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作為準媽媽,在孕期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著胎寶寶的成長發育,但有時候的意外誰都無法預知。
19周大的嬰兒奇蹟般地存活了數周
在孕19周時,這名小小的嬰兒誕生了,母親在孕期的時候曾多次流產,但他仍頑強地活著出生了。
他的誕生牽動著父母的心,讓父母真正地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也讓病房中的護士和醫生為之動容,能夠活著或許是他最大的心願吧,但這肯定是他的父母所希望的。
在他出生後,醫生、護士和家人的細心照顧下,僅僅只有19周的他,奇蹟般頑強地存活了數周,雖然在這期間,過得很艱難,但起碼他為之努力過,這或許是因為他知道父母對他的愛,靠著這股信念讓他頑強地支撐著吧。
可惜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此,這讓他的父母很是難受,雖然早就知道結果會是這樣,但還是難以接受。
看完這位19周嬰兒頑強存活的事件,讓無數人地心牽動著,早產也位居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國早產兒的死亡率是12.7-20.8% ,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評:
網友A:看著心裡真不是滋味,只有當了媽媽才能懂。
網友B:這個媽媽有多痛苦多難受,再若小也是生命,希望小嬰兒來世再續母子緣,菩薩保佑下一世做個健康幸福的寶貝兒~
網友C:這寶寶好小好小,全身都通紅,十九周,已經很不容易了,躺媽媽懷抱裡走了!感受到愛!
網友D:懷第一個一個多月留產,第二個三個月見紅。乾脆請假回家休息中藥調理,在床上躺了兩個月。還好寶寶健康出生,六斤六兩。
……
母子之情,或許只有為人母才能夠深有體會,幸孕姐只想說請珍愛生命,讓每個寶寶都能健健康康長大。除此之外,也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早產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早產兒?
一般情況下,早產兒是指胎齡小於37周的寶寶,若劃分得更細一些為:胎齡小於28周屬於超早產兒,28~32周屬於早期早產兒,32~34周屬於中期早產兒,34~36周屬於晚期早產兒。
通常清潔下,專家會把孕28周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從懷孕的第28周開始到出生後一周的這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圍產期」,從這一周開始,是各種妊娠問題的高發時期,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誘發早產。
早產兒一般體重都在2500g以下,頭圍小於33cm。因他們還沒有足月,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和視力能力都較弱,需要給予特殊的護理,他們一般需要先在早產兒室接受特殊護理,呼吸恆溫、恆溼、新鮮的空氣。
此外,早產兒最好進行母乳餵養,對英國和德國超過10萬名早產兒進行研究發現,並證明母乳可以挽救早產兒的生命,改善他們的大腦及免疫系統的發育。
早產的信號
1、腹部陣痛
在孕36周前,孕媽腹部陣痛且難以忍受,宮縮頻率達到10分鐘2次以上,每次持續30秒以上,檢查子宮頸發現已經擴張超過2釐米,這屬於早產的陣痛。
2、YD出血
孕媽出現YD出血,同時伴隨著腹部疼痛,這很可能是早產的徵兆,若發現腹部陣痛越重、出血量越多,胎兒很可能面臨著生命危險,應立即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醫院。
3、胎盤破水
孕媽感覺到一股溫熱的水從身體流出,且持續不斷,這是先兆性早產的現象,應立即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醫院。
為什麼會早產?
1、母體的因素
孕媽年齡小於20歲,或是大於35歲,早產率都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小於20歲的孕媽,早產率是20~34歲的11倍。
再者有過流產史、早產史或是流產後不到一年再次懷孕,這些都會導致宮頸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致使宮頸機能不全,導致流產率增高。
還有些孕媽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太過勞累,抑或是情緒波動大等這些原因都容易引發胎兒早產。
2、胎兒的因素
胎位異常、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盤異常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早產的機率。
此外,還可能因子宮肌瘤、前置胎盤、宮頸功能不全、母子血型不合等,同樣可能造成胎兒提前發動。
如何預防早產?
1、按時產檢。孕媽們在孕期一定要按時進行產檢可以及早發現異常,另外,若有任何異常現象儘早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早產發生的概率。
2、改善生活習慣。孕媽在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在工作上也要注意合理調節,不要讓自己過於勞累,在心理上也需要進行自我調節,避免心理波動過大,這樣才能讓寶寶健健康康長大。(w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