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周刊 作者:楊江、金姬)
12月12日,上海市網信辦通報,根據網民舉報,「住在上海」等11個微信公眾號嚴重擾亂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秩序,上海市網信辦依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協調相關部門對11個微信公眾號依法予以關閉或暫停更新。
據了解,今年10月以來,上海市網信辦集中開展自媒體專項整治,已依法處置多批違規自媒體帳號。
針對自媒體亂象,上海市網信辦將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分類整治和綜合治理,對發布違法違規信息的自媒體予以嚴厲打擊,切實維護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秩序,大力淨化網絡空間。
上海打響「第一槍」
近年來,自媒體已經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產業,豐富多樣的信息資訊也讓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另一方面,各類虛假、低俗、庸俗甚至侵權乃至涉嫌違法犯罪的信息也在汙染著我們的網絡空間。
由於自媒體從業規則不成熟,一些從業者缺乏自律、一些平臺缺乏社會責任,加之有些監管措施尚未到位,一些自媒體為了「流量」「利益」,喪失了基本底線,為所欲為。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為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新民周刊》於今年9月率先在全國打響了針對自媒體亂象的第一槍,在9月10日出版的《新民周刊》封面報導《自媒體黑幕》一組稿件中,明確指出了當下自媒體的兩塊短板——道德底線與法制監管。一個月後,《新民周刊》再次推出封面報導《再揭自媒體黑幕》,該組報導系統深入地曝光了自媒體傳謠、洗稿、黑公關等問題,尤其是10月22日的《獨家調查|地產自媒體敲詐勒索觸目驚心:有公號年入千萬》揭露了地產自媒體背後的黑色產業鏈。
《新民周刊》的這組報導在全國引發了巨大的反響,10月23日開始,新華社「新華視點」等欄目跟進,刊發系列監督自媒體亂象的報導。10月23日起,人民網接連推出了「自媒體帳號亂象」四評:《讓「臭髒黑」的套路再也沒市場》《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唯利是圖的自媒體可以休矣》《讓自媒體空間回歸健康有序》。11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文章《自媒體切勿觸犯社會底線》。11月8日,人民日報再次發布《自媒體亂象需多方共治》。
11月10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自媒體亂象,在當晚的專題報導中,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副局長蘇仁先表示:「中央網信辦將統籌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創新管理思路,探索用新方法,管理新業態,解決新問題。對自媒體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屬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二是開展自媒體專項整治活動,依法依規從嚴懲處違法違規帳號,堅決遏制自媒體亂象,堅決維護網絡正常的傳播秩序,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
監管部門重拳出擊
主流媒體對自媒體亂象的集中曝光和監管部門的整治決心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呼聲。
在《再揭自媒體黑幕》的這組封面報導中,新民周刊還著重探討了如何管出自媒體的「百花齊放」,顯然,自媒體與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管,一方面要給予包括自媒體在內的信息載體發展的空間與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通過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規避其弊病。
10月26日,「地產大哥」「互助賣房」「上海好白相」等違規微信公號首先被封號處理。
緊接著,11月1日,上海市網信辦對外公布了第一批因嚴重違規被處置的19個微信公眾號——「人民監察」「人民法治上海」假冒官方機構帳號、違規發布時政新聞信息,「沒有買賣沒有殺害」發布傳播涉社會穩定的謠言信息,「世界未解之謎」借科學探索名義傳播低俗虛假信息,被依法關閉。此外,「上海初高中訊息」「魔都升學爆料」等14個教育類公眾號曲解教育政策、傳播不實信息,「楊行新鮮事」違規發布時政新聞信息,擾亂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秩序,社會影響惡劣,為此,上海市網信辦協調有關部門依法對其中8個違規微信公眾號暫停更新30日,對7個違規微信公眾號暫停更新15日。
對自媒體亂象的集中清理整治在全國範圍有序開展,11月12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消息稱,專項行動從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規全網處置「唐納德說」「傅首爾」「紫竹張先生」「有束光」「萬能福利吧」「野史秘聞」「深夜視頻」等9800多個自媒體帳號。與此同時,國家網信辦還依法約談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對其主體責任缺失,疏於管理,放任野蠻生長,造成種種亂象,提出嚴重警告。
記者注意到,此後,騰訊、新浪等平臺相繼推出整改措施,目標直指自媒體亂象。
將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
主流媒體對自媒體亂象的集中曝光以及監管部門的跟進措施,必然觸及部分自媒體人的奶酪,一方面他們對國家整頓自媒體亂象的行動或詆毀污衊或不思悔改、我行我素,另一方面極個別自媒體人展開了瘋狂的反撲,比如因違規被封號的自媒體人「猴子」,自稱「互助賣房」的創始人,不思悔改,反而精心編排散布了一篇針對新民周刊的萬字長文,歪曲解讀新民周刊的監督報導,造謠詆毀新民周刊的聲譽,甚至點名道姓侮辱新民周刊採編人員,而這篇萬字長文在煽動蠱惑網民的同時不斷引誘網民關注其新註冊的多個營銷帳號。因嚴重違規,「猴子」攻擊新民周刊的微信公眾號再次被封號處置,但其猖狂言行充分證明了部分自媒體從業人員的嘴臉以及整頓自媒體亂象的必要性。
12月8日,來自公安部的消息,針對自媒體「網絡水軍」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突出的情況,為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各地公安機關重拳出擊,依法深入開展偵查調查,成功偵破自媒體「網絡水軍」團夥犯罪案件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7名,關閉涉案網站31家,關閉各類網絡大V帳號1100餘個,涉及被敲詐勒索的企事業單位80餘家。
記者注意到,在上海市網信辦此次通報的嚴重違規帳號中,「住在上海」「住在SH」2個微信公眾號違規發布時政新聞信息,被依法關閉。「美麗崇明」「瀛洲在線」「上海金山」3個微信公眾號假冒官方機構帳號、違規發布時政新聞信息,被依法關閉。「大愛羅涇」「上河瀾悅」「兩灣之聲」「清新空氣好呼吸」「南匯促環保」「仁恆森蘭實用信息」6個微信公眾號違規發布和傳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信息,其中「仁恆森蘭實用信息」被暫停更新30天,其餘5個微信公眾號被依法關閉。
12月12日,上海市網信辦會同浦東、普陀、金山、崇明等區網信辦聯合約談了違規公眾號運營負責人,責令全面整改,做到合法合規運營。
針對自媒體亂象的集中整治清理工作得到了絕大多數網民的理解與支持,在新民周刊微信公眾號後臺,不少網民留言拍手叫好,還有一些深受自媒體亂象之害的網民、企業提供了一些自媒體涉嫌敲詐勒索、黑公關、傳謠滋事的線索,希望能有助於專項整治工作的開展。
來自公安、網信等部門的專項整治清理工作,有力震懾了相關違法違規活動,但部分自媒體人仍心存僥倖,或註冊「小號」「以防不備」,或刪除平臺上的違法違規信息,蟄伏「過冬」,以期風聲過後東山再起。
奉勸部分自媒體人及時醒悟,不要低估了國家遏制自媒體亂象、維護網絡正常傳播秩序的決心。來自上海及國家層面相關部門的表態,針對自媒體亂象將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
自媒體的清理整治和規範有序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讓我們共同締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