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識別的方式和方法

2021-02-12 楓亞的紫檀世界
楓亞按:本文節選自專著《木材識別》的中篇:"木材識別"中第6章的內容,文中章節的序號仍用其舊。

6 識別的方式和方法

        木材是一種重要的原料,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各種木材的構造物理、力學和化學性質的不同以及各種用途對木材又各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沒有一種木材可以適合一切用途,也沒有一種木材沒有用途。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把樹種的名稱搞清楚,再根據該樹種的材性才能確定用途。如果單憑經驗,常常會導致錯誤的結論。因此我們須在經驗的基礎上由表及裡地研究後,從理論上總結出一套科學識別木材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認識不斷,使用的工具也不斷改良,因此木材識別這門科學也在不斷發展。從單純憑經驗到利用對分法檢索表、穿孔卡檢索表以至電子計算機識別木材,這就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6.1木材識別注意事項

        6.1.1木材識別的工具  宏觀識別僅需放大鏡、鋒利的小刀和清水少許,最好有一個木材解剖分子測計尺。微觀識別則需要顯微鏡和木材切片。

        6.1.2搞清送檢者的目的和要求  有的要求確定樹種名稱,有的要求證明是否為同一樹種。木材識別的方式和方法要根據要求確定取樣和採用的檢索方法。

        6.1.3與識別特徵比較  諸如生長輪、導管和管孔、管胞、木射線、軸向薄壁組織、木纖維、胞間道、波痕或疊生構造、心邊材和特殊氣味、滋味、重量、硬度等。闊葉樹材最主要的木材特徵是管孔分布類型、軸向薄壁組織和木射線以及物理性質和產地等。識別工作前,對木材解剖名詞的定義、詮釋和概念要有正確理解,才能比較其異同,給木材檢索工作打下基礎。要與已研究與詳細描述了的各種木材特徵核對。由於木材系三維結構,所以對其構成分子的種類、數量排列必須從橫、弦、徑三個切面來觀察,才能得到整體的概念。另外,特徵的本身變異也有大有小,如泡桐的生長輪類型,有的為環孔材,有的則為半環孔材。甚至在同一標本中,因生長輪的寬、窄,常呈現為環孔材或半環孔材。觀察解剖分子時,應該辯證地看宏觀特徵和微觀特徵,注意局部和整體的關係。

        6.1.4辯證對待主要特徵和次要特徵  因為木材中可供識別的特徵較少,所以要抓住主要的穩定的和明顯的特徵,但有時次要特徵反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些難以用顯微鏡識別的木材,用肉眼、放大鏡倒是可以解決問題。如白樺(樹皮粉白色,不反曲),碩樺(樹皮暗黑色,常反曲);栓皮櫟(樹皮的栓皮層很厚)與麻櫟(樹皮中無厚的栓皮層)。楨楠屬(Phoebe)木材的種很難區分,但楨楠和閩楠兩種中的油細胞最多,前者產於西南,後者產於華南、華中帶。錐木屬的樹種,也主要依靠材色、管孔排列、樹皮等宏觀特徵和產地來區分。

        6.1.5注意局部和整體的關係  必須從橫、弦、徑三個切面來觀察,才能得到整體的概念。如射線高度、單列部分和複列部分的長度就需在弦切面上觀察,而射線中的直立和方形射線細胞在弦切面很難分辨,但在徑切面上卻很容易確認。

        6.1.6注意特徵的穩定性  主要特徵大多通常是比較穩定的。穩定是與變異相對存在的,這裡所指的變異,不是解剖分子大小量的變化,而是質的差異。樹木是生物體,並處於不斷進化中。木材的進化趨勢是導管由大、長變成短、粗;管間紋孔式由梯狀、對列至互列;穿孔板由網狀、梯狀至單穿孔。木射線由異形至同形;多列至單列。它具體反映在各種木材中,如果再加上立地條件的影響和取材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差異,識別木材就更困難,因此要在絕對的變異中排除偶見的情況,找出相對的穩定特徵。另外,特徵的本身變異也有大有小,如泡桐的生長輪類型,有的為環孔材有的則為半環孔材。甚至在同一標本中,因生長輪的寬、窄,常呈現環孔材或半環孔材。

