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花蓮三日-中新網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9月30日電 題:花蓮三日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

  從臺北火車站乘自強號列車,兩個半小時就到了花蓮,而此時已近中午。花蓮縣觀光處一名李姓工作人員對記者笑道:「花蓮好山好水好遙遠啊」。

  記者日前到花蓮採訪的時候,縣長傅昆萁正在大陸訪問,用花蓮縣觀光處觀光行銷科科長林加昌的話說,傅昆萁最近訪問大陸是為花蓮觀光業找客源的,並相信會有更多的大陸遊客到花蓮來。記者記得,在今年6月12日舉行的第八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傅昆萁曾表示,兩岸擁有共同的「天然DNA」。

  花蓮總人口31萬左右,少數民族、閩南人、客家人和「外省人」各佔四分之一。到訪花蓮的第一天,在太魯閣布洛灣遊憩園,花蓮縣觀光旅遊民宿協會理事長帖喇·尤道對記者說,臺北人說花蓮是臺灣的後花園,而實際上花蓮是臺灣面向太平洋的「前山」。

  太魯閣人早先是從原先居住的臺灣中央山脈以西的濁水溪上遊,越過中央山脈來到「前山」的。

  帖喇·尤道說,我們太魯閣人住的地方背後是山,前方是太平洋。自稱是阿美人的花蓮縣民政處宗教禮俗科科長曾浩峰告訴記者,花蓮太魯閣人大約五、六萬。

  太魯閣公園以其鬼斧神工般自然景觀,被列為臺灣最美景區之一。對於一般環島遊的旅遊團而言,遊花蓮就是遊太魯閣。

  「我們不只有太魯閣,六十石山的萱草漫山遍野,像黃金一般」,林加昌對記者說,「可惜你來晚了一些。」說罷,他拿出手機很快就找出一組照片。

  林科長所謂的六十石山位於花蓮南部富裡鄉,聽說富裡山谷音樂節也相當好玩。由於時間關係,此次花蓮三日行沒有安排到南部海岸和花東縱谷。

  曾浩峰告訴記者,不僅有好山好水,花蓮還有很多民俗活動,比如每年花蓮會舉辦一次各種宗教的大聚會,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各種信仰、各種崇拜,大家都來參加。

  沿著海岸線,記者一行連續三天自北而南先後觀賞了清水斷崖、七星潭等當地著名景點,此外還走訪了花蓮市區的松園別館、花蓮文創園以及吉安鄉的鯉魚潭、壽豐鄉的雲山水自然生態農莊。豐沛的觀光資源成為花蓮的金字招牌,不過,觀光業不能自嗨,現在,令當地頭疼的是客源。

  記者問花蓮觀光處相關官員,不是還不時看到韓國和日本遊客嗎?這位官員聽罷搖頭道,韓國遊客只去太魯閣,日本遊客不逛夜市,而且客源也少。

  記者在逸翠軒民宿會館與「雲山水」莊主蔡鴻祺晤談得知他來自臺北,因為機緣巧合來到花蓮從事觀光業。在吉安鄉一家叫「櫻之田野」的休閒養生館,陳姓老闆娘自稱也來自臺北。看得出,他們都是業界能人。記者此行所到之處,感覺到花蓮不乏這樣的專業人士。但,這永遠不夠。

  陪記者逛花蓮市區夜市的當地業者指著偌大的一片食肆排檔說,以前這裡每晚都會有很多遊覽車載遊客來,聽口音就知道是大陸來的,可現在明顯少了。

  「5·20」之後,由於民進黨執政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之受遊覽車火燒車事件等影響,使大陸觀光客銳減。9月12日,臺灣上萬觀光業者走上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向當局提出「要生存、有工作、能溫飽」的強烈訴求。

  去年春天的旅遊旺季裡,花蓮火車站曾經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鐵路部門甚至需要加開列車才能把旅客輸送出去。其實,對觀光客而言,花蓮真的並不遠。有時候,有的觀光客尤其是背包客,他們可以用腳走花蓮。

  坦率地說,花蓮遠離了都市的喧囂、張皇,當然它也沒有臺北的快節奏、高速度。在花蓮,每當我們要前往下一站時,當地接待導覽的主人都會說「要再來哦」,即便是客套也蘊含著期待。花蓮的樸素,除卻了那種欲言又止、欲拒還迎的「假仙」(意為做作、假清高)。

