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魯希華教授課題組《Mater. Horiz.》封面:構建「軟球」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新方法

2021-02-18 化學人生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生物工程學院魯希華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利用溫度觸發的溶膠-凝膠化轉變過程將溫敏性納米水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相關結果以《利用原位熱致溶膠-凝膠化過程實現溫敏性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In-situ Formed Thermogelable Hydrogel Photonic Crystals Assembled by Thermosensitive IPN Nanogels)為題發表於《材料視野》(Materials Horizons),並被選為封面文章。魯希華教授李雪婷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李曉曉為第一作者,東華大學為第一單位。

具有溫度響應性的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based)的「軟球」凝膠光子晶體(CPCs),在相變溫度以上,由於顆粒急劇收縮,導致結構色以及晶體結構的消失。目前,常規解決方法是凝膠固定化,即將凝膠光子晶體通過不可逆的共價鍵「嵌入」另一個水凝膠基質中。該方法製備過程複雜、低效且耗時。因此,開發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固定脆弱的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的凝膠光子晶體具有挑戰性和重大意義。

除了自組裝為凝膠光子晶體,當溫度升至其相變溫度以上時,由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疏水基團之間的物理交聯作用,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納米水凝膠可發生溶膠-凝膠化轉變。當溫度降至其相變溫度以下時,納米水凝膠呈現可流動的液體狀態;當溫度高於相變溫度時,納米水凝膠瞬時變為不可流動的宏觀水凝膠狀態,且這個相態轉變過程是可逆的。

針對上述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納米水凝膠的特點,課題組首次提出了在保持凝膠光子晶體有序結構前提下,利用溫度觸發的溶膠-凝膠化轉變將基於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納米水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

PNIPAm/PAA IPN納米水凝膠的製備及其光子晶體固定化過程

研究團隊首先製備了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納米水凝膠,以該納米水凝膠為母液,引入丙烯酸(AA)單體,並引發原位聚合,製備了具有互穿網絡(IPN)結構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聚丙烯酸(PNIPAm/PAA)納米水凝膠。待該納米水凝膠自組裝為凝膠光子晶體後,將溫度升至相變溫度以上,通過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疏水基團之間的物理交聯作用使具有互穿網絡結構的納米水凝膠發生原位溶膠-凝膠化轉變。由於聚丙烯酸網絡抑制了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網絡的收縮,因此,具有互穿網絡結構的凝膠光子晶體在相變溫度以上仍具有高度有序結構,且實現了晶體結構在溶膠-凝膠化過程中被固定。