        6.1.7木材標本的選採  因為木材標本是供核對鑑定之用,所以採集/搜集是十分重的。由於樹木生長的立地條件(氣候、土壤及陰坡和陽坡)不同,即使是同一樹株,其成熟部位和初生部位對木材構造都有影響。所以採集樹株的產地愈多愈好,採集的數量也愈多愈好。標本一般選針葉樹材在60年左右,闊葉樹材在20年左右為宜。最好選取離地1.3m或5m處的成熟乾材。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乾材,但由於發育進化的原因,枝材上有螺紋加厚,成熟的乾材上不一定能見到,如雲杉。

        送檢的木材標本,最好也應是遠離根部、遠離髓心、非枝椏、比較穩定的成熟木材。

        6.1.8反覆實踐是必由之路  由於木材本身有很大的變異,所以需要通過大量的觀察從個體、特殊性中找出整體、普遍性,再反過來,在整體、共性的指導下去觀察個性,去認識木材。這就是,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認識事物的兩個過程。一位木工師傅之所以能認識許多木材(雖然不一定完全對)乃是由於通過長期的觀察比較的結果。有一位不懂木材識別的同志要買走我們的各種切片,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木材的識別問題,這顯然種誤解。木材識別的人工性很強,僅僅有可靠的檢索表、穿孔卡片乃至電子計算機都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必須熟練地掌握這種有變異的特徵如闊葉樹材的軸向薄壁組織在橫切面通常呈淺色帶,且細胞形常大。但在木蘭科、胡桃科中的很多樹種中,則呈深色帶,且細胞形小。另外,初搞木材識別的同志往往把管胞壁開裂當成螺紋加厚。只要經過數次實踐一理論一實踐的循環,認識有了飛躍,就能從變異中找出「不變」。

        6.1.9儘可能搞清產地  樹木的地理分布對鑑別樹種有參考價值。紅松與華山松很難區分,但前者產於東北,後者產於西北。又如楨楠和閩楠很難區分,然而前者產於西南,後者產於華南、華中一帶。植物的地理自然分布與它的種系歷史有關,也受氣候、地形、生物等生態因素的影響,因此各種植物都有它自己的垂直分布與水平分布。地理分布和氣候不同造成的樹種繁多,而且木材因樹木的株間和株內生長部位不同,木材的構造又因立地條件和取材部位等因素有變異,常常不能定出種名,而只能定出屬名,甚至是科名。由於需要識別的木材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歷史時期,因而也必須相應有範圍廣泛的各個地區所產種類眾多、正確定名的木材標本,由於木材的變異性很大,所以還需要較多同一樹種不同樹株的木材標本。

        6.1.10最後要進行核  對除對照有關該種的宏觀、微觀記述和附有的照片外,還須對照正確定名的木材標本。還有一些可以對照的資料:色譜,如《 Wold woods in colour》( StobartSon,1986,倫敦)等;宏觀微觀照片集,如《顯微鏡寫真集》(林昭三,1991.東京),《Anatlasof end-grain photomicro graph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ardwoods 》( E Y. Henderson, 1953.倫敦) 《Phtomicrmgraphs of world woods》( AnneMiles,1978,倫敦)等。

        6.2宏觀識別和微觀識別

        根據觀察試樣的情況,可分為宏觀識別、微觀識別和亞微觀識別(Core等三人主張用電子顯微鏡照片幫助識別木材),但宏觀和微觀識別往往兼而用之。微觀識別,即主要用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解剖特徵以識別木材。因涉及的特徵較多,結果比較準確。但需製片,手續麻煩;又限於設備和技術力量採用較難。

