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早就對哥大統計系的中國學生特別多有所耳聞,但是親眼看到這麼多的中國名字,我還是震驚了。
網易教育頻道綜合訊 (來源:假裝在紐約)5月是美國大學的畢業季,很多學校都在這一兩周舉行畢業典禮。今天一個朋友轉了兩張圖給我,是今年哥大統計系所有碩士畢業生的名單,我一看就樂了。
你看出其中有意思的地方了嗎?有沒有覺得滿屏的名字都特別眼熟……沒錯,他們都是中國人。特別說明一下,這不是一個專門為中國學生開設的成教班什麼的,就是一個普通的、正經的、所有學生都是正規哥大學生的系。
雖然我早就對哥大統計系的中國學生特別多有所耳聞,但是親眼看到這麼多的中國名字,我還是震驚了。
本著對統計學精神的尊重,我統計了一下這份統計系畢業生名單裡各個國家學生的人數。統計結果如下:總人數231人,其中名字一看就是中國學生的190人,佔82%;港臺學生6人(很好辨認,他們姓名的拼寫方式和大陸不一樣);華裔學生(英語名字加中國姓氏)3人;日本學生3人;韓國學生4人。如果把港臺日韓和華裔學生都算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亞裔,則佔到總人數的將近90%。這樣的比例,說是中國學生已經接管了哥大統計系似乎也不為過。
在中國學生裡面,姓王或者汪的有16人,姓Li的也有16人,姓陳的有10人,姓張或者章的也有10人,姓劉的有9人。想像一下,上課時教授面對一屋子的Wang, Li和Zhang該是什麼情景?
當然這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現象,這幾年很多美國大學都在瘋狂擴招中國學生,只是哥大統計系的情況特別突出而已。也因此中國留學生中流傳著哥大統計系比較「水」的說法,質疑哥大統計係為了斂財降低錄取門檻,造成其含金量下降。相對於哥大其他系,統計系可能真的比較好進一點(大多數系的中國留學生比例很低,只有10%甚至5%)。
至於為什麼統計系這麼多中國人我也不清楚,不過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學生認為自己數學比較好,申請統計系有優勢,於是都一窩蜂地去申請吧。
我又到推特上發這兩張圖的原帖去看了一下評論,有意思的是,那上面基本沒有人說哥大統計系「水」,鑑於在美國種族話題十分敏感,稍不留心就會犯錯誤,很多人都只是小心翼翼地表達了驚訝,沒敢說太多。我摘錄幾條評論:
@Shaybod:從統計學上來說,中國人贏了。
@Zemmenator:李家真牛逼。
@sarah_jwh:看起來很像我高中班級學生的名單,我是在加州Cupertino長大的。
@DJBentley:我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的計算機,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曼大數學系和工程系的情況也一模一樣。我在他們的畢業派對上做過調酒師,現場就是這樣。
@giustiniani1453:我在一家公司做統計工作,為了躲開中國人最近特地換了工作。
@magicsilicon:你不需要統計學碩士學位也能看出來,只有不到9%的人不是亞裔。下一個世紀是亞洲人的世紀。
延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真的很水嗎?
