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聞心』,就是講的反聞聞自性,實際上這前面都講過。反是什麼?反是回頭,怎麼個回頭法這要曉得,眾生的心隨著外面境界流轉。反這個字是對心心所說的,心心所反過來,不去攀緣外面六塵境界,這個時候聞性就現前,這是聞的自性,這就叫舍識用根,反就是舍識,不用它了。
一般凡夫在迷的時候,用心心所見色。我這樣講比較方便一點,因為見色的確很複雜,不要以為見色這是眼識見到色塵,其實它與第六識有關係,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而且與六識、七識、八識、前五識,相應的這些心所一剎那之間同時都起作用,複雜得不得了。我們講心心所,一切複雜的情形都可以包括在裡頭,心心所起作用。
我們現在心心所不起作用,這就是反的意思、就是舍的意思,舍識,此地用個「反」;用根,這是用根性,就是「聞」。你要問怎樣舍識用根,本經裡面就用反聞兩個字。前面講「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個功夫的確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鍛鍊。而且用功,我再告訴諸位,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環境,統統沒有障礙,這真是不可思議!
用功的要領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一個念一起來,落在心意識去了,心意識裡頭才有妄念。「覺」是正念,「念」是妄念,所以覺悟的佛菩薩他有正念,沒有妄念。我們才有一個妄念起來立刻就覺悟,一覺是什麼?這個妄念不存在了,把妄念打消掉。所以古人才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講我們用功夫的方法。眼見色,一起心、一動念,立刻覺悟「又落在心意識去了」;耳聞聲,才起一念,「又落心意識去了」。這種原理原則我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講了很多,希望大家要記住、要會用,這是完全講的自受用。他受用,他受用要在正念裡面再變現出妄念,為他受用。
在《圓覺經》裡我特別告訴大家,修行修什麼?修圓覺心,淨圓覺心。《圓覺經》第一章,文殊菩薩這一章,一開口就說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圓覺心。所以你修什麼?修清淨心。在境界裡頭起心動念,清淨心沒有了。自己沒有成就的時候不管別人,我自己清淨心還沒得到,天天管別人,我自己的清淨心再修無量阿僧只劫還得不到,那就是佛門裡常講的「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想度別人,哪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