  在花蓮,需要慢下或停下腳步。三天時間肯定不足以領略花蓮的全部,僅僅是在花東縱谷平原遼闊的秋天深處搖曳著的金黃稻浪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回到臺北市區,站在車水馬龍、霓虹燈閃爍的街頭,才想起離開臺北的幾天時間裡,這裡又發生了不少事。所謂花蓮方三日,臺北已千年,雖然十分誇張,但離事實也不算遠吧。(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原標題:臺灣寫真: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中新社花蓮4月3日電 題:青年、遊客、買主 花蓮偏鄉在召喚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清明時節,雨後的花蓮瑞穗鄉一處民宿旁,檳榔樹筆直挺立,三角梅香氣四溢;屋簷下,七、八歲光景的小女孩蕩起鞦韆;庭院裡,主人家楊淑惠為遊客導覽。
  • 臺灣寫真:花蓮的山風海濤
    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花蓮的山風海濤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地處臺灣東部沿海的花蓮縣面積佔全臺的八分之一,人口僅33萬。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記者應邀來到這個與臺北都市圈隔著重重群山的「秘境」。資料圖:臺灣花蓮太魯閣景區的山月村旅店的員工為遊客表演舞蹈。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中橫公路穿越中央山脈,將花蓮與臺中連接起來,太魯閣入口至天祥的20公裡路段尤為險峻。導遊張美惠介紹,當年一萬多名大陸來臺的國民黨退伍老兵花了3年9個月開鑿了這條艱險的公路,其間犧牲了212名老兵,牌位被安放在太魯閣長春祠。
  • 探訪臺灣花蓮玫瑰石藝術館
    探訪臺灣花蓮玫瑰石藝術館1/6) "← →"翻頁 近日,臺灣花蓮玫瑰石藝術館內
  • 臺灣寫真:震後花蓮,盼客來
    今年2月6日花蓮強震造成包含9名大陸遊客在內17人不幸罹難,一個月後,當地旅遊業陷入遊客數量大幅萎縮的困境。圖為花蓮七星潭景區場景。(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其實,花蓮經常會發生地震,」當地民宿飯店「太魯閣山月村」負責人鄭明岡對記者說。但今年2月6日晚間發生的強震,受災場景和帶來的損失還是讓他心有餘悸。
  • 天津開通至臺灣花蓮空中航線
    天津開通至臺灣花蓮空中航線 2013年06月07日 08:13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在花蓮看石頭-中新網
    在花蓮看石頭 2014-10-31 16:12: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那天在花蓮幾崎海灣看過浪潮後,驅車前往豐濱鄉一位石雕藝術家經營的玉石店。
  • 臺灣寫真:花蓮的那朵蓮花
    中新社臺北4月15日電 題:花蓮的那朵蓮花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從臺灣花蓮縣城區乘車北行,接近太魯閣景區時左拐入一條小路,行駛不久就可見一片白牆灰瓦的建築群。建築群背靠雲霧繚繞的中央山脈,四周散布著一些農田和房舍,寧靜祥和。這裡就是慈濟人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
  • 臺灣花蓮與金門開通包機直飛 迎「小三通」旅客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因臺灣金門「小三通」可以帶來大陸自由行的旅客,花蓮與金門的旅遊包機直飛今日啟航。163位金門旅客,在金門縣政府秘書長林德恭率領下,前往花蓮展開3天2夜旅程,花蓮也同步在下午安排一百多位觀光客飛往金門。
  • 臺灣寫真 會講故事的澎湖
    臺灣寫真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發布時間:2019-04-25 17:46:09 【編輯:李駿】 臺灣寫真 會講故事的澎湖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 臺灣花蓮強震:大樓傾斜 民眾從睡夢中驚醒避難
