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共建共享 攜手領創未來——中俄數學中心助力兩國科技創新合作再上新臺階

2020-09-09 北京大學

2020年9月7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網上大會及深圳論壇主論壇舉行。本屆大會是中俄科技創新年重要活動之一,主題為「中俄科技創新合作」。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院士在深圳論壇主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回顧了北京大學與俄羅斯的合作歷史,重點介紹了北京大學和俄羅斯高校合作的品牌項目——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和中俄數學中心。中俄數學中心——這一中俄兩國科技創新合作的裡程碑,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張平文發表主旨演講

作為2019年中俄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重要成果,2020年6月29日,中俄數學中心在北京大學揭牌成立,並被列為2020—2021年中俄科技創新年的活動之一。

中俄數學中心的建設由北京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牽頭,依託數學「雙一流」建設聯盟,聯合國內相關單位和聖彼得堡大學等俄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中心建設。它的創立是兩國科研創新合作又一重要的裡程碑,將在引領數學主流研究的發展、培養卓越人才、提高兩國科技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發揮作用。

中俄數學中心成立儀式

「北大和莫大等高校共建中俄數學中心,一定可以實現強強聯合,深化兩國的人文交流,提升兩國的科學研究水平。」在中心成立儀式上,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對中心寄予厚望。他希望中心在中俄人文交流機制的框架下,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推動兩國科技創新合作、產出原創性研究成果作出貢獻。莫斯科大學校長薩多夫尼齊表示,在中俄教育、科學、創新領域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數學中心的創立將成為莫大與北大國際學術合作總體成果中又一重要的裡程碑,也將成為國際教育空間鏈條上的又一關鍵環節。

俄羅斯數學具有悠久的傳統和深厚的底蘊,有獨立的學術價值觀和評價體系,以及特別的人才選拔培養模式。俄羅斯數學在19世紀得到蓬勃發展,20世紀上半葉躍居世界領先地位,在概率論、隨機過程、複變函數、數理邏輯、泛函、數論、微分方程、拓撲學等諸多前沿分支中突飛猛進,湧現了一大批著名數學家。如今,俄羅斯有著許多強勢的學科方向,其數學優勢也充分應用在航空發動機製造等諸多重要領域。

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學習莫斯科大學,設立數學力學系,推行教研室體制,引進教材與課程設置,開設習題課等,周毓麟、江澤培、張芷芬、黃敦等青年教師到莫斯科大學等前蘇聯大學留學,回國後為我國科技、教育、國防等作出重要貢獻,特別是周毓麟院士和江澤培教授等參與兩彈研製,貢獻巨大,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基於良好的合作傳統,北大數院與俄方通過雙邊互訪、學術會議等形式不斷深入加強交流與合作,為中俄數學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北京大學和俄羅斯高校積極推動數學方面的合作。2017年,北京大學舉行中法俄概率研討會,14位俄羅斯教授參加。2018年,北京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東京大學和首爾國立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國際本科生數學暑期學校在北京大學舉辦,共有130餘位學生參加,莫斯科國立大學1位教授作系列報告,3位教授分別作1小時學術報告,5名莫斯科大學學生參加了本次暑期學校。2019年,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代表團一行4人訪問北京大學,雙方就建設北京大學中俄數學聯合實驗室交換意見,就教員互訪、雙邊授課達成共識,商討了博士後、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幾何與數學物理、代數及幾何拓撲領域合作計劃。同時,聖彼得堡大學應用數學系兩位副教授作為官方代表訪問了北京大學。2019年,田剛院士、張平文和陳大嶽教授赴俄羅斯參加第三屆金磚國家數學家大會,陳大嶽應邀作大會報告,範輝軍教授參加了在新西伯利亞大學舉行的夏季幾何會議。同年,北京大學數學代表團一行10人訪問俄羅斯,參加了第二屆中俄聯合數學會議,訪問了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和聖彼得堡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雙方對數學物理、代數及幾何拓撲、概率論等領域可能開展的合作進行了深層次交流,並表達了較強的合作意向。2019年秋季學期,莫斯科大學3位教授受邀來訪北京大學並開設3門課程。2020年4月24日以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新西伯利亞大學發起聯合系列討論班「北京-新西伯利亞幾何和數學物理系列討論班」,每周舉辦一次,已邀請10多位數學家為該系列作報告。


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代表團與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座談

中俄數學中心成立以來,雙方積極完善學術交流機制,聯合舉辦中俄雙邊學術會議、定期舉辦線上專題討論班。目前,中心正聯合北大數學科學學院組織申報「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大力引進俄方學術骨幹,組建國際化學術團隊,共同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高質量學術交流。待疫情緩和後,中心工作人員還將赴俄羅斯與莫大等大學討論推動多方面合作計劃,並邀請俄方教授來北大授課。