        6.21宏觀識別  即用肉眼或10倍放大鏡觀察,首先用鋒利的小刀削光部分木塊表面,並以清水溼潤,主要觀察木材外部、表面的特徵以識別木材。此法主要用於生產現場,簡單易行,但識別樹種,不夠準確,往往只能鑑定至大類。單純憑經驗識別木材,是處於感性階段的識別方式,因為尚未達到理性的階段,所以很可能產生錯定。

        6.2.2木材解剖分子測計尺  此尺系英國林產研究所用135膠片製成,可以測計單位面積管孔數和大小,射線根數、寬度和高度。使用時將測計尺覆於木材或切片的橫或弦切面,通過肉眼、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測計。為便於檢索,測計值還以等級來表明其大小和多少。

      (1)管孔數目:在橫切面上測計。尺上有大小兩個圓圈,前者面積為10mm²,後者面積為1mm²。每1mm²多於25個者,採用大圓圈測計。

▲木材解剖分子測計尺放大圖

       (2)管孔大小:在橫切面上測計散孔材的管孔弦徑,以等級表明。尺的下方有5根粗細不同的直線。如弦徑窄於第一根線的寬度,表明管徑小於50μm,介於第一根和第二根直線寬度之間(即等級3)表明管孔弦徑在51~100μm之間;第4、5及6級表明管孔弦徑分別在101~200μm、201~300μm和301~400μm之間,管孔直徑寬於最右邊的直線者表明管孔弦徑大於400μm。

       (3)射線寬度:在弦切面上與射線垂直測計。尺上有4根粗細不同的直線,也用等級標明。在窄於、介於或寬於那根或那兩根直線之間,射線寬度分別為:窄於50μm、51~100μm、101~200μm、201~300μm、301~400μm和寬於400μm,如兼有很寬很長(如櫟型射線者),要分別測計。

       (4)射線數目:在橫切面上與射線垂直測計。有長5mm橫尺一根,並劃為相距均為1mm的五等份。同管孔數目和直徑一樣,分別表明每5mm或1mm距離內,射線少於5根、5~10根、11~16根和多於16根。

       (5)射線高度:在弦切面上比較。尺長1cm,為不同粗細的直線均分為長2mm。如遇如櫟型粗而高的射線者,應視其高度是否超過1mm或2mm。也可用於測計很寬射線的寬度

        6.2.3借樹皮和材身識別木材  利用樹皮識別木材有它的局限性,但在伐木場,貯木場或制材廠等場所,對識別原木有重要的作用。(詳見篇尾的附文「4樹皮和材身」)

        6.3物理/化學法

        嚴格說來用材色和重量,也就是物理識別木材的方法,但種間或屬間少數特徵相似無法用通常的宏觀或微觀特徵區別時,就得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補充鑑別。這種方法費時費事,適用範圍窄,所以研究者不多,但這方面的研究還是重要的。

        6.3.1燃燒法  用火柴大小的木材,經過燃燒,以灰燼的性狀來區別木材,如異色按和邊緣按經過燃燒,前者全部灰化,色白灰;後者成為黑炭。

楓亞按:檀香紫檀與染料紫檀採用燃燒法識別,情況與之相同:前者結果為灰;後者結果成炭。

        6.3.2螢光法  用木屑的浸出液在陽光下或燈光下觀察,如紫檀屬木材的水浸出液在反射光下,前者為灰粽色;後者無色。如紫檀的水浸出液在透射光下為黃色;七葉樹的浸出液在透射光下無色。又如山釣樟和廣東釣棒在乾材橫切面上滴以水珠,在管孔周圍出現紅色斑點,在縱切面上亦能見到紅色條紋,以山釣樟最為明顯,用此特徵可以把釣樟屬中其他樹種區別出來

        6.3.3化學法  大葉南洋杉和南洋杉,前者浸出液中加入濃硫酸呈粉紅色,隨即呈橙色沉澱;後者不立即變色,後則形成白色沉澱。又如紅櫟類和白櫟類,用聯苯胺和硝酸鈉混合劑塗抹後,前者呈淺紅橙色;後者暗綠色。又如小帽按與彈丸按的鋸屑用酒精加熱浸泡,冷卻後過濾,各取出部分溶液,加等量的水,前者變為白色混濁液,久置變為白色沉澱;而後者不混濁也不沉澱。

