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享受閱讀 終身學習——走近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香港4月23日電(記者周雪婷丁梓懿)香港是一座圖書館分布密集的城市。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的資料顯示,香港每超過20萬人口的區域就有一間圖書館。目前,香港共有82間公共圖書館以及111個圖書館服務點,遍布香港18區。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香港公共圖書館整體入館人次達3746萬,借閱書本次數達5050萬。康文署助理署長劉淑芬說,香港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香港市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香港市民終身學習的基地。

  記者近日走訪了香港最大的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該館坐落於繁華的銅鑼灣商圈中,頗有鬧中取靜的意味。

  中央圖書館樓高12層,佔地約9400平方米。大樓中間有一座拱門設計,象徵「知識之門」隨時打開。走進圖書館,諮詢處、電腦查書服務、還書系統和電腦使用區等設備和服務區一應俱全。樓層由下至上分為兒童圖書館、成人圖書館、逾期報刊閱覽處和最新報刊閱覽處。

  在中央圖書館借閱書本也十分方便:任何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的市民,只要帶著一份住址證明就可以辦理圖書證,拿到圖書證後可隨時在香港各大圖書館借閱圖書。每本圖書可借閱14天,續借5次。每個人最多可借閱8項圖書館資料或16本逾期期刊。

  在中央圖書館已有自己固定位置的「書蟲」吳林是香港圖書館的忠實擁躉,已經年過60歲的他每周都要來圖書館。在這裡,他不僅可以借到自己很喜歡的經典書籍,還能看到最新出版的雜誌和報刊。「退休後也沒有什麼事情做,來圖書館剛開始是給自己找任務,規定多長時間要看完一本書,現在倒好像成了一種習慣。」他說。

  「對於香港市民來說,圖書館已經不僅是單純的圖書館了。」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葉德平表示,作為一名老師,他經常鼓勵學生們去圖書館讀書開拓視野或建議家長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學習。在他看來,香港圖書館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書本借閱服務,更滿足了香港市民休閒娛樂,豐富文化生活的需求。

  香港民眾閱讀調查高級研究員陳志輝說,調查顯示,香港市民閱讀書本的來源有30%來自公共圖書館,香港圖書館豐富的館藏量滿足了相當一部分市民的閱讀需要。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達1435萬項,其中1252萬項為書籍及其他印刷資料,其餘屬非印刷資料如視聽資料。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提供的報章和期刊量也超過5000種。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配合讀者新的閱讀習慣設立電子閱讀資料庫。據介紹,目前,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網上平臺已有電子資料庫65個,電子書約24萬冊,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通過「網上圖書館」,讀者可以不必親身到圖書館借書,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及獲得資訊。

  與此同時,為了拓寬香港市民的閱讀興趣,鼓勵市民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公共圖書館還舉辦了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據了解,香港公共圖書館在今年4月至6月及9月至11月舉辦「香港文化拼圖」的系列講座,來自香港本地的19位作家會到各個區域的圖書館與讀者分享他們的寫作歷程與閱讀體驗。

  未來,香港的公共圖書館還將進一步在香港社區內「滲透」。劉淑芬介紹,圖書館會與教育機構及非牟利組織在香港18個區內組織圖書集體外借活動,市民在當區就可以方便地借到圖書;香港公共圖書館設置了12輛流動圖書車,超過110個流動服務點;在香港的地鐵站內也有圖書館的還書箱……香港公共圖書館將不斷完善圖書服務網絡,方便市民的閱讀。

  「能有這麼好的環境學習和閱讀,我覺得很滿足。」在中央圖書館看書的學生劉樂雨說。這可能也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重要目的——通過提供完善的設施和館藏,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每一個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相關焦點