中俄數學中心將開展更多原始創新性的前沿基礎研究,通過協同創新,開展前沿探索,根據雙方在概率論、動力系統、數學物理、理論與應用力學等方面的優勢,加強深層次合作開展圍繞國家需求的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同時,中心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完善以社會需求和學術貢獻為導向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不同層次學生的培養結構,適應需求調整培養規模;多方集成教育資源,制定跨學科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建立行業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養新機制。

「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團結全國數學界,攜手莫斯科大學等中俄頂尖高校,立足中俄,面向歐洲,放眼世界,把中俄數學中心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數學機構。」中俄數學中心主任張繼平院士在就任致辭中表示,中心將探究並借鑑俄羅斯數學發展的成功經驗和莫斯科大學為代表的俄羅斯重要大學在選拔培養數學人才方面的成功經驗,依託數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組織推動國內高校數學院系與俄羅斯乃至全世界頂尖數學機構的全方位合作交流。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科技創新格局的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浪潮正在蓬勃興起,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北京大學深感責任在肩。中俄數學中心正緊扣建設成世界一流數學機構的目標,緊跟國際形勢變化,與俄方高校、科研機構一道,開展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合作和人才交流培養,為推動中俄兩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和人才合作,產出增進人類福祉的重大創新成果作出貢獻。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中俄高校聯手打造「數學中心」加強數學領域合作
    這一中心將聯合中俄兩國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建設世界一流的數學機構,推動數學領域合作交流,培養數學領域的領軍人才。據悉,此舉是2020年至2021年舉辦的中俄科技創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俄院校相關人員通過視頻連線,共同見證中心成立。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繼平院士出任中心主任。
  • 郭夏:開創中俄經貿合作關係新局面
    貢獻中俄智慧,發出中俄聲音,同時也期待中俄兩國的務實合作能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造福兩國人民,惠及周邊國家。兩國總理將全面梳理各領域合作進展,圍繞擴大經貿合作規模、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等重點方向合作進行深入溝通,充分調動積極因素,挖掘新的合作亮點和增長點,實現新時代中俄務實合作提質升級,展示新時代中俄關係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果。  加速推進雙邊自由貿易和多邊自由貿易進程,為提高歐亞大陸貿易自由化水平探索制度創新。去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
  • 校長邱勇出席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並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在線籤署合作協議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代表、第一副校長切爾諾娃在兩國副總理見證下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籤署協議,雙方將在專業化、多樣化俄語創新人才的聯合培養方面展開合作。這是清華大學從實際需求出發、服務於兩國發展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
  • 校長邱勇出席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並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在線籤署...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中俄兩國和衷共濟、守望相助,如期舉辦中俄科技創新年,充分體現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相信中俄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成功實踐,必將轉化為加強兩國交流合作的強大動力。普京在賀信中表示,科技創新是當前俄中兩國最富前景的合作領域之一,決定著兩國發展的未來,影響著兩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北京大學攜手莫斯科大學共同建設,中俄數學中心今成立
    今天,中俄數學中心以視頻連線方式宣告成立。中心建設將以中方為主,由北京大學牽頭,依託數學「雙一流」建設聯盟,聯合國內相關單位共同建設;俄方由莫斯科大學牽頭,聯合聖彼得堡大學等俄方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建設。中心將以中俄兩國科學院數學學科院士為主體組建學術委員會,建設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平臺。中俄兩國都是科技大國,兩國高校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和十分密切的合作關係。兩國元首就加強中俄科技創新達成了多項共識,指出雙方在科學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應進一步加強往來,共同在科技發展領域走出一條中俄自己的道路。
  • 論中俄新媒體合作的內容、方法與路徑
    隨著中俄媒體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和加強,可以考慮成立中俄媒體合作機構,從中俄官方媒體抽調業務骨幹組成項目團隊,採取由合作機構中心統一策劃部署、兩國採編人員分別在本國編輯加工、通過統一播發的做法,實現資源整合和報導融合。 3.拓展關係網絡 從目前網絡媒體的發展趨勢看,未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關係網絡的重合疊加。
  • 馬利:加強交流、凝聚共識,中俄網絡媒體助推中俄兩國友好事業
    2020中俄網絡媒體雲論壇於12月18日成功舉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在論壇致辭中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衝擊下,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深刻調整。各國在居民生活、市場消費、企業生產等方面都面臨諸多問題。
  • 科技創新之城 文化教育領先 中俄攜手共建 綿陽市劉超市長率團訪問聖彼得堡俄中商務園
    這裡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這裡是「一帶一路」文化相融的交點這裡是俄中經貿務實合作的最佳起點這裡是中華美食中醫文化集匯的聚點這裡是俄中兩國政府機構關注的熱點願與您攜手,共建、共創、共贏未來科技創新之城  文化教育領先  中俄攜手共建綿陽市劉超市長率團訪問