        6.4木材細胞離析法

        系微觀識別,在能滿足某項特殊要求時採用此法。例如紙漿的鑑定為某個樹種或兩批紙漿是否同類樹種時,又如數塊木材是否為同一樹種時,甚至是小如鋸末的材料鑑定是否為同樹種時,可採用此法。

        6.4.1木材細胞離析  即分離成單個的木材分子。要離析木材首先要了解離析液的配製方法

      (1)醋酸-過氧化氫法:即 Franklin法,是用等量的冰醋酸或醋酸和濃度6%的過氧化氫混合面成離析液。適用於各種木材。視其軟硬程度減低或增高過氧化氫的用量。如針葉樹材用的過氧化氫的濃度為6%~10%,在70℃的溫度下,一般一天就能充分離解。所離析的纖維顏色淺,斷破的也少,時間短,容易掌握。

      (2)硝酸-氯酸鉀法:即 Schaltze法,是一種快速方法,主要用於要求立即離析的急用者。置少許濃硝酸再加入2倍的蒸餾水,放入經過水溼的木塊後,放入少量的氯酸鉀晶體,用酒精燈微熱離析,如在室溫下進行則反應比較緩和。缺點是化學反應激烈,所離析的纖維斷破的多,另外有氯氣產生對人體有害,宜在通風櫥內進行。

      (3)鉻酸-硝酸法:即 Jefferey法,是用等量的10%鉻酸和10%硝酸混合成離析液,硝酸液中有10mL濃硝酸,加水至100mL,鉻酸液中有10%的鉻酸10g,加水至100mL。化學反應較緩和,適於離析各種軟硬木材,但離析時間不易掌握,時間短則離析不充分,時間長則離析過速。

      (4)操作過程:首先將試材置入指形管中,再傾入離析液,最好加熱。用玻璃棒試試木材分離情況,如未充分叩解(造紙中的打漿又稱叩解),傾出舊液,再加新離析液直到木材充分離析,用蒸餾水衝洗去酸即可。離析後木材分子特徵更少,因在離析過程中有些形小壁薄的木材細胞還可能受化學藥劑或機械破壞而不能辨認,同時洗滌時也容易流失,所以識別很困難。

