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長江日報 ,作者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
每天,請從這裡閱讀武漢。長江日報由毛澤東題寫報名,是中國百強報刊、全國城市黨報十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
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網上意見徵求活動作出重要指示
強調更好發揮網際網路在傾聽人民呼聲
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
通過網際網路就「十四五」規劃編制
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
在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
是第一次
就在今天
「網絡議政廳」來啦!
上午9:00~11:30
武漢市政協聯合
長江日報·長江網
舉辦武漢市「十四五」規劃編制
網絡議政廳活動
問計於民、集思廣益
齊心協力編制好「十四五」規劃
活動現場
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
市民代表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
與市民網友線上議政互動
75萬人次網上參與討論
留言達1600多條
市政協將對網友的
留言和意見
進行梳理和歸納
並形成專題報告
送市委、市政府
及相關部門研究吸納
一起看看活動有哪些亮點?
☟☟☟
解答「十四五」規劃編制現狀
武漢「十四五」規劃編制進展如何?發展目標與戰略定位是什麼樣?據了解,根據國家、省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相關部署要求,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總體上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已研究發展規劃的基本思路;
第二階段,起草發展規劃(框架),目前正加緊研究編制,預計今年10月底前後完成;
第三階段,起草規劃草案,年底前依據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完成起草發展規劃草案;
第四階段,依法審查批准,2021年底前完成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審批發布。
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給網友「畫藍圖」:對於「十四五」時期武漢發展目標與戰略定位,國家、省、市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努力打造國際化大都市。
目前,我市已編制完成了《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施方案》,開展推進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年度檢查,並將從九個方面重點聚焦: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
聚力國內大循環,激發市場活力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中部強大內需市場引擎;
聚力發展現代產業,促進數字經濟、線上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強化全國經濟中心功能;
聚力動能轉換,完善產業創新生態圈和技術創新生態鏈,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
聚力對外開放,增強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和口岸平臺作用,打造國際交往中心;
聚力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功能品質;
聚力高效能治理,踐行人民城市治理理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聚力生態文明,彰顯大江大湖魅力和「兩型」社會特色,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聚力文化發展,展現「英雄城市」精神和漢派文化之美,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市;
聚力民生事業,兼顧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建設幸福城市。
回應網友關切
01
直面發展短板
聚焦改善社會民生
網友「693685zy」:請問「十四五」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武漢還需在哪些方面補齊短板?
市發改委副主任
金永紅
武漢創新資源豐富,但將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能力還不強。高端服務功能不足,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生態環境和社會民生的問題,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任務艱巨,改善大氣和水體質量任重道遠。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與同類城市相比仍然偏低,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分布不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改善的,爭取加快補齊短板。
02
引導城市天際線「曲線」生長
網友「fuqian0058」:作為一名武漢市民,我想了解一下武漢市建築高度和城市天際線是如何控制的?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副局長劉奇志
一個建築的高度在規劃中需統籌考慮區域空間形態、容積率、建設密度、間距及日照等因素。建築高度是建築空間形態的重要控制指標,對於良好的城市空間形態有著重要意義。
為引導城市天際線「曲線」生長,塑造多元且富有層次變化的城市天際線,在規劃方案中需考慮豐富建築層次、營造多元的公共空間,避免用地功能單一化,充分利用植物、山林、水體等自然要素結合設計改造柔化建築邊界,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天際線。
03
百裡長江碧道
將納入「十四五」規劃
網友「majia1h」:未來我市將如何加強長江兩岸生態環境保護?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張作波
規劃建設百裡長江碧道,要堅持親水、親綠、親民。「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優化和恢復河湖水生態,依託東湖綠心、兩江四岸綠化,加快打造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開展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岸線整治等工程。
同時,以「大江大湖」為水文化載體,建設百裡沿江生態文化長廊,加快長江綠道、三環線生態帶等慢行系統改造,建設形成長江碧道,讓自然、城市與人之間更加親善如水,讓老百姓收穫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04
建設1萬張平戰結合的
傳染病床位
網友「雙哥666」:在疾病預防與控制方面,我們做了哪些改善以應對今冬明春可能會來的第二波疫情?
