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寫到人耳很奇特,對聲音敏感程度與聲音頻率之間是指數關係,對人類的聽覺來說,100Hz到200Hz之間的差距與200Hz到400Hz之間大致相同。
很多人對這個原理感到匪夷所思,其實可以和人眼對顏色的敏感程度做個類比,比如彩虹的顏色是赤橙紅綠青藍紫,不同顏色的差異就是光波頻率的差異。不同頻率的音高人耳也能分辨出不同,只不過我們一般人沒有「絕對音感」不能像眼睛識別顏色那樣把每一個固定頻率的音都叫出名字。我們只能感覺到音頻翻倍後聽起來和本音差不多,並且我們一般人都有「相對音感」,可以聽出100Hz到200Hz之間的差距和200Hz到400Hz之間差距是一樣的!
要想徹底想明白為什麼音頻翻倍聽起來感覺一樣,這需要藉助數學工具和物理原理來解釋。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一起討論!在此默認你上面的內容全懂了,接下來在一個音域(一個音和它頻率翻倍形成的音所組成的音頻閉區間)內劃分音階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沒錯!下面我要講音律啦!不管是五度相生律還是純律,亦或是十二平均律,都是在一個音域或者說一個八度內對(一個音和它頻率翻倍形成的音所組成的音頻閉區間)進行人為的劃分,目的就是為了譜寫出好聽的曲子!
五度相生律、純律、十二平均律只不過是對一個音域進行音階劃分,就好比一樓上二樓需要樓梯,你可以選擇3種樣式的樓梯,但是有個規定這個樓梯必須有十二級,中間每一級的高度可以高高低低不一樣。這裡的一二層樓之間的高度好比是一個音域(一個音和它頻率翻倍形成的音所組成的音頻閉區間),樓梯必須有十二級好比一個音域必須是八度十二個「半音」,3種階梯不一樣高就好比三種音律對音域的不同劃分方法。
這裡補充一下,樓梯的階數可以用1、2、3、4、5、6......表示,音階是聲音的階梯,當然要特殊一點,人家由低往高分別叫C、D、E、F、G、A、B。一共有七個音階,C、D、E、F、G、A、B就叫這七個音階的音名,它們還有個唱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叫「do re mi fa so la si」。上面我的十二級要牽扯到半音的概念,這裡你先認為音階就七級即可。
在此默認你已經懂了音階的概念,下面講五度相生律的生律方法。其實上面講過,劃分音階就是為了譜曲好聽,怎麼才能譜曲好聽呢?當然是和諧,那麼怎麼才能和諧呢?不好意思又要用到數學啦!
古人發現,給定一個基本音之後,比如這個基本音是C,那麼和它最和諧的除了二倍的C之外就是二分之三倍的C音了。那麼我們把二分之三倍的C就定做七音階中的一個,其實就是G,以此類推可以把其他幾個音全部定出來!樂理中把二分之三倍的音高距離(音程)叫做純五度,這也是五度相生律的名字來歷。
我很鬱悶,這個平臺不能編輯公式,用公式和圖像一目了然!這裡面牽扯到以C為基音向兩邊(低音和高音)生出其他音階的問題,必須用公式演算你才能看明白。如果你是有心人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今天就聊到這裡,我是為何驚慌,關注我獨立思考不再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