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濟南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0-12-11 閃電新聞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讓我們通過一項項舉措、一串串數字、一個個故事,一起來追尋各區縣以錯位競爭謀求突破這條生動軌跡,聆聽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的鏗鏘足音。

平臺聚集

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熱帶雨林」

第三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現場。

這裡有肥沃的「土壤」,聚集創新創業平臺,為數字經濟領域企業賦能助力;這裡有充沛的「雨水」,完善的孵化平臺、金融服務體系、惠企惠才政策,為區域開發、企業成長、招商引資提供資金支持、平臺支撐;一個個「獨角獸」「瞪羚」在這裡成長、壯大,形成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產業生態圈……這裡,是加速擁抱數字經濟時代的泉城濟南。

新動能的成長和壯大,既需要環境,也需要土壤。位於緯二路的濟南市「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就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好註解。作為「線上+線下」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濟南市「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是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與市中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網際網路+」型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區。豬八戒公司紮根市中、立足濟南、輻射山東,通過「2個10萬服務1個100萬」,即10萬平方米辦公場所、10萬以上專業人才,為100萬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一站式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並依託平臺大數據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轉型發展。

濟南市「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

隨著豬八戒公司在泉城的落地,濟南市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按下「快進鍵」。「企業服務是一個『萬億級』市場,豬八戒公司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有直接關係,濟南市市場主體多,發展環境好,同時,政府全力營造的營商環境,為我們企業的發展鋪平道路。」豬八戒網山東大區總經理冉啟虎介紹。記者了解到,豬八戒公司通過導入優勢服務資源,為園區開發建設和運營至少9個方向(包含5個國家級)的「網際網路+」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網際網路+雙創、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網際網路+大數據挖掘+鑽井、網際網路+智造、網際網路+科技、網際網路+文創、網際網路+教育等,打造立足濟南、輻射山東、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省級乃至國家級「網際網路+」型雙創示範園區。5年後,園區規模將達到2.8萬平方米,「線上+線下」公司集群規模不低於900家,解決就業人數不低於4500人,累計產值不低於8億元,拉動相關產業產值增長超過120億元。

把握髮展大勢

融入「黃河大合唱」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年底首期運行。

春天紫葉李如雲似霞,夏天大堤上垂柳依依,秋天銀杏林一片金黃,冬日玉樹瓊花玲瓏剔透。近年來在生態建設上孜孜不倦地奮鬥,讓黃河槐蔭段呈現出了別樣的風採;而在黃河沿岸不遠處的槐蔭經濟開發區內,加速建設中的半導體小鎮一期建設已進入施工收尾階段,一個又一個好項目大項目在這裡落地生根,傳遞著這片熱土發展的潛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正在槐蔭生動上演。

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表示,當「泉水叮咚」融入「黃河大合唱」,槐蔭的發展融入進了國家發展戰略,要抓住歷史機遇,立足自身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全力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近日,槐蔭召開項目研討會,策劃匯集了一批即將實施的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具有可行性和引領性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按照「重點任務項目化、項目推進目標化、目標落實清單化」的原則,初步謀劃特色優勢現代產業、區域城鄉發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環境汙染系統治理、補齊民生短板五大類項目共計21個,總投資1917.1億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槐蔭正以「攻堅戰」的決勝姿態,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全區153個重點項目,開工在建118個,開工率92.91%。伴隨著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核心區、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三大平臺」的做大做強,這讓以項目建設帶動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的槐蔭更有底氣。

人才賦能

激活創新發展新動力

產業創新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引導,同樣離不開企業家及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近日,隨著第三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落幕,14個具有前沿科學技術、創意十足的參賽項目花落市中區,其中包括俄羅斯科學院亞歷山大·蘇沃洛夫院士項目在內的8個含金量十足的獲獎項目,註冊資金總額超過8000萬元,項目落地數連續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所,還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實驗室,未來團隊將會在市中區打造一個自體益生菌體驗中心。另外,團隊還獲得了120萬元的『一事一議』資金支持,市中區提供了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在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自體益生菌療法技術應用項目」團隊核心成員郭聃洋表示。

市中區在做好服務企業的同時,牢牢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深入推進「品質市中·經緯人才」計劃,通過加強人才培育、加大資金投入、出臺「解渴」政策、

搭建人才平臺等,像珍惜泉水一樣珍惜專家人才,像尊敬名士一樣尊敬企業家,像優化空氣品質一樣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做到有事現身、無事不擾,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構建「企有所憂、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應,企有所需、政有所為」的命運共同體。

