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市內的一家幼兒園陸續出現多名幼兒嘔吐腹瀉等症狀,初步檢查為急性胃腸炎。全班9名孩子有8名幼兒中招,甚至還有家長、老師被傳染,後經疾控中心對其中6名幼兒檢測發現,確診為諾如病毒感染。
每當春秋季節來臨之際,類似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生,因其易感人群多為兒童,且為群發事件,難免會引起家長朋友們的恐慌。那麼,諾如病毒是不是真的那麼恐怖?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吧!
1968年,美國諾瓦克鎮一所小學發生急性胃腸炎暴發。科學家在此次暴發疫情的患者糞便中發現一種病毒顆粒,將之命名為諾瓦克病毒。2002年8月,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統一將諾瓦克樣病毒改稱為諾如病毒,並成為杯狀病毒科的一個獨立屬———諾如病毒屬。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胃腸炎)以起病急,傳播快,暴發多,嘔吐多見為特徵,因該病的症狀以及多在冬季流行率上升,故被稱為「胃腸道流感」或「冬季嘔吐病」。
儘管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傳染性較強,但是仍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目前也沒有特效藥物,主要通過補液,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口服補液鹽是預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最有效的方法。諾如病毒作為一種病毒,抗生素對其無效,因此,對於諾如病病毒的治療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況且抗生素在殺滅細菌的同時會殺死腸道內的正常菌群,菌群紊亂進而造成腹瀉時間延長,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要亂用藥。
第一類是食物汙染:
即食品在種植、加工、儲存中被汙染,飲食從業人員攜帶病毒,某些水產品在水體中被汙染。
第二類是生活飲用水汙染:
具體情況有井水因暴雨將糞便衝刷進水井而汙染、水井因距離廁所等汙染源太近,井壁滲透了糞便汙染、供水水箱汙染、自來水管道破裂被汙染、自來水停水恢復供水時虹吸作用造成汙染、桶裝水生產不規範被汙染等。
第三類是與患者接觸感染:
與諾如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觸或處理感染者的糞便或嘔吐物時,由於手部清洗不徹底,經糞-口途徑感染,或者病例嘔吐時近距離接觸而導致了感染。
1、預防諾如病毒感染首先要維護飲食、飲水及環境衛生,其次是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手部清潔是最主要的預防途徑,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2、乙醇(也就是酒精)對諾如病毒的消毒效果不佳,日常家庭中,使用普通肥皂或者含抗菌劑的洗手液洗手,便能有效減少手部的諾如病毒數量。
3、使用鹼性清洗劑處理食物和食物接觸表面,可有效減少諾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