  • 清華大學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將共建俄羅斯研究院
    兩國元首見證清華大學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交換共建俄羅斯研究院合作協議此次協議旨在共建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進一步加強與俄羅斯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人文交流等各領域的合作,將成為推動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新的裡程碑。儀式後,邱勇應邀出席晚宴。
  •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 推動國際交通高校共建合作
    10月27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第十一屆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暨第二屆中俄未來科技創新創業論壇在鄭州舉辦,6個國家的政府部門、交通類高校以及國內交通類高校近300人參會。這是歐亞交通高校國際會議和中俄未來科技創新創業論壇這兩個高規格的國際會議首次合而為一,在鄭州隆重召開。
  • 習近平:凝心聚力 精誠協作 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再上新臺階
    中方建議舉辦上海合作組織糧食安全論壇,制訂「上海合作組織科技夥伴計劃」,藉助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保合作中心,加快環保信息共享平臺建設。 為鞏固和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中方決定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50億美元貸款,用於合作項目融資。中方在去年上海合作組織總理會議上宣布成立的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已經正式啟動,基金前期規模為10億美元,最終規模將擴大至50億美元。
  • 冬運中心攜手康師傅推動運動營養膳食再上新臺階
    (原標題:冬運中心攜手康師傅推動運動營養膳食再上新臺階) 冰雪嘉年華落地天津
  • 推動海洋科技協同創新 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海洋波瀾壯闊,變幻莫測,海洋研究涵蓋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信息、材料、能源等多個領域,海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研究。  深度參與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近4年來,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海外、境外研究中心的建立推進全球化合作。
  • 攜手哈工大 人才合作邁上新階
    翔安區攜手哈工大設立的全新產學研人才創新基地昨正式啟幕運營,推動高校與地方政府產學研合作更加深入。嘉賓在「百年工大 智匯翔安」人才融合高峰論壇上作主題演講。在去年廈洽會期間,翔安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校屬企業哈工大大數據集團籤署合作協議,依託哈工大人才、技術優勢在翔安落地大數據產業園;一年後的昨天,還是廈洽會,這座新的產學研人才創新基地落戶大數據產業園——雙方再度攜手,進一步推動哈工大人才與廈門市、翔安區發展的更深度合作。新基地的啟幕,是昨天下午在「百年工大 智匯翔安」人才融合高峰論壇上的一個重要環節。
  • 北京大學和莫斯科國立大學籤署中俄數學中心聯合培養協議
    2020年11月25日,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以視頻連線方式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與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出席,共同籤署會議紀要並見證了有關領域5個合作協議的籤署。會上,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莫斯科國立大學校長薩多夫尼奇代表兩校籤署中俄數學中心聯合培養協議。
  • 推動海洋科技協同創新
    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海洋波瀾壯闊,變幻莫測,海洋研究涵蓋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信息、材料、能源等多個領域,海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研究。深度參與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近4年來,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海外、境外研究中心的建立推進全球化合作。
  • 洛陽校地共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11日,洛陽高新區-洛陽理工學院共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籤約暨揭牌儀式在洛陽理工學院舉行。未來,位於高新區的洛陽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將攜手洛陽理工學院共建國際科技合作教學實習基地,充分發揮雙方在企業、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優勢,將基地打造成為洛陽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渠道。
  • 中俄科技創新結碩果 寧大牽手莫斯科大學
    6月3日,寧波大學與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員互訪、學術交流、學術研究、課程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促進教育與科研合作共贏。「此次籤約是寧波大學實施國際化高攀計劃的深化與落實,為寧波大學與莫斯科大學的合作打通了通道。」
  • 重磅發布 | 中俄科技創新年黑龍江大學系列學術活動啟動
    」直播的方式啟動,標誌著我省正式開啟中俄科技創新年系列活動。張長斌廳長在致辭中指出,科技創新是中俄務實合作中最富前景的合作領域,決定著兩國發展的未來。黑龍江省作為對俄科技合作的重要省份,在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我們要以中俄兩國舉辦科技創新年為契機,推動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多個州區的科技創新合作,發揮中俄學術聯盟、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作用,促進人才雙向流動,加強創業投資、成果轉化等方面協作,讓中俄科技創新合作結出更多碩果。
  • 水氣治理再上新臺階!寶武水務—中央研究院聯合研發中心成立
    水氣治理再上新臺階!寶武水務—中央研究院聯合研發中心成立北極星大氣網訊:6月22日,寶武水務—中央研究院聯合研發中心成立,標誌著中國寶武水務和大氣治理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步入新階段,這也是寶武水務堅持「三高兩化」路徑導向,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型環保企業的重要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