打造「一帶一城」

崛起科創產業優質載體

近年來,市中區堅持「產城一體、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樹牢「精明增長」「精緻城市」理念,加快項目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在增量崛起中壯大新的增長點,實現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吸引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平臺iTOT總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中國常設展廳等優質項目落戶;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打造「江北最大、省內最優」的創新設計產業園區,擁有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兩大「國字號」基地,走出了一條以工業設計為切入點,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以創新驅動託起產業高地的發展路徑;山東出版智能產業大廈打造高品質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山東科創大廈聚集阿里巴巴、SAP、中交建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微軟-雲暨移動技術孵化計劃」數字經濟創新中心、Surface北方區結算中心、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中心等優質平臺落戶,承擔著全區科創產業「崛起成峰」的重要使命……一個個事關長遠和全局的重點項目正帶動市中區全域發展,加速科技創新資源之間的有效聯動、協同整合,迸發出「1+1>2」的新動能。

一個區域最大的智慧莫過於找準自己的比較優勢,從而培養出競爭優勢。作為「中優」戰略的主戰場,市中區通過整合園區、以鏈帶面、協同發展,舉全區之力推進「一帶一城」建設,「一帶」即以二環南路為軸線,構築集科創平臺打造、科創企業培育、科創人才合作、科創項目扶持、科創成果轉化於一體的二環路科創產業帶。「一城」即以生態優先為前提,以綠色發展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一體推進大澗溝-復興區域、綠色智造產業集聚區、鳳凰山片區在內的「南部科創新城」,培育科技創新產業新龍頭,構築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地,讓科技創新產業逐漸成為市中產業發展的「金色名片」。

扮好「店小二」

助力企業揚帆遠航

吸引項目落地後,如何讓他們安心發展,使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智慧創新,更呼喚強有力的服務保障與環境支撐。「7月份洽談到現在生產設備進廠房,短短4個多月,我們就在孫耿落了地,進度之快遠遠出乎我們預料,這多虧了街道的工作人員。從洽談、立項,到營業執照辦理,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全程跟蹤、代辦服務。這樣的營商環境,讓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孫耿街道新落地企業山東漁禧食品有限公司的於經理說。

今年以來,孫耿街道對轄區內的閒置廠房進行全面摸排,圍繞主導產業開展「精準招商」,盤活閒置資產。其中,原潤滑油生產企業因生產需要轉移他地,空置1300餘平方米廠房。孫耿街道牽線搭橋,主動對接,推動原企業與漁禧食品有限公司籤訂了廠房租賃合同,並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完善相關手續。提高閒置廠房利用率的同時,也為街道食品產業集群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仍時不時到企業了解情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只為企業儘早投產達效。「我們既然要當好『店小二』,就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精準服務、滿意服務,讓企業免除後顧之憂,能夠安心發展、放心壯大。」孫耿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周寶偉這樣說。

讓企業不僅引得進,還能留得住、幹得好,是孫耿街道一直堅持的理念。在每一個企業引進、落地、發展的進程中,孫耿街道始終堅持當好「店小二」,從積極幫企業解決手續審批、項目申報問題,只要不是企業必須參與的環節一律全程代辦,讓企業「少跑腿」甚至「零跑腿」,到為企業申請財政貼息貸款,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再到通過「春風行動」和對接幫扶等各種活動解決企業用人難的問題,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切實為企業當好「店小二」,有效幫助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難題,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奠定堅實基礎。(濟南日報 記者:劉陽 張龍 郝倩)

