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顯微故事,作者 | 李海草、李不追、常寧寧,編輯 | 清淮
有人說,「風口上的豬都會飛」,而如今,養豬本身也成了風口。
除了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做「豬臉識別」、「AI養豬」等技術外,萬科、恆大、碧桂園等房地產商也開始進軍養豬業。
在資本養豬模式的不斷創新與無聲博弈的同時,也有一批人懷著憧憬開始養豬。
養豬到底賺錢嗎?這個行業為何如今又站在了風口浪尖上?普通人想養豬存在哪些門檻?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一群養豬的人,他們之中:
有的人養豬25年,結果整個豬圈被一場非洲豬瘟「團滅」;
有的人起早貪黑養了四年豬,夏季幫豬圈降溫、冬季給豬圈裝浴霸,但卻沒有賺到太多錢,「白忙活一場」;
還有的人把養豬當做一種保守投資,並沉澱下了自己的投資經驗。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養年豬等於買保險,除了留著過年吃之外還能賣錢
鋒發 27歲 湖北恩施我老家劉家灣家家戶戶都會養豬。
我們有專門用來養豬的「吊腳樓」,一樓中空專門用來養家畜,二層住人。
圖 | 吊腳樓:一樓用來養家畜(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養的「生豬」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種豬」和「年豬」:
種豬以養殖為目的,其中母豬居多,幾個月生一窩,一窩十幾胎,生下來就能賣。
早些年有不少人都靠著種豬發家致富,但現在卻極少有人養了,還有人說」要真想要養豬,得做好2年不賺錢的準備。」
因為之前養「生豬「,都是用土辦法:壘起豬圈,購買幾頭母豬就行;餵的也是山上打的豬草,出欄後轉手即可賺錢。
但是這樣的養豬有兩個問題,一是生豬存活率低,二是拿不到檢疫許可,不能到市面上流通。
如今提倡「科學養豬」。
按照科學養豬方式,得投錢租地建養殖場、買設備、計算餵養時間、購買獸藥等等,差不多要投入幾十萬;緊接著要辦手續、買豬苗(1500-2000一頭)。
如果自己配種,母豬得養到300斤以上才能配種(大概需要4個月時間),再算上發情配種時間和仔豬出欄,又要6-8個月時間。
等於這10多個月時間一直砸錢沒有收入。
這樣看來,養豬基本上是賣給未知的「未來」,是不是能賺錢還得看半年後的市場行情。
萬一遇上豬瘟,就是滅頂之災。
而且再現代的養豬場都是臭氣燻天的,也需要勞動力定期清理,而留在老家的多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
因此家家戶戶更多選擇養」年豬「。年豬顧名思義就是養著過年吃的。
一般每家會購買2-3隻豬仔,每隻1000多元,以公豬為主,吃前都會被提前閹割成體壯膘肥的「太監豬」(更溫順、易養肥)。
這種「年豬」更像是一種保障:一是不與外界相通,所以也沒有得豬瘟的風險;二是不受價格波動,可以保證一年的食用。
比如今年疫情時,國家將豬肉都支援了我們湖北,但因為物資著實緊張,豬肉一度從20多塊錢漲到了40多塊錢的一斤,但家裡養豬的則可以安穩過年。
而且有時候城裡的人也會回到農村找熟識的人「買豬」,一頭200多斤重的公豬,大概可以出100多斤的肉,按照每斤25元賣了,扣除養豬的成本(大概1500元),可以淨賺1000多元。
1000多元,在農村足夠過一個好年了。
冬天給豬圈裝浴霸,養豬四年沒賺錢,不懂大佬為啥熱衷養豬
鄒女士 48歲 湖南益陽 養豬專業戶2016年,我在老家開了個小型養豬場。
我是這麼盤算的:豬肉是剛需,只要養大就怎麼都不虧。
其中,肉豬長到300斤可以殺了賣肉,母豬生了小豬可以自己繼續餵養,或賣給其他養豬戶,不愁賣不出去。
可真開始養豬之後,我才發現我太天真了
首先,剛買回的小豬在餵養上就有講究。
賣小豬的人為了增加體重多賣錢,往往會把它們餵得很飽,所以領回來後,必須餓上兩天把肚子排空。
此外,小豬換了新環境,要給它們留一點時間熟悉。
圖 | 我豬圈裡的小豬們
要想小豬長得快,可以把主食全換成飼料,6-7個月就能長到300斤左右,但是全飼料餵養成本較高。