市衛健委副主任
鄭雲
大家都說武漢現在是安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從4月8日「解封」以後,全市建立了多點檢測和預防機制。從外環境監測上看,我市目前沒有發現一例新冠肺炎陽性病人。從發熱門診來看,我市發熱門診量發熱病人相對疫情之前已經減半,「這得益於老百姓都養了成好的生活習慣。」
武漢將建設1萬張平戰結合的傳染病床位、63個醫院的發熱門診,今年建設好45個基層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
05
「十四五」寬帶網絡
將覆蓋全市中小學
網友「semoctober」:這些年,我經常看到有學校工地在施工,武漢在學校建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未來5年,我市在提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辦人民滿意教育方面有哪些規劃?
市教育局局長
孟暉
「十四五」期間擴大學位供給依然是首要任務,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計劃按照每年不少於30所、5年不少於150所建設。同時,梯度推進180所中小學建設,力爭每年新建20所學校,「十四五」期間達到100所,有效擴大中小學學位,緩解入學矛盾。
同時,以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建成覆蓋全市中小學的高寬帶網絡,班均帶寬逐步達到100M。
06
推進歷史文化之城建設
網友「木頭人0204」:近幾年來,把武漢打造成為歷史文化之城的呼聲越來越高,具體如何實施?
市文旅局副局長
張宏斌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十四五」期間,將採取「五項措施」,實施「五個一批」項目,進一步推進歷史文化之城建設。具體內容為:
推進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一批彰顯城市特色的博物館;
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打造一批紅色文化精品展覽,彰顯英雄城市魅力;
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實施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維修一批重點文物;
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擦亮一批文化旅遊線路。
07
武漢叫響「5G先用先試城市」
網友「Alex0822」:目前全市正在大力開展5G網絡建設,情況進展如何了?
市經信局局長
黨蓁
要叫響「5G先用先試城市」,我市基本實現5G三環內連續高質量覆蓋和遠城區重點覆蓋,其中移動實現四環內和周邊鄉鎮連續覆蓋,5G覆蓋區域接入體驗良好率達99.2%。圍繞市民上網需求和企業發展需要,將5G宏基站、微基站、匯聚機房全面覆蓋等內容納入「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實現「全市一張圖」。
08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武漢樣本
網友「冬瓜南瓜西瓜湯」:「十四五」期間,如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譚本忠
武漢市將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武漢樣本。2020年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4個,截至目前,實施「三鄉工程」覆蓋行政村1585個,全市美麗鄉村項目基本全部復工。
同時,鼓勵農業龍頭企業採取在國內知名電商平臺打造武漢館、開設旗艦店等形式,打造特色農產品網絡品牌。
政協委員發聲
專家建言
武漢大學教授
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
與規劃研究院
副院長吳傳清
文旅產業不僅是滿足本市居民的物質文化或者精神文化需求的幸福產業,它同時也是彰顯武漢超大城市吸引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建議堅持發布年度武漢市文旅產業發展白皮書,文旅景區景點消費者滿意度的調查報告。
武漢二零四九集團
武漢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楊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它的內核、驅動力是對生態價值的轉換,生態單元內生態產品的經濟效應、社會效應以及生態效應的平衡,我們要找對路徑。
水不光是水的問題、岸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的問題,要通過水生態修復把濱江的價值發揮到最好,在保護中求發展。
市民代表:對武漢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本次網絡議政廳活動首次邀請了市民代表張秋實,他表示:「網絡議政活動凝民心,聚民意,大家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願景做了一次很好的梳理總結,也分析了很多具體問題。我備受鼓舞,對武漢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張秋實。
35歲的張秋實是城市留言板的「老粉絲」。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一直很關注這座城市的發展,特別在留學回漢後,更能體察到城市的變化,目前在漢經營一家科技公司。
2017年,張秋實開始在城市留言板發帖,記者翻看他的網絡建言記錄,到目前為止,已達11頁數十條。他陸續發布過江漢路應引進宜家迷你店等國際網紅家具店、長江主軸亮化既要注重正面也要注重背面、武昌臨江大道江灘一側的電線桿應該入地等建議。
張秋實說,他的建議意見全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回覆,「這樣的互動給了我建言獻策的動力,參加了今天的活動,讓我對網絡議政有了更深一層的喜愛。」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汪甦 高萌 通訊員孫龍 高鵬
攝影:記者彭年 何曉剛
海報製作:王語哲
視頻:記者王超然 胡勝 製作熊麗 審看寇鵬
來源 |長江日報-長江網
原標題:《問計於民、集思廣益!武漢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網絡議政廳活動今日舉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