  • 香港圖書館節玩轉創意(看香港)
    其中包括「大專院校圖書館科技應用展覽」,呈現科技如何結合傳統文化,啟發自主學習;展示獲獎出版、文學及書刊設計作品,讓讀者欣賞香港文壇成果之餘,更能理解書本設計在視覺和觸感上的創意;通過「e閱讀小站」借閱得獎電子書,讓閱讀創意作品變得觸手可及。
  • 香港圖書館節創意無限
    其中包括「大專院校圖書館科技應用展覽」,呈現科技如何結合傳統文化,啟發自主學習;展示獲獎出版、文學及書刊設計作品,讓讀者欣賞香港文壇成果之餘,更能理解書本設計在視覺和觸感上的創意;通過「e閱讀小站」借閱獲獎電子書,讓閱讀創意作品變得觸手可及。
  • 特寫:疫情下重開的香港中央圖書館
    新華社香港5月6日電(記者丁梓懿)6日下午的香港中央圖書館前,排起長龍。此前受疫情影響而關閉的圖書館,在時隔多日後重新開放,令一眾書迷歡呼雀躍。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風險,特區政府規定從1月29日起,包括中央圖書館在內的多項公共設施暫時關閉,在3月中下旬恢復兩周有限服務後又再度關閉。在特區政府的各項抗疫措施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連續17天無新增本地個案,疫情已有緩和。特區政府決定分階段陸續恢復各項公共設施和服務。「終於重開了,又可以暢讀書籍了。」
  •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存在問題與推動促進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根本任務,是圖書館價值的具體體現,是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工作不可或缺的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49年發布的宣言《公共圖書館:大眾教育的生力軍》,即提倡圖書館要激發大眾閱讀興趣,提供個人閱讀指導。1994年國際圖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發布《公共圖書館宣言》,提倡「從小培養並加強兒童的閱讀習慣」。
  • 香港中央圖書館,一座輝煌的文化殿堂
    利用完善設施,享受閱讀快樂 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務是圖書館的四大職能。香港中央圖書館擁有完善的硬體設施,我們看到館內設有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各樓層,另有兩部觀景電梯由地面直上10樓及11樓。館內提供WiFi無線上網服務,除7層中央書庫外,其他各層均設有「香港政府WiFi通」,總計有63個無線接收器供讀者免費連線。
  • 香港公共圖書館致力提供優質服務
    香港公共圖書館致力提供優質服務       新華網香港
  • 滎經縣公共圖書館:營造最佳閱讀環境 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社會效益
    最近啊,朋友圈的小夥伴們都在分享著咱大滎經的一好去處,滎經縣公共圖書館,今天,咱們就去一探究竟。         滎經縣公共圖書館自1996年開館,幾經易處,於今年遷至鴿子花文體中心底樓後,極力打造舒適優美的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圖書館開館後,不僅讓更多的市民有了一個文化休閒的好去處,不少人利用業餘時間,走進圖書館,徜徉在書的世界中
  • 首屆香港圖書館節開幕 推廣多重閱讀體驗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記者朱宇軒)首屆香港圖書館節24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開幕,主題為「閱讀·創意」。開幕式展出紙本、電子書、多媒體活動,通過靜態及互動形式,讓市民感受多重閱讀體驗。圖書館節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10月24日至11月6日期間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呈現展覽、工作坊、講座、音樂表演等項目。「格列佛互動故事牆」展覽把經典名著《格列佛遊記》製成動畫,利用光雕投影技術投射在長達8米的弧面牆及旁邊的巨型圖書裝置上。
  • 新東方在線推雙語分級閱讀App,助力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
    新東方在線推雙語分級閱讀App,助力公共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 作者:小筱 發布時間:
  • 香港教育局:學校圖書館應移除涉危害國家安全的閱讀材料
    (觀察者網訊)繼香港各公共圖書館下架復檢「港獨」書籍後,香港教育局表態,學校圖書館應移除涉危害國家安全的閱讀材料。 據「巴士的報」7月6日報導,香港教育局表示,無論是否有香港國安法,學校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均不應涉及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 【桂港交流】領略香港書香文化--香港中央圖書館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出入境政策的改變,香港與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下面,請跟小編一起走進「香港之行」,領略香港書香文化。一、圖書館網址https://www.hkpl.gov.hk/hkcl/ 香港中央圖書館成立於2001年,隸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是香港公共圖書館體系中面積最大、服務範疇最廣和館藏數量最多的公共圖書館。