    中新網2月7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臺灣花蓮深夜強震,飯店大樓傾斜,路面嚴重龜裂,市區民眾從睡夢中驚醒,慶幸自己還活著之餘,顧不得衣服沒穿好,急忙奪門逃命。所有人在街頭面面相覷,確認左鄰右舍親友平安,望向遠方搖搖欲墜的大樓,仿佛一頭驚天巨獸俯視大地,但腳下不時傳出餘震搖晃,對花蓮人而言,當夜是最漫長、最難熬的一夜。
  • 臺灣花蓮地震173人失聯 雲門翠堤大樓地下室起火
    臺灣花蓮地震173人失聯 雲門翠堤大樓地下室起火 時間:2018-02-07 11:20:57 來源:中新網 圖為雲門翠堤大樓倒塌。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花蓮6日深夜發生6.0級地震,雲門翠堤大樓倒塌,現場傳出地下室起火,濃煙竄出,搜救困難,搜救人員正破窗想辦法進入。根據臺灣災變中心8時最新數據,目前花蓮強震失聯人數達173人,其中雲門翠堤就有147人。另統帥飯店2人、「國盛」六街2號24人。
  • 臺灣花蓮發生6級以上地震 導致臺北樓房傾斜 (1/3)
    臺灣花蓮發生3) "← →"翻頁 4月18日13時01分,臺灣花蓮縣發生超過
  • 臺灣寫真:花蓮震後逾半年 濱海之城漸拾舊日光景
    這座臺灣東部知名的濱海之城一度遊客卻步,業者憂心旅遊產業或將一蹶不振。資料圖:臺灣花蓮震災受損最嚴重的雲門翠堤大樓。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攝  逾半年後,地震帶給花蓮的傷痛還未遠去。聊起過往,災後重振仍是當地民眾言必提及的話題之一。
  • 臺灣寫真:花蓮「網紅」生財有「稻」
    中新社花蓮9月19日電 題:花蓮「網紅」生財有「稻」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光腳走在秋天仍然滾燙的馬路上,頭髮蓬鬆、皮膚黝黑,臺灣花蓮縣玉裡鎮農民謝銘鍵以這樣的形象出現時,讓人一時難以確認他就是當地年收入超過百萬新臺幣的「網紅」農民。
  • 一遊覽車在臺灣花蓮發生車禍 10名大陸遊客受傷送醫
    原標題:一遊覽車在臺灣花蓮發生車禍 10名大陸遊客受傷送醫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中央社」消息,一輛搭載大陸遊客的遊覽車14日晚間在臺灣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撞上路邊樹木,10人輕傷送醫;警方初步調查,遊覽車疑為閃避車輛撞樹。
  • 臺灣花蓮發生4.5級地震,為地震多發地區,今年已發生多次
    中國地震臺網圖延伸閱讀:花蓮:臺灣面積第一大縣 地震多發花蓮被稱為「濱海之城」,東邊以海岸山脈濱臨太平洋,西邊是高聳的中央山脈,南端與臺東縣的池上鄉與長濱鄉交壤,北邊以大濁水溪與宜蘭縣南澳鄉接鄰,是臺灣面積第一大縣。
  • 臺灣花蓮七星潭環保公園整治 開挖後發現垃圾量太大
    ­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日前,為防止臺灣花蓮七星潭南段海岸垃圾場崩落危害海洋生態,花蓮市公所爭取經費整治,開挖後發現垃圾量太大,且塑膠袋居多,覆土量不足無法植草,已向臺灣當局環保部門申請工程變更,審核通過後再恢復施工。
  • 臺灣花蓮七星潭環保公園整治 垃圾量太大工程難度高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日前,為防止臺灣花蓮七星潭南段海岸垃圾場崩落危害海洋生態,花蓮市公所爭取經費整治,開挖後發現垃圾量太大,且塑膠袋居多,覆土量不足無法植草,已向臺灣環保部門申請工程變更,審核通過後再恢復施工。
  •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10人遇難 大陸遊客祖孫三代5人失蹤
    視頻來源:中新網截至8日,臺灣花蓮6.5級地震已致10人遇難,其中4人為大陸遊客,皆為女性,一遇難大陸遊客身份確認。此外,臺灣海基會8日公布的失蹤大陸遊客人數增至5人,這5人為祖孫三代。據了解,該5人並未入住「漂亮生活旅社」203房間,而是住在201房間。目前正在搜尋。
  • 臺灣花蓮地震9死267傷47失聯 發生餘震200餘次
    中新網2月8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花蓮縣近海6日晚發生強震,迄今已發生200多次餘震,多棟大樓列為危樓。「中央社」與《聯合報》已將最新地震遇難人數從上午稍晚的10人調整為9人,受傷人數仍是267人,失聯人數為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