附:4 樹皮和材身

利用樹皮外表和因木射線造成的特徵進行識別,雖有它的局限性,但在如伐木場、貯木場、制材廠等現場對識別原木有重要的作用。41.1顏色  外表綠色,如梧桐等;白色,如灰木、白顏等。41.2皮厚  指木栓層很厚者,如栓皮櫟、黃波羅等。4.1.3皮孔  指菱形,如毛白楊等;長扁圓形,如泡桐等;線形,如樺木等;圓至卵圓形,如臭椿等。41.4皮刺  指由不發達的葉形成的刺狀物,如刺楸等。4.1.5剝落  剝落的難易取決於韌皮纖維數量的多少;前者如椴樹等,後者如冬青等。4.1.5.1紙狀剝落  如桃屬和樺屬,皮白色,不反曲,紙狀剝落;楓樺,皮紅褐色,常反曲紙狀或小碎片狀剝落;黑棘皮樺,皮黑色,略反曲,紙狀剝落。4.1.6開裂  除光滑和粗糙外,有微裂、淺裂、深裂和長方形裂、方形裂(如柿木、棗木)等。4.1.7氣味  刺激性臭味,如泡桐等;樟腦味,如香樟等。4.2.1皮底  系與材身接觸面的簡稱。有壓痕,指樹皮中的石細胞或厚壁組織在材身造成的淺凹槽,如油丹瓊楠等。因在寬木射線或聚合射線而造成凹槽,其底部較平者,如石櫟等;  其底部較大者,如青岡等。4.2.2樹皮斷面  韌皮射線和韌皮纖維組合的樹皮斷面。三角形者,如椴樹、木棉、梧桐等;細鋸齒狀或輻射狀者,如密花樹、長葉山竹等。4.2.3石細胞或厚壁組織  樹皮中石細胞或厚壁組織常單獨或集聚。量少者,如楨楠等;量頗多者,如潤楠;砂粒狀。石細胞等在橫切面上常聚成完整的長弦帶或斷續的短弦帶,在弦面上呈塊狀或片狀,如油丹、龍眼、核實樹屬等。條狀中的長條狀者,如海南覃樹等;短條狀(米粒狀)者,如海南石梓、擬赤楊、五列木等。含兩種或以上類型的石細胞或厚壁組織者如冬青、楹樹等。石細胞等常堆積在一起,如山烏桕等;或夾雜於韌皮纖維內,如瓊楠(又叫粟米槁);短條狀(米粒狀)如山烏桕等4.2.4白色針狀晶體  樹皮內常具有白色針狀晶體(草酸鹽類,能刺癢皮膚),在肉眼下似白色纖細的毛,有人稱為「白毛」,如荷木、油丹、潤楠等。4.2.5韌皮纖維  發達者如麻狀,很柔軟和不易折斷,如在白木香、木棉、刺桐、白格、柚木等樹種中。4.2.6分泌物  源自乳汁管等的分泌,如桑科、山竹子屬和燈架等樹種。指樹皮與木質部的接觸面上因木射線和軸向薄壁組織形成的識別特徵。4.3.1稜  系樹皮上因寬射線留下的凹槽在材身上造成的相應特徵。4.3.2壓痕  系樹皮中石細胞或厚壁組織在材身上造成的相應淺凹槽,如油丹屬等。4.3.3波痕  如同木材縱剖面所見,是由於木射線和或軸向薄壁組織疊生而成的水平波紋。4.3.4凹凸  表面凹凸不平或波浪形,前者如鵝耳櫪、南嶺槭等,後者如擬赤楊、黃杞、杜英4.3.5乳汁跡  系一裂隙狀透鏡形孔穴,源自某些具有乳汁樹種的木質部,其特徵是有乳汁管,如燈架等。4.3.6波紋  除射線大小、形狀、數量和分布外,兼有厚壁組織在材身上造成紋的特徵。4.3.6.3細砂紋  如械樹、苦楝及木蘭科樹種等

