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求學經歷
我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海外項目,包括比較輕鬆,門檻低的交換項目,難度比較大的浙大UCLA CSST暑期科研項目,MIT畢業設計項目,這些在後面都會一一解答
交換項目
我在大三時參加了浙大與新國立的交換項目,這是一個相對輕鬆愉快,門檻較低的校際合作項目,學費互免,交換一個學期。浙大會提供比較多的交換項目,申請人數不會太多,所以競爭也不是很激烈,學生可以提前體驗海外留學生活。交換期間,來自各個國家的小夥伴會一起組織活動,分享不同國家的文化。
暑期科研
浙大含金量比較高的暑期科研項目是為期10周的 UCLA CSST 暑期科研項目。項目設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科研項目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為以後有計劃去UCLA讀phd的學生提供一個平臺。
通過篩選的學生會加入實驗室並配有導師,需要完成一個小的project,導師會對你這期間的表現進行評估,看你是否適合留下來在實驗室繼續讀phd。如果雙方都比較滿意,很可能在項目結尾時收到導師的口頭offer,這也是比較穩妥的一種留學方法。在我那一屆,有很多同學在項目最後收到了教授的口頭offer。
暑期科研門檻相對較高,競爭激烈。很多同學很早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並開始了解一些好的科研項目,一直在為此做準備。對這類項目,學校會有初篩,根據學生的GPA、排名等指標進行篩選,在我們那一屆浙大篩選到大概7、80人,然後由UCLA教授親自面試,UCLA校方決定最後的錄取。
海外畢業設計
我在大四的時候去MIT做了一個畢業設計,竺可楨學院是鼓勵學生自己套磁到到海外做畢業設計的,如果你能通過套磁讓對方學校教授接受你到海外完成畢業設計,學院會給予一定金額的資助。
個人申請經歷
本科:浙大,信息工程專業
成績:竺可楨學院開的排名2%;託福109 ;GRE 164+168
推薦信:三封推薦信分別來自UCLA 暑期科研導師、浙大SRTP導師、MIT畢業設計導師 背景: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換;UCLA-CSST暑期科研;MIT畢設;沒有成功發表paper
我申請的時候找的是浩海的關老師,有關注浩海的同學一定知道關老師,他是MIT EE碩士,專業度非常強,且和我的方向匹配,能很好地幫我潤色簡歷文書,讓我的申請材料更出彩。
關老師非常負責和熱心,一路走來幫我解答了很多問題。從申請時的選校到錄取後的擇校都給了我非常中肯的解答。在我後來接到甲骨文offer的時候,在甲骨文工作過的關老師也給了我很多建議。
我們的關係不僅僅是導師和學生這麼簡單,而是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本科四年如何規劃提升軟硬實力
大一大二
同學們剛接觸專業,可以選擇相對輕鬆的暑期學校。比如UC系列學校就有很多暑校的項目。本科階段可以提前體驗以後留學的生活和學習氛圍,這期間的成績也可以得到認證。比如你參加UCLA的暑期學校,修了幾門課都獲得不錯的成績,那麼這段經歷在你申請UC系列或者其他美國高校的時候都是會起到一定作用的,他們會看到在美國教育系統下,你是有能力獲得好成績的,這也印證了你的學習能力。暑校在申請時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在大一大二階段沒有太多事情的情況下,這類活動對你個人能力的提升還是很有益處的。
大二大三
另一個選擇是可以參加交換項目,更加深度地體驗海外高校的學習和生活。你將會用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去到另一個學校選課,完成功課,參加考試,這是一個對海外留學的深度的體驗。交換項目的申請比暑期學校要繁雜的多,因為需要選課,學分替換等種種手續,比如必修課學分替換,你需要先拿到交換學校的課程描述,然後和自己學校的開課老師商量是否可以用對方的課程學分來替換等等。
大三暑假
大三暑假可以參加海外暑期科研或者國內實習,這也是提升軟背景的最後時期,因為到了大四你就即將面對申請的各種事情。
暑期科研可以申請學校提供的項目,也可以自己套磁去海外做科研。比如浙江大學就有 UCLA,UCD,芝加哥大學等暑研項目。其中UCLA CSST這個項目是最熱門的,含金量比較高的。篩選包括表刷和面試,不僅關注你的硬實力,也關注你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科研經歷等等。 需要你充分準備,展示個人能力以及科研水平,讓對方看出來你是合適科研,有志讀phd的。
大四
大四階段可以去海外做畢業設計項目,這也是最近幾年開始流行的。需要去各大院校官網上有看哪些教授在從事自己感興趣或是有經驗的科研領域,然後發郵件去溝通,表示希望去對方實驗室做畢業設計,如果對方同意你就可以過去做畢業設計。這個套磁其實很難,因為對方教授並不了解你,也不會輕易接受你,這需要你有極強的科研背景和溝通能力來吸引他,讓他覺得你能給予有價值的幫助。
當然,教授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了解你這個潛在申請者,如果你表現的足夠出色,最後發offer也是水到渠成的。
實習還是科研(對科研不感興趣)
有些同學說,我對科研並不感興趣,該選擇科研還是實習來提升自己的軟背景呢?
