve、1inch三駕馬車位居前三,日交易額超1000萬美元的DEX有近十個。8月30日,DEX龍頭項目Uniswap 的24小時交易量首次超過了Coinbase。
在去中心化交易需求爆發之下,各種「swap」應運而生,加入「蠶食」市場之列,如 SushiSwap、Airswap、 Mooniswap、Paraswap等。8月28日,Uniswap分叉協議SushiSwap啟動,並推出了流動性挖礦計劃。截至9月1日,其代幣鎖倉價值已超過12億美元,排名第4。受此影響,DeFi項目總鎖倉價值已突破110億美元大關。
SushiSwap是否是一匹「黑馬」?能否超越Uniswap?DeFi的狂潮持續翻滾,瘋狂之下的賺錢效應能否持續?
SushiSwap成「黑馬」?
Sushi是壽司之意,所以Sushiswap項目別名為「壽司」。Sushiswap協議是從Uniswap分叉而來,它基本延續Uniswap的核心設計,沒有構建全新的模式,同樣也是採用AMM(自動做市商)的模式。另外,Sushiswap的代幣池和前端頁面設計與Uniswap也基本相同。
雖然兩者都為流動性提供者提供獎勵,但是玩法略有不同,Sushiswap增加了代幣經濟激勵。Uniswap沒有發行平臺幣,分配平臺所收取的交易費的0.3%給LP(流動性提供者)。而Sushiswap發行了平臺幣SUSHI,將其平臺上交易手續費用的0.25%提供給LP,剩下的0.05% 將用於回購 SUSHI 代幣,即兌換為SUSHI代幣。
這意味著,SUSHI的價值與Sushiswap平臺交易量是掛鈎的。在Sushiswap上,交易量越大,SUSHI捕獲的價值就越高。SUSHI代幣和COMP、LEND、YFI一樣,也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截至9月1日17時,SUSHI在二級市場的價格約為7.8美元,24H漲幅114%。9月1日,OKEx已經上線SUSHI並開放市場交易。
據悉,Sushiswap每個區塊將釋放100枚SUSHI代幣,會均分給所有支持的代幣池。Uniswap的流動性提供者可以將其流動性代幣份額質押,並從區塊高度10750000開始賺取SUSHI代幣。「流動性挖礦」賦予的額外SUSHI代幣價值,這是對用戶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協議啟動大約兩周(最初100,000個區塊)後,Sushiswap會啟動流動性池遷移計劃,早期參與Sushiswap挖礦的Uniswap流動性池會遷移到Sushiswap上。9月1日,SushiSwap 發起了 SIP-4 提案,該提案內容旨在將更多的流動性提供方(LP)添加到 sushiswap ,投票前 5 名將添加到 sushiswap 中參與 Sushi 流動性挖礦池,截止目前,YAMv2、REN、SRM、BASED、CRV 暫居前五位。
如此看來,在各種「swap」的爆發之下,DEX競賽的槍聲已打響,「壽司」會不會帶走Uniswap的流動性呢?可想而知。
賺錢效應成DeFi繁榮的最大動力
在市場最狂熱的時候,幾乎很難有人保持冷靜。
暴富效應在持續地釋放,熱錢在持續地湧入。
在當前風口之下,受流動性挖礦推動,DeFi各類項目治理代幣飆漲,DeFi市值和鎖倉價值持續飆升。數據分析網站DeFi Pulse顯示,DeFi項目現已鎖定了90.3億美元的加密貨幣,這一數字自7月初以來已翻了一番。
更多的Farming項目正在醞釀之中,據Delphi Digital在8月中旬發布Yield Farming洞察報告顯示,自6月中旬Compound Finance點燃火花以來,流動性收益顯現,現在有超過20個Farming項目在通過貸款、DEX、衍生品、個人代幣、預測市場推出挖礦收益計劃。
而這一切繁榮的景象的背後,挖礦收益是最大推動力。
YFI的創始人Andre Cronje(安德烈·克羅涅)表示,人們瘋狂買賣治理代幣導致了這種繁榮。「我認為現在有如此大量資金湧入的原因是,人們正在瘋狂地賺錢。」
治理代幣可以被用來對網絡提案進行投票,但是人們持有或參與獲得這些代幣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代幣每天都在上漲、升值。
總結
如今,DeFi正處於爆發式增長階段,各個賽道幾乎每天都有新的項目產生,在投資者FOMO情緒加持之下,一些代幣短時間內很容易出現暴漲,甚至十倍、百倍增長,但這種增長是否能持續,便是一個項目價值的最終體現。
不過,繁榮的景象之下,貪婪和FOMO心理侵蝕著市場,潛在的風險也很容易被忽視。正如此前未經審計的YAM(「紅薯」)項目爆紅之後,便曝出了合約漏洞,結果短暫的絢麗之後就終結了生命。所以,投資者還是需要注意控制風險。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