相關焦點

  • 知識 木材改性的方式及作用
    木材作為一種天然材料,在加工合成各類所需品時,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強度低、易燃、易變色、幹縮溼脹等等。
  • 木材切削原理與刀具-木材切削加工方式類型,銑削與銑刀
    通過刀具作用於木材產生相對運動,以獲取一定形狀、尺寸和表面狀態的木材製品的加工過程。是木材加工中佔比重最大的一項基本工藝,其質量對膠合工藝和表面裝飾工藝有重要影響。木材切削的機理涉及木材的力學性質、刀具的材料及其處理方法和幾何形狀、刀具與木材加工件的相對運動和實現某一運動的機構以及切削力等,已在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一門獨立學科。
  • 常見的偽造方法和熱蠟家具的識別
    傳統的打蠟工藝對操作和木材有很高的要求。現在,有些公司只是為了經濟起見而經營,劣質蠟或化學原料經常被用來欺騙消費者,如何區分真假?消費者需要做功課。  真正意義上的打蠟過程用高級細砂紙打磨家具表面後,用蜂蠟直接保護家具,讓蜂蠟和木材中的樹脂形成保護膜,使用核桃油, 棕櫚籽油和其他植物油進行保養。
  • 吉他木材的加工方式
    木材的加工方式以馬丁吉他為代表的老牌吉他,由於年代和式樣的差別,在價格方面有很大差異。但最為重要的一點,始終是木材,木材的稀有程度與珍貴程度,往往會決定一把木吉他的價格區間。等待著甦醒和召喚。而被裁整得工整的整塊木料,其實一整塊只會做一把琴而已。在木頭被選中之後,就會被送到現代化的木材加工車間。木料會被雷射切割成琴頸的原胚,等待進一步加工。一塊木材從選中到被加工成型,需要經歷數十道工序步驟,例如新收納入庫的木材並不能直接被用來制琴,而是需要先在嚴格控溫控溼的貯藏空間內進行相關的預處理,如陰乾等等。
  • 木材的幾種漂白方法和配方
    常用的濃度為15-30%,將它塗於木材表面能放出作用力很強的氧,分解木材的色素,使之變白,為了加速氧的放出,可在雙氧水中摻入氨水,用這種漂白劑潤溼木材表面,經過十幾分鐘時間,用冷水將漂白劑洗掉就可以了。氨水不可加入過多,一般情況下,25%的氨水加入量約為雙氧水的5-10%左右二、亞硫酸氫鈉,先配如下兩種溶液。 1、把亞硫酸氫鈉配成飽和溶液。
  • 揭露木材上的木材符號隱藏的秘密
    書寫時間不同,代表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如:砍伐後所寫的數字通常代表第幾批砍伐;出口時所寫的通常代表碼單號,木材上的編號一般與出口時所填寫的碼單上面的編號一致;進口後購買方在木材上書寫文字往往是因為進口多種木材或多批次木材而擔心混淆。
  • 木材密度的計算方法
    它的物理意義是,單位生材體積或含水最大體積時,所含木材的實質重量。而絕幹密度是木材經人工乾燥,使含水率為零時的木材密度,為全乾材密度或絕幹密度。由於絕乾材在空氣中會很快地吸收水分而達到平衡含水率,其密度用的很少,只是科研比較時用到。絕幹密度 = 絕乾材重量/絕乾材體積。 任一含水率狀態下的木材,測出其重量和體積,就可計算出它的木材密度。
  • 木材上的英文代表了什麼?
    書寫時間不同,代表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如:砍伐後所寫的數字通常代表第幾批砍伐;出口時所寫的通常代表碼單號,木材上的編號一般與出口時所填寫的碼單上面的編號一致;進口後購買方在木材上書寫文字往往是因為進口多種木材或多批次木材而擔心混淆。
  • 一語道破,木材年輪檢測就得看這些
    所以木材年輪的檢測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鑑別木材質量,確定其性能,對於採購、加工木材極具參考價值。想要了解木材年輪檢測,我們先要從木材年輪結構談起,木材之所以產生年輪,就是因為木材結構以及寬度,隨著樹種、樹齡、氣候、結實量等不同而變化,通過年輪檢測我們可以了解到構成年輪的細胞種類、大小、形狀、數量及細胞的結合方式,通過年輪涵蓋的信息,我們可以了解研究木材細胞尺寸、細胞壁組織、各類細胞體積的比例,從而推斷出木材的密度、抗彎強度、彈性等關鍵的物理性能指標等。
  • 《堡壘之夜》木材怎麼獲得 堡壘之夜採集木材方法一覽
    堡壘之夜建築中會有一些木材,怎麼採集並且建造,下面 小編給大家分析分析。 採集 這裡主要講可以獲得木材的方式和具體數量 小技巧:首先我們要... 堡壘之夜材料木材怎麼採集?堡壘之夜建築中會有一些木材,怎麼採集並且建造,下面 小編給大家分析分析。
  • 木材等級劃分,好木材都有這幾個特性!
    因此,木材優劣的經驗性判斷標準,其實質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識別木材的常識。木材按照用途有大致的等級劃分,從高到低分為高級工藝品木材、高級家具木材、優質家具木材、普通中等家具木材、中下等家具木材、柴木。在不同的地區,相鄰兩個等級的木材之間是可以有交叉的。