(來源:北美留學生日報) 近幾年美國諸多大學都瘋狂擴招中國學生引起了國內各界廣泛關注,哥倫比亞大學作為常春藤盟校之一更是如此。這其中哥大統計系尤其是研究生被認為中國學生招生最多,專業水平含水量大,文憑含金量直線下滑的專業之一。
那麼哥大統計繫到底有多水呢?本文將從眾多哥大統計相關專業的學生及老師,從不同角度闡述他們作為哥大統計系一員的狀態和個人看法。
Jasmine,哥大科學學院統計系研一學生,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數學系
採訪中她表示自己program的中國人的確比較多,大概佔80%,中國學生在課上的參與度並不是很高,但課後有很多同學會找老師討論。「統計系的學習壓力並不小,尤其在考試的時候,通常都需要你快速高效的完成大量題目,對平時的能力積累有很高的要求。」
Jasmine入校成績很優秀,託福109,GRE320+。她對自己的未來也有很明確的目標—在紐約找工作。因為統計專業人才在紐約有較大的需求,本地人大多都不選擇這類專業,從而給外來學生賦予了機會。這也是Jasmine當時選擇哥大統計系的原因。
Scott,哥大科學學院統計系研一學生,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
在他看來,哥大統計系的學習壓力取決於個人選擇,選的課水壓力就小一些,選的課難度大壓力就大。跟Jasmine一樣,Scott有很強的數學背景,入校GRE同樣320+,對他來說總體的學習壓力並不算太大,但是作業依然需要花挺多時間來完成。
「這個項目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個別老師對學生並不是太不負責任,有時會有老師大幅縮短上課時間的情況。另外,系裡對學生的就業及實習幫助也很少。」 Scott表示儘管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能憑哥大統計文憑在本地找到好工作,學費還是值得花的。
Vincent,哥大科學學院統計系研究生,畢業於倫斯勒理工學院金融數學系
Vincent表示選擇進入哥大統計系有兩點原因:第一是很早以前在哥大聽課時就對哥大的學術環境有非常好的印象,第二是統計是比較實用的技能,對以後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Vincent在來哥大之前分別在IBM和花旗銀行實習過各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學生。因為本科並沒有統計方向的學術背景,Vincent坦言學習壓力比想像中的大,面臨大量難度較大的作業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來完成,基本沒有時間玩樂。
Steve目前是哥大科學學院統計系的訪問學生畢業於普渡大學經濟系,以GPA3.9的高分畢業
目前已拿到UW Madison學校PHD的offer。站在一個相對旁觀的角度看待哥大統計系,他認為統計系的教學質量沒問題不存在水的問題,但是學費的確是偏貴,性價比並沒有特別高。
招生規模比較大,生源結構有待提高,因為背景相同的中國學生比較多,畢業後存在找工作相互block的問題。Steve表示「我覺得看一個項目的好壞可以從這個角度,學校是真心把學生當成有潛力的人才投入精力培養還是僅僅把他們當作送錢買文憑的顧客。」
Shimeng是哥大教育學院應用統計研一的學生本科畢業於Stony Brook,應用統計和經濟雙料學位,GPA3.7
選擇哥大主要是因為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紐約無論找工作實習都有更多的機會,加上本科就在紐約讀已經在這裡積累了很多朋友和圈子。
上課中國學生比較多,上課國際學生的互動比較少,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障礙和學習習慣。作業比較多,時間安排好壓力不會很大,對於同學間能力差別問題,Shimeng覺得學習成績好不能代表一切,同學中有很多能力很強的同學,他們的能力不一定體現在學術上。
Monica,哥大教育學院研一學生
目前正在申請轉入應用統計專業。統計的就業前景是她決定轉專業的原因,目前她已經選修了不少應用統計專業的課程,她表示課上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的參與度不相上下,但中國學生課下討論會更積極。「課程設置很合理,從第一學期開始難度逐漸增加,學習壓力不算太大可以接受。
但是考試難度比作業難度大很多,必須要認真聽課把課後作業做好才行。」 當被問到同專業同學有沒有不夠qualify的同學時,monica說大家其實都有自己的亮點不然不會被哥大錄取,就算本身可能專業背景缺乏,也都在非常努力學習,很有激情。
總結
不難看出,哥大統計系的專業的確存在中國學生很多的問題,但是這其中不乏優秀同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關於專業質量因人而異,每個人學習到的程度不同不能反映專業授課質量不好。
哥大的知名度和常春藤盟校的光環是哥大的魅力所在,加上地理位置和專業就業的優勢,哥大統計系在國內學生中變成熱門專業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小編不排除眾多中國學生中一定有並不是特別qualify的同學,但是他們想要順利畢業也不是那麼容易,同樣面臨大量高難度作業,最終也是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才能拿到那張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