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4月23日電(記者周雪婷丁梓懿)香港是一座圖書館分布密集的城市。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的資料顯示,香港每超過20萬人口的區域就有一間圖書館。目前,香港共有82間公共圖書館以及111個圖書館服務點,遍布香港18區。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香港公共圖書館整體入館人次達3746萬,借閱書本次數達5050萬。康文署助理署長劉淑芬說,香港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香港市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香港市民終身學習的基地。
記者近日走訪了香港最大的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該館坐落於繁華的銅鑼灣商圈中,頗有鬧中取靜的意味。
中央圖書館樓高12層,佔地約9400平方米。大樓中間有一座拱門設計,象徵「知識之門」隨時打開。走進圖書館,諮詢處、電腦查書服務、還書系統和電腦使用區等設備和服務區一應俱全。樓層由下至上分為兒童圖書館、成人圖書館、逾期報刊閱覽處和最新報刊閱覽處。
在中央圖書館借閱書本也十分方便:任何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的市民,只要帶著一份住址證明就可以辦理圖書證,拿到圖書證後可隨時在香港各大圖書館借閱圖書。每本圖書可借閱14天,續借5次。每個人最多可借閱8項圖書館資料或16本逾期期刊。
在中央圖書館已有自己固定位置的「書蟲」吳林是香港圖書館的忠實擁躉,已經年過60歲的他每周都要來圖書館。在這裡,他不僅可以借到自己很喜歡的經典書籍,還能看到最新出版的雜誌和報刊。「退休後也沒有什麼事情做,來圖書館剛開始是給自己找任務,規定多長時間要看完一本書,現在倒好像成了一種習慣。」他說。
「對於香港市民來說,圖書館已經不僅是單純的圖書館了。」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葉德平表示,作為一名老師,他經常鼓勵學生們去圖書館讀書開拓視野或建議家長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學習。在他看來,香港圖書館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書本借閱服務,更滿足了香港市民休閒娛樂,豐富文化生活的需求。
香港民眾閱讀調查高級研究員陳志輝說,調查顯示,香港市民閱讀書本的來源有30%來自公共圖書館,香港圖書館豐富的館藏量滿足了相當一部分市民的閱讀需要。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達1435萬項,其中1252萬項為書籍及其他印刷資料,其餘屬非印刷資料如視聽資料。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提供的報章和期刊量也超過5000種。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配合讀者新的閱讀習慣設立電子閱讀資料庫。據介紹,目前,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網上平臺已有電子資料庫65個,電子書約24萬冊,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通過「網上圖書館」,讀者可以不必親身到圖書館借書,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及獲得資訊。
與此同時,為了拓寬香港市民的閱讀興趣,鼓勵市民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公共圖書館還舉辦了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據了解,香港公共圖書館在今年4月至6月及9月至11月舉辦「香港文化拼圖」的系列講座,來自香港本地的19位作家會到各個區域的圖書館與讀者分享他們的寫作歷程與閱讀體驗。
未來,香港的公共圖書館還將進一步在香港社區內「滲透」。劉淑芬介紹,圖書館會與教育機構及非牟利組織在香港18個區內組織圖書集體外借活動,市民在當區就可以方便地借到圖書;香港公共圖書館設置了12輛流動圖書車,超過110個流動服務點;在香港的地鐵站內也有圖書館的還書箱……香港公共圖書館將不斷完善圖書服務網絡,方便市民的閱讀。
「能有這麼好的環境學習和閱讀,我覺得很滿足。」在中央圖書館看書的學生劉樂雨說。這可能也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重要目的——通過提供完善的設施和館藏,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每一個人,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