相關焦點

  • 創新強則國運昌:跑出創新「加速度」的中國—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段續 從載人航天、量子衛星、「中國天眼」等大國重器,到被譽為
  • 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蓋博銘、俠克)「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19」17日在2019年中關村論壇「構建全球創新網絡,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平行論壇上發布。該指數監測了5年來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情況:2018年,北京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得分322.9,是2014年指數得分近兩倍,年均增速超過18%,明顯高於2010年至2013年11.8%的年均增速。
  • 「盒子青年節」落地山大科創城 打造濟南青年創業交流平臺
    盒子青年節作為政府、高校、企業聯合推進的雙創主題活動,以科創歷城戰略為指導,以扶持大學生創業為核心,通過各大高校面向濟南市大學生招募優質創業項目,通過山大科創城提供的空間、資源、政策、平臺為青年創業團隊減負增效,打造濟南首個創新創業文化精神聚集地,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 做好科創、智造、文化、生態、康養五篇文章 加快打造「五個濟南」
    做好科創、智造、文化、生態、康養這五篇文章,濟南有著怎樣的底蘊、基礎和實力?奮力奔向這「五個濟南」,省會又有哪些措施、方法和路徑?沿著政府工作報告尋蹤,答案已漸漸浮現。科創濟南:打造引領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在發展之路上,創新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
  • 面試熱點:讓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牢牢抓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
  • ...跑出「滄州號列車」加速度 梅世彤調研我縣規上企業培育 新高地...
    大作沿海文章苦幹實幹三年 跑出「滄州號列車」加速度 梅世彤調研我縣規上企業培育 新高地雙競賽活動及… 2020-12-23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太倉的科創雄心:打造臨滬科創產業高地
    如今的太倉正立足沿江臨滬、對德合作等優勢,主動銜接上海科創資源,力求打造臨滬科創產業高地,充分展示了一座城市如何借力國家戰略,謀求自身轉型。「兩校一院」帶來智力支撐8月28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開工建設,太倉於是成為全國首個建有「雙一流」高校的縣級市。
  • 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南京7月16日電 題: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陳剛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拉開建設序幕2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改革開放活力最強、發展質量效益最高的區域之一
  • 打造北方濱海科創城!市北區區長做客民生在線談發展「交家底」
    青島市作為國家政策疊加的高地,創新提出要把膠州灣打造成「不夜灣」,位於市北區的國際郵輪母港區就在膠州灣東岸,郵輪母港區被定位為「著眼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歷史性工程」。作為青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膠州灣東岸崛起的引爆點,市北區敏銳把握住青島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風口,發揮港、產、城等獨特優勢資源,錨定了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歷史方位,確立了「當好排頭兵、打造新高地、建設核心區、爭當驅動器」的工作總要求。
  • 濟南一季度物流快遞逆勢增長,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
    在全力抗擊疫情的同時,濟南一季度快遞物流逆勢增長22.7%,開行歐亞班列同比增長118%,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完成投資額佔年度目標任務40.6%……濟南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跑出「加速度」,為省會加快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物流快遞逆勢增長22.7%「五一」期間,普洛斯濟南高新物流園裡,山東順豐公司的分揀員、運輸員緊張忙碌。
  • 上海金山科創園:打造科創生態運營模式
    上海金山科創園:打造科創生態運營模式 2016年07月20日 08:47: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7月9日電(記者李榮)上海金山科創園近日開園,同時推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對接會。
  • 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凸顯了濟南怎樣的「渴望」
    今年1月,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教育部、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大會也隨之召開。7月2日,濟南市落地政策,《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簡稱《方案》)印發。
  • 打好「兩張牌」 跑出「加速度」
    打好「兩張牌」 跑出「加速度」 ——銅官區今年雙招雙引和項目攻堅取得顯著進展
  • 民進濟南市委到濟南幼高專調研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導  12月3日,山東省人大代表、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陳學中,濟南市政協常委、民進濟南市委駐會副主委葉霖,民進濟南市委秘書長寇佃法,民進市委宣傳處處長喬軍等一行四人來濟南幼高專調研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工作
  • ...重點項目觀摩丨平陰縣:承擔「西興」使命 打造特色產業發展高地
    據悉,以工業經濟為全縣發展重要支撐的平陰縣全面落實濟南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主動承擔「西興」使命,全面落實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等部署要求,打造特色產業發展高地,搶回被疫情耽誤的時間。1至10月份,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3.8億元,增長23.6%,居全市第四位。
  • 山東濟南的「傳奇」 民眾的「微課」
    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技術、新趨勢成為會議的重要議題,同時,也在濟南這塊土地上孕育、萌芽、開花、結果。被「小看」的濟南正在跑出加速度,而創新創業的「傳奇」故事也正在這裡發生。
  • 跑出上市「加速度」!朝陽區上半年6家企業上市,總數已達127家
    近年來,朝陽區結合區內國際金融特點和企業實際,通過各類政策措施扶持,精準服務企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境內外上市融資同步增長,助推企業跑出上市「加速度」。「金科環境在上交所科創板順利上市,標誌著朝陽區科技龍頭企業再增一員,起到了良好的科創研發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區域科技創新影響力。」朝陽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金科環境是2020年朝陽區新增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此前,北控城市資源、中關村科技租賃於1月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映翰通於2月在上交所科創板順利上市,耀世星輝於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 新北區:勇當先行軍 跑出加速度 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周斌說,這次考察時間雖然不長,但信息量很大、收穫很多,既深受啟發,又倍感壓力,「兄弟城市的發展定位之高、體制機制之活、創新動能之強、轉型升級之效、服務效能之優、生態環境之美、科技金融之聚、鬥志幹勁之足,都讓我感到等不及、坐不住、要快跑。全市上下包括我們常州高新區,都要鼓足幹勁、快馬加鞭、乘勢而上,奮力搶抓新機遇、對標先行者、跑出加速度。」
  • #濟南發布# 濟南:建立1+247工作體系 推進濟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
    9月18日,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8月24日,濟南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了《關於提質培優建設濟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實施方案》(濟政發〔2020〕10號),標誌著我市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已吹響了衝鋒號,發出了動員令,這是我市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的一項重大歷史性事件。濟南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旭勇就《關於提質培優建設濟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實施方案》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 句容 邊城:跑出產業強鎮、科技興鎮「加速度」
    邊城鎮是句容東部門戶,是句容市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板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山水生態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深厚。近年來,邊城鎮堅持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全力以赴招引科技含量高、帶動輻射強的企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跑出邊城產業強鎮、科技興鎮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