要想降低飼養成本,就在飼料之外,餵一些便宜的油糠米糠或者玉米粉,但這樣的話它們長肉就比較慢,往往需要8-9個月才能長到300斤。
豬圈一天起碼得清理兩次,早八晚六。
一旦沒有按時清理,不僅豬圈臭氣燻天,還會影響豬的食慾。我只能忍著惡臭把豬糞剷出,再用水管把地面衝洗乾淨。
一頭母豬一年能懷兩次孕,四個月左右就能生一窩,一窩一般會有10-12頭小豬,有時候會多幾頭。
但那也是最累的時候。我需要時刻在旁邊照顧,以防它亂動把小豬踩死,餵奶時也要盯著哪只小豬吃不到奶。
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得給小豬們開風扇,在它們睡覺時點蚊香;冬天如果太冷,我還得把豬圈四周漏風的地方都封上,如有必要還會裝上浴霸。
照顧小豬,得比我照顧自己還要細緻。
養豬最怕的就是豬生病,雖然在幼時已經打過疫苗,但說不準哪個時候突然又會生病。
要是豬病死了,就只能埋掉,連本金都收不回。不過幸好,豬病死的機率還是比較少的,只要及時,一般都能治療好。
我養豬賺的錢卻遠遠趕不上養豬的經驗增長得快。
四年來,我除了第一年掙了三萬多塊外,就再也沒有看到過進帳了。
豬飼料平均一袋150元至200元,我們場光一天就要消耗5袋飼料。
但豬價行情卻沒有飼料穩定,小豬仔的價格是根據豬肉價格上下浮動的,如果肉賣18,小豬就賣18。
毛豬(未殺的豬)曾叫到過15塊錢/斤,但去年行情最差時只有8元/斤。豬肉價格浮動也很大,有時候十幾二十塊錢一斤,有的時候甚至要三四十塊一斤。
好在最近價格在漸漸恢復正常,毛豬賣14-15塊錢一斤,豬肉一斤在22塊錢左右。
這些年來,我賣豬的賺的錢基本上都投入了進去,拿來買新豬和修繕、擴充豬圈。
我一心想把養殖場做大,每天忙忙碌碌,但收穫卻並不理想。算下來,收入只能勉強和支出持平,我感覺這四年像是白忙活了一場。
養25年豬都沒扛過豬瘟,養豬不算風口,都是靠天吃飯
葉大娘 女 55歲 農家養豬散戶 山東臨沂我們家屬於農村自養豬的散戶,飼養母豬進行繁育,直到豬仔出欄,包括養豬的飼料也是用自己種植的玉米和豆類拌的。
我養了3頭用來繁殖的母豬。
母豬一般一年繁殖2窩,順利的話,兩年可以繁殖5窩,一窩正常有12-20隻小豬仔。
圖 | 正在吃奶的小豬仔
一頭小豬仔從滿月到長到400斤左右,大概需要6、7個月的時間,我家基本上一年可以出欄100多頭生豬。
等到生豬出欄的時候,通常都會有那些專職的生豬經紀人上門聯繫銷售。
本地一般都賣給了那些大型肉聯廠,銷往外省的價格通常會比本地高一點。
圖 | 待出欄的大豬
養豬戶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豬生病,所以我們都會給小豬打疫苗。
小豬仔怕得痢疾,大豬主怕得豬流感。
所以豬舍衛生這塊就非常主要,發現病豬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進行隔離,否則一旦傳染開來,損失十分慘重。
圖 | 生病的小豬仔抱到家裡護理
對農村家庭來說,養豬是比較穩定的賺錢渠道,雖然很辛苦,但是從飼料到豬仔基本都是自給自足,一斤飼料長半斤肉,只要豬不病死,是不會賠本的。
但也不是所有養豬戶都能賺到錢。
大部分養豬戶看豬肉價格漲了,就一頭扎進去養豬,養的人多了,行情自然就下跌,他們再清空豬欄止損,這樣養豬基本都是在賠錢。
生豬價格是經常浮動的,養豬的成本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豬飼料也會跟著大豆、玉米這些糧食的價格不斷浮動。
比如說一頭小豬仔的價格,在低價的時候只需要200來塊錢,而以現在的行情則需要1000多,這也跟養豬成本有關。
養豬這麼多年,我總結出來基本上豬價的規律是:高一年低一年。在高價的時候開始養豬,等豬要出欄的時候,剛好趕上價格回落的那一年,不賠錢才怪呢。
這麼多年來,我靠著養豬的收入供幾個孩子上學、生活開銷,基本上沒遇上過什麼大的挫折。
然而2018年底,我遭遇了養豬25年來最大的打擊——我家的豬感染了非洲豬瘟,小豬仔連同三頭母豬全部死光了。
2019年,豬肉價格暴漲,本該是養豬戶最開心的時刻,但我家裡一頭豬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