此外,該研究團隊還探討了固定化具有互穿網絡結構的凝膠光子晶體的條件,及凝膠光子晶體的濃度對凝膠化溫度的影響。該研究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實現凝膠光子晶體結構固定化的新方法,這將是「軟球」凝膠光子晶體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9/D0MH01886D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魯希華課題組構建 「軟球」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新方法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生物工程學院魯希華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利用溫度觸發的溶膠-凝膠化轉變過程將溫敏性納米水凝膠光子晶體固定化
  • 2020屆考生請注意:東華大學三大熱門專業解讀雲課堂即將開課!
    東華大學 三位教授!雲課堂即將開講 經過近7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 在距離高考還有百天之際,360教育在線高考幫的「趣味雲課堂」邀請到了東華大學三位來自不同學院的教授,為考生同學們帶來三場乾貨滿滿的專業直播講座!
  • 東華大學在《自然》子刊發致動變色研究,可運用於軍事隱身等
    近日,東華大學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在智能雙響應變色-隱身一體化軟體機器人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晶格收縮觸發的協同電致變色致動器
  • 愛上科研,從愛上光子晶體那道光開始~~
    此外,由功能材料(包括水凝膠,響應聚合物等)製成的智能響應膠體光子晶體的光子帶隙可以通過外部刺激進行調製,例如離子、溼度、溫度、力、電壓和光照射等,為製造彩色傳感器和顯示器提供了一種很有前景的途徑。並且,我們通過集成膠體光子晶體光學天線,充分利用膠體光子晶體增強發光的優點,概述了利用光子晶體增強光學器件性能的新策略和應用前景。
  • 上海科技大學馬延航課題組提出晶體手性判定新方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馬延航課題組提出了一種使用電子顯微鏡確認晶體手性的新方法。該方法基於球差校正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原子分辨成像,通過拍攝單顆手性晶體沿不同帶軸的高分辨圖像,結合結構模型和圖像模擬,成功實現了在原子尺度上直接確認晶體的左右手性。
  • 合肥研究院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製備出帶隙很窄的光子晶體,實現依靠折射率改變來探測的傳感器,有望推動傳感材料發展。
  • 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在可見光催化領域再獲新成果—新聞—科學網
    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員儲玲玲課題組在可見光催化領域再獲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東華大學老教授領銜課題組研發新材料
    本報上海6月11日電(通訊員向娟 邱登梅 記者周凱)神十成功飛天,今天,記者了解到,東華大學72歲的袁琴華教授領銜課題組研發的航天衛生材料又成功應用到太空人的太空生活中。這是10年來,該課題組繼神五、神六、神七、神九之後,第5次為太空人提供最貼身的「方便」保障。
  • 東華大學查劉生課題組在SERS基底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國內有很多課題組致力於SERS基底的研究工作,東華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查劉生教授課題組近年來針對SERS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結果重複性差、適用分析對象較少等問題,研究了幾種新型的SERS基底,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東華大學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與組織再生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期,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仿生纖維用於組織再生研究領域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以「Stiffness of Aligned Fibers Regulates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 東華大學根據含羞草研發呼吸面料:按人體溫度溼度開關透氣孔
    自然·通訊》官網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題為《基於分子通道驅動的變形-變色多功能致動薄膜》(「Molecular-ChannelDriven Actuator with Considerations for MultipleConfigurations and Color Switching」) (DOI:10.1038/s41467-018-03032-2),由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宏志教授課題組
  • 東華大學等研製出新型智能面料—新聞—科學網
    東華大學王宏志課題組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艾爾莎·瑞秋曼尼斯課題組合作,在智能致動材料領域獲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2017江蘇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楓秋教授課題組招聘專職...
    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永兵團隊王楓秋教授課題組因工作需要,擬面向校內外招聘專職科研研究人員兩名,分別為特任助理研究員一名,特任副研究員一名。主要從事二維晶體材料及異質結的超快光譜性質研究及新概念自旋電子器件研究。王楓秋教授博士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多年來從事低維材料光子器件及超快材料科學研究。
  • 墨爾本大學綜述冷凍凝膠《JMCB》晶體生長大孔凝膠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Andrea J. O'Connor團隊綜述可用於合成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學相關冷凍凝膠技術和最新進展,介紹物理化學表徵技術,並討論了冷凍凝膠應用的新興趨勢,特別是作為用於細胞培養和組織工程的三維ECM模擬支架。
  • 量子點進入三維光子晶體
    研究人員首次將InAsSb量子點嵌入一個GaAs的三維光子晶體當中。    一個由日本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克服現有的製造問題,製備出首個內含量子阱的三維光子晶體,在關鍵的通信級波長1.5µm處發射。
  • 上海交通大學馮傳良教授課題組在仿生手性水凝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
    近日,ACS Nano以「Inversion of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of Nanofibrous Hydrogels through Coassembly with Achiral Coumarin Derivatives」為題,在線報導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馮傳良教授課題組在仿生手性水凝膠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
  • 我校教師應邀在國際權威期刊《化學會評論》發表封面論文
    新聞網訊:日前,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叢海林教授課題組應邀以我校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單位撰寫的論文「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lloidal crystals」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權威期刊
  • 西北大學於遊課題組《自然·通訊》:基於正交可見光化學反應的多重聚合物網絡凝膠快速高效構築策略
    哈佛大學鎖志剛教授隨後提出分別以離子鍵和共價構築韌性和力學性能可恢復的多重網絡聚合物凝膠設計思想對該領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Nature, 2012, 489, 133)。在此基礎上,眾多研究工作展示了高性能凝膠的巧妙設計和在柔性電子、組織工程、傳感等領域的良好應用前景。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 夏煥雲)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晶格,實驗和理論上研究了光與拓撲光學微結構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發現了非線性導致的體態模式向拓撲界面態模式的耦合,並構建出了普適的非線性模式耦合的理論框架。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可注射水凝膠及其於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水凝膠已經成為最有前途的可注射生物材料之一。水凝膠可以滿足多種臨床需求,例如藥物與細胞的遞送、組織修復與再生、生物黏附和免疫調節。由於水凝膠通常是通過前體溶液的交聯來實現「溶膠-凝膠」轉變,因此可以將其設計為可注射的生物材料,而不損害其原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