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當年和哈林離婚的時候,一度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在很多眼中看來如此恩愛的一對夫妻,又怎麼會走到分手的這一步?難道,《生死遺言》和《生生世世》裡的寫得那麼優美的文字是假的麼?還是說,哈林對伊能靜有了嫌棄?
的確,關於他們離婚的猜測很多,但實情如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直到若干年後,伊能靜做客節目間,才給出了答案。
原來,他們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愛得很辛苦。
首先,伊能靜和哈林的出生家庭完全不同,這也就導致了兩個人的性格不同。
哈林是接受精英教育的貴公子,前衛的音樂人;而在伊能靜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她就跟著母親相依為命,更是在16歲的時候就脫離家庭出來闖蕩,受盡了許多磨難。
正因為家庭背景完全不同,這兩個人的性格就完全不同,哈林樂觀自信外向,而伊能靜敏感缺乏安全感。
可以說,哈林是沒有在生活上吃過太多苦頭的人,所以他更趨向於一個樂觀主義者;但伊能靜卻經受過痛苦的歲月,思想上必然會偏向於悲觀主義者。
這兩個種人生觀,的確會在將來的婚姻中,產生摩擦和碰撞。
第二,伊能靜和哈林,對待愛情的態度也完全不同。
誠然,哈林對伊能靜有愛,但是他在事業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相對來說比較獨立;而伊能靜則是一個標準的雙魚座,對家庭對愛情的依賴性更強,比起事業她更喜歡和心愛的人呆在一起。
面對伊能靜「沒有愛不能活」的態度,哈林是肯定到達不到伊能靜的這個感情需求層次的;而哈林為了工作可以不顧家庭,醉心事業的態度,對於伊能靜來說也是很接受的。
那麼,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愛情觀,自然也會讓彼此產生一種「你不理解我,那就是你不愛我」的感覺。
第三,伊能靜得到了蛻變的契機,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有的人會說,你的老公以前就是這個樣子,你也覺得沒問題,為什麼現在你突然就覺得他有問題了呢?
曾經伊能靜,也覺得,這樣的日子雖然有抱怨,也會一直這麼繼續下去,和哈林在一起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直到一個轉機的出現,她突然「醒」來了。也正是因為醒來了,她便再也不能繼續睡下去了。
這一切,要從2000年說起,那時候唱片圈已經不景氣了,可哈林依然要在臺灣做音樂,而伊能靜卻選擇進軍大陸市場,不管是拍戲寫書還是當評委,主持美容節目,樣樣都做得不錯,更厲害的是就算是這樣,伊能靜也能和哈林相互協調時間,把家庭照顧得很好,
然後過了幾年,隨著伊能靜接觸人群越來越多,事業越來越好,她曾經缺失的自信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也有了底氣,便開始對自己和哈林的感情有了新的理解。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比有一個小姑娘從小在農村長大,沒讀過書,就知道聽媽媽的話當人妻子就是要伺候老公照顧孩子,就算老公對自己不好做也得受著,所以她一直覺得這就是正常的婚姻狀態;突然有一天她去了大城市,接觸了很多讀過書的精英女性,受到了她們的啟發,覺得自己的婚姻其實是不正常的,是痛苦的,那麼只要她想為了自己好好活一次,她必然會選擇離婚。
以前,伊能靜和哈林的婚姻,本身就存在著問題,只是伊能靜更多的是靠忍耐和自我安慰來維繫,但是現在的伊能靜她不想忍了,她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殘忍,她覺得這段婚姻已經看不到希望了,於是,她選擇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和哈林好聚好散。
的確從道德角度上來看,伊能靜是會受到不少人的譴責,可是從她個人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她,活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模樣,倒也無怨無悔了。
離婚後,伊能靜又遇到了秦昊,這段「女強男弱的姐弟戀」自然並沒有得到外界的看好,可是伊能靜早就不是當初的那個在乎別人說法的小女孩,她只堅信自己的想法。
面對著比自己小的男友,伊能靜依然可以撒嬌賣萌,不用去卑微討好對方,最終,這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女人,終於找回自我,也得到了她想要的愛情。#伊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