目標明確是好事,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科研。如果你讀完碩士後選擇就業,這樣實習就是必不可少也是切實可行的。美國公司招人會看你的實習經歷,它能證明你在公司的工作能力。
相較於科研,實習的競爭並不是那麼激烈,我們可以再在實習中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通過實習豐富個人簡歷,這無論對出國留學還是將來就業都有很有幫助。
留學前期申請準備
申請Master最重要是GPA,其次是英語能力包括GRE和TOFEL,然後是軟實力補充:科研經歷,實習經歷,推薦信
硬實力在不錯的水平基本能保證你拿到不錯的錄取。如果這方面有欠缺也可以通過軟背景來補充,比如 G/ T不好,可以讓老師在你的推薦信裡,注重強調你的溝通能力不錯,在具體合作中溝通能力沒有問題,從而對你的短板進行補充。
科研和實習經歷是軟實力的補充,申請不同的項目時也會有針對性的幫助。如果是申請就業導向的碩士項目,那麼好的實習經歷會更出彩。如果是申請研究導向的研究型碩士,不錯的科研經歷和相關導師推薦信就會更有分量。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GPA 和語言能力。如果是馬上要申請的學生GPA不夠好看,那麼建議把自己的G/T考好,其次進行其他軟實力的補充。如果GPA不錯,G/T拖了後腿的話,那我極力建議你提高英語,可以重複考,考到滿意成績為止。很多項目就算申請截止,也是允許你更新成績的
關於計算機專業
很多人問我,現在感覺計算機很熱,猶豫要不要去讀。或者雖然對計算機興趣不大,但是覺得除了計算機好像也沒其他出路。計算機真的有那麼好嗎?哪些人是適合讀計算機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適不適合本身沒有硬指標。我覺得反面來回答會更好些,也就是說哪些情況是不適合學計算機的,計算機有哪些雷區。
其實我一直覺得計算機是比較中庸的選擇,如果你有其他愛好,不想委屈求全或者你的起點本身就比別人高,有其他更好選擇,那麼我並不建議你去讀計算機。
有些人認為計算機可以速成,可以找到好的工作,這些也都是錯誤的理解,這些人其實也不適合讀計算機。
CS留學和求職的建議
這些都是從我個人經驗,我帶的學生以及我身邊的同學朋友中得出來的
1. 學好算法和數據結構,這是最重要的一門課,一切的起點源於此。如果你還沒有很好掌握,我個人非常建議你學一門網課,普林斯頓的agriton 的網課,優秀的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裡面包含了未來求職80%的知識點。
2. 如果明確了畢業要在業內就業的話,那麼一個業界的實習對你會更有幫助。
3. 各大高校的master 項目的風格不一樣,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不同項目能給自己提供的東西。比如,有些項目校友資源非常好,而有些項目雖然學校名氣較大但內耗比較嚴重,這樣求職面試就非常難,有些項目很靈活可以提供多次實習機會,這對計算機零基礎和轉專業的同學是非常有優勢的。
4. 求職季只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把握好時機。提前了解好各大公司什麼時候放職位,什麼時候截止,儘早投簡歷,然後在拿到面試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好好準備,如果真的沒有準備好或者有其他事情,可以嘗試跟hr溝通,安排其他時間
5. 打造非常優秀的英文簡歷。過來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拿到面試,面試環節才是跟自己的實力正相關的。如果面試都拿不到,再優秀也沒有用。如何拿到面試最重要的是你的英文簡歷。通常公司HR可能就會看幾眼簡歷然後直接判斷你是否優秀,是否願意給你面試機會。
灣區軟體工程師的薪資構成
找留學中介有用嗎? 浩海能提供哪些有效的幫助?
1. 實習和科研的資源,我們有資源庫,可以幫大家篩選合適的項目。同時也可以指導大家套磁,申請優秀的海外科研項目。
2. 籤約後,我們會對你的簡歷/文書/推薦信進行打磨,會有專業導師對語言錘鍊。如果你沒有思路,我們會頭腦風暴,找出你個人申請中的亮點。
3. 我們會指導你和海外教授溝通中,當你拿到面試,我們會有面試培訓,幫助你在面試環節有更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