  • 香港粉嶺南公共圖書館23日啟用
    人民網香港8月23日電 香港特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粉嶺南公共圖書館將於23日啟用,為區內居民提供多元化圖書館服務。 該圖書館位於香港新界粉嶺一鳴路23號牽晴間購物廣場地下,面積550多平方米,館藏約50000項,其中包括成人及兒童中、英文書籍,百科全書、字典和雷射唱片,另有本地和海外報刊和100多份雜誌。 館內設有推廣活動室、網際網路數碼站、兒童網際網路數碼站,並向市民提供特快歸還服務和自助外借及續借服務。該圖書館將定期舉辦書籍展覽和兒童故事時間等推廣活動,歡迎學校和文教機構預約參觀。
  • 「港獨」書籍竟被擺進多家香港公共圖書館
    近日,有讀者向港媒報料稱,香港公共圖書館公然擺放黃之鋒、陳淑莊等人宣揚「港獨」及美化暴力的書籍。經記者前往多家公共圖書館實地走訪後,發現確有多本相關的書籍。香港市民進入公共圖書館閱讀香港前立法會議員、「23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接受採訪時表示,有關圖書內容煽動仇恨、分裂國家及「港獨」思維,理應下架處理,並促請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處理。王國興表示,公立圖書館不應該陳列以及借出內容涉及煽動仇恨、分裂國家及「港獨」思維的圖書。
  • ...香港島|公共設施|新冠肺炎疫情|香港中央圖書館|維多利亞公園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公共設施再度重開:市民防疫未放鬆中新社香港5月6日電 題:疫情下香港公共設施再度重開:市民防疫未放鬆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5月6日,已暫停關閉44天的香港電影資料館再度重開,住在香港島東區一帶的市民林先生當日上午即前往參觀。
  • 香港:圖書館借閱排行榜意義不大,鼓勵閱讀風氣方為本任
    @香港01線報最近網絡熱傳幾張圖片,內容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的2018年借閱量排行榜。
  • 公共圖書館開展讀寫困難兒童服務的意義與可行性
    >讀寫困難症,又稱閱讀障礙症、誦讀困難症、失讀症,是一種源自基因和神經系統的隱性殘疾,其以在處理語言、辨識音韻和解碼書面文字等方面存在困難為主要特徵,具體表現為在認字、閱讀、寫作和拼寫等讀寫方面存在問題,屬於特殊的學習困難。
  • 香港圖書館:別致的風景
    圖書館就在家門口  香港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成立於1869年,主要為英文藏書。1974年,第一個流動圖書館在街頭投入服務。此後幾十年間,香港陸續興建了規模不同的圖書館,如中央圖書館、分區圖書館、小型圖書館和流動圖書館。  作為中央圖書館的常客,當白小姐第一次走入這座12層高的大樓時,她興奮不已。
  • 公共圖書館應免費向你提供哪些服務~《公共圖書館法》告訴你!| 普法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終身學習 全民閱讀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條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當免費開展文獻信息查詢、借閱,公益性講座、培訓、展覽等活動,將推動、引導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公共圖書館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公休日應當開放,應當向社會公告本館的服務內容、開放時間、借閱規則;公共圖書館應當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定期公告服務開展情況,聽取讀者意見,接受社會監督。
  • 在圖書館享受閱讀的快樂
    每每有一大片空閒時間,我都會去圖書館看看書,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我也趁機到圖書館來看看。 想想平時,由於工作,又或者是手機佔用了平時太多的時間,很難再擠出時間做做閱讀 前段時間好不容易閱讀完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在體驗著小說中平凡的人經歷著不平凡的人生外,更感嘆著作者用生命寫作的精神。
  • 「圖書館應該是人民的終身學校」
    城市另一頭,嘉興市圖書館高照街道分館裡,幾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們正在觀察電腦屏幕裡上下翻轉的立體幾何圖形,嘉興市民趙曉莉正帶著上二年級的兒子一起學習「3D建模列印」。趙曉莉說:「我關注了圖書館的公眾號,能查詢每一期的活動,只要有合適的活動我就給孩子報上名,這次主要是為培養一下孩子的立體幾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