  • 圖解木材結構探秘!做家具行業的必須要懂!
    無論是賣家具的,還是研究木文化的,有一些基本的木材常識是必須要懂的。比如樹木是由樹冠、樹幹和樹根三部分組成,比如樹幹部分是木材的主要來源。不懂木材談家具,不僅缺了底氣,還有班門弄斧之嫌。而要想增加對木材的識別能力首先要從樹幹的組成和構造入手,通過橫切面、徑切面以及弦切面可以去了解木材的特徵。
  • 木材也能做牆體?——泡沫木材全解讀
    木材的使用是發展循壞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手段。據統計,我國木材的綜合利用率僅約為60%,而發達國家已達到80%以上。泡沫木材牆體無疑是傳統牆體的替代產品,且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什麼是泡沫木材?木材泡沫是一種輕質、多孔、強度高的材料,具有低密度和高絕緣性,能代替普遍存在的聚苯乙烯泡沫,作為牆體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音隔熱作用。還可以應用於家具或門板部件的夾層板中的中間層。泡沫木材牆體跟傳統牆體相比有哪些優點?
  • 怎樣識別各種木料呢
    而在家居市場中,不法商家為牟取暴利,常常將低等級木材冒充高等級木材出售,如用鐵杉冒充花旗松、樟子松冒充紅木,東北榆冒充水曲柳,大葉紫檀冒充小葉紫檀等,極大威脅著人民的財產安全和正常的市場秩序。因此,筆者介紹以下識別木料的幾種方法,即色、紋、味、油性、密度、硬度等方面來鑑別木料。
  • 你不知道的木材含水率和密度知識!
    自由水是指存在於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中的水分,又稱毛細管水;吸著水是指存在於細胞壁微纖絲間的水分,又稱附著水、吸著水或束縛水;化合水是指存在於木材化學成分中的水分。    自由水和吸著水為木材中的主要水分。自由水與木材密度、燃燒、乾燥、滲透有密切關係;吸著水影響著木材性質;化合水與木材性質關係不大。    通常用木材含水率來描述木材中的水分變化。
  • 木材上的英文、數字等符號的涵義,我們來告訴你
    標註在木材上的英文、數字或「√」號,其實,這些英文、數字或「√」號等都是進口木材上的標識,它在木材砍伐、進口和物流運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了解木材上的那些標識,有時還有助於我們對該木材的識別。據說,有些經驗豐富的木材商一看木材上的標識就知道是什麼木材,甚至知道該木材出自什麼地方或哪個公司。木材橫切面上顏色不一、字體各異的標識,做木材和家具生意多年,對木材非常熟悉,據介紹,標識本身並沒有多少特殊意義,主要就是起到一個標記作用,但熟悉這些標識確實有助於判斷該木材的材質、來源等。
  • 中國科大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 多項性能優於天然木材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種仿生木材,其極限抗壓強度、抗壓硬度、抗衝擊性、阻燃性等多項性能均優於天然木材。據了解,這一通過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而構築成無需任何粘合劑的一種高性能人造木材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上。木材一直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結構材料,但天然實木受制於大尺寸材料的稀有性和力學的各向異性,目前廣泛使用的工程木材料主要是人造板。
  • 【方法】電容單位換算和識別方法
    1uf=1000nf 1nf=1000pf電容的容量標識的幾種方法:一、直接標識:如上圖的電解電容,容量47uf,電容耐壓25v。二、使用單位nf:如上圖的滌綸電容,標稱4n7,即4.7nf,轉換為pf即為4700pf。還有的例如:10n,即0.01uf;33n,即0.033uf。後面的63是指電容耐壓63v。
  • 業務和流程驅動的SOA服務識別方法總結
    今天整理和分享下流程驅動的SOA服務識別方法,該方法在傳統SOA架構規劃諮詢中應用比較多,對於當前的微服務架構規劃諮詢仍然可以參考借鑑。  服務識別整體流程說明要知道服務的本質還是接口和交互,因此對於服務的識別總體來說兩種方法:  自頂朝下:基於業務流程分析入手,分析跨系統業務流程交互,識別出集成點和接口點,再轉化為服務自底朝上:基於當前遺留系統已有的系統間接口情況,分析接口對應的業務場景,再進行接口轉服務  可以看到不論是哪種方法,這裡面都有兩個重點,其一是必須要明確的清楚每一個服務的業務含義,對應的業務場景和業務交互點在哪裡
  • 【木材常識】針葉林和闊葉林木材的五類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