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董事長王永慶: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

2020-12-20 東方網


東方網5月25日消息:「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就是承認『一中』原則。假如臺灣的政治家懂得這一點,和大陸在政治上有轉機,問題就通通解決了。」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在回答記者有關臺灣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的提問時說。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今年初以來,王永慶在多個場合都坦率地說,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島內因工資偏高造成的經營困境外,更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必能勝過其他地區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王永慶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的聯繫豈只是經濟。臺灣和大陸完全是家內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承認『一中』有什麼難的呢?」

王永慶16歲就離開臺南老家開米店謀生,38歲時創辦臺灣塑膠公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今天,臺塑關係企業旗下計有臺塑、南亞、臺化等20餘家企業,在島內外多地設廠,是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回憶創業數十年的箇中滋味,王永慶說,當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是很辛苦的,「用功才可以吃飽三頓飯。而辛苦不是白費的,用功就有經驗,有耕耘就有收穫,臺灣經濟的繁榮就是人民勤勞用功的結果。」這何嘗不是王永慶的夫子自道呢。可以說,「臺塑王國」的經濟奇蹟,也是臺灣人民辛勤勞動而達至富足的一個縮影。

在臺塑大樓通往王永慶辦公室的走廊上,有一幅遒勁的墨書「勤勞樸實」。採訪中間,王永慶多次提起這4個字,他說:「中國文化就是勤勞樸實。」在臺塑關係企業網站的首頁,人們同樣能看到這四個字。顯然,王永慶希望「勤勞樸實」的企業理念,能夠繼續引導臺塑在新世紀取得發展。

王永慶說過,「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好環境可以長久安享」。眼前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不幸被此語言中。但王永慶指出,危機本來多年前就該來到,只是由於眾多臺商遷移大陸開闢了產業發展的新境界,才使臺灣得以在日本、韓國出現經濟困境時置身事外,維持繁榮的局面。

「今天台灣能做的,大陸慢慢也都能做,而且大陸工資條件低廉,具有競爭優勢。水往低處流,臺商到大陸投資不可能阻擋住。」王永慶說。

身為企業家的王永慶看到兩岸尚未「三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不由得焦急起來,「臺灣要快一點承認『一中』,要快。」他說,「臺灣的發展更需要大陸,大陸的政策很寬、很實在,實事求是。」

王永慶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目前,臺塑關係企業在大陸的廣州、廈門、南通、漳州等地都有工廠,在北京興建一座亞洲最大醫院的計劃也在商談中。

目前王永慶依然是臺塑企業的掌舵人。他生活規律,每晚9點入睡,早上2、3點鐘即起,以做毛巾操或快步走的方式鍛鍊身體。道別之際,一幅題為「堅忍剛毅,奮戰不已」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身白衣白褲的王永慶,肩上正負著擔子在跑道上健步如飛。打聽何時所照,答曰:83歲。(完)

「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訪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新華社臺北5月25日電題:「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訪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新華社記者顧錢江趙新兵

「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就是承認『一中』原則。假如臺灣的政治家懂得這一點,和大陸在政治上有轉機,問題就通通解決了。」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在回答記者有關臺灣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的提問時說。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今年初以來,王永慶在多個場合都坦率地說,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島內因工資偏高造成的經營困境外,更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必能勝過其他地區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王永慶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的聯繫豈只是經濟。臺灣和大陸完全是家內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承認『一中』有什麼難的呢?」

王永慶16歲就離開臺南老家開米店謀生,38歲時創辦臺灣塑膠公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今天,臺塑關係企業旗下計有臺塑、南亞、臺化等20餘家企業,在島內外多地設廠,是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回憶創業數十年的箇中滋味,王永慶說,當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是很辛苦的,「用功才可以吃飽三頓飯。而辛苦不是白費的,用功就有經驗,有耕耘就有收穫,臺灣經濟的繁榮就是人民勤勞用功的結果。」這何嘗不是王永慶的夫子自道呢。可以說,「臺塑王國」的經濟奇蹟,也是臺灣人民辛勤勞動而達至富足的一個縮影。

在臺塑大樓通往王永慶辦公室的走廊上,有一幅遒勁的墨書「勤勞樸實」。採訪中間,王永慶多次提起這4個字,他說:「中國文化就是勤勞樸實。」在臺塑關係企業網站的首頁,人們同樣能看到這四個字。顯然,王永慶希望「勤勞樸實」的企業理念,能夠繼續引導臺塑在新世紀取得發展。

王永慶說過,「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好環境可以長久安享」。眼前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不幸被此語言中。但王永慶指出,危機本來多年前就該來到,只是由於眾多臺商遷移大陸開闢了產業發展的新境界,才使臺灣得以在日本、韓國出現經濟困境時置身事外,維持繁榮的局面。

「今天台灣能做的,大陸慢慢也都能做,而且大陸工資條件低廉,具有競爭優勢。水往低處流,臺商到大陸投資不可能阻擋住。」王永慶說。

身為企業家的王永慶看到兩岸尚未「三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不由得焦急起來,「臺灣要快一點承認『一中』,要快。」他說,「臺灣的發展更需要大陸,大陸的政策很寬、很實在,實事求是。」

王永慶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目前,臺塑關係企業在大陸的廣州、廈門、南通、漳州等地都有工廠,在北京興建一座亞洲最大醫院的計劃也在商談中。

目前王永慶依然是臺塑企業的掌舵人。他生活規律,每晚9點入睡,早上2、3點鐘即起,以做毛巾操或快步走的方式鍛鍊身體。道別之際,一幅題為「堅忍剛毅,奮戰不已」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身白衣白褲的王永慶,肩上正負著擔子在跑道上健步如飛。打聽何時所照,答曰:83歲。

 選稿:靳慧  來源:新華社  作者:顧錢江 趙新兵 

相關焦點

  • 王永慶大陸資產轉給王瑞華?小股東揚言告臺塑
    華夏經緯網8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經營之神王永慶遺產風波爆出案外案。某臺媒報導稱,原本由王永慶擔任董事長的美國臺塑公司,2005年把投資在大陸漳州電廠的全部持股無償轉讓給三房長女王瑞華,由於臺灣臺塑是美國臺塑的股東,導致小股東受損,決定委請前「國大議長」蘇南成出面控告臺塑高層背信。
  • 「經營之神」王永慶的臺塑神話
    由王永慶創立的臺塑集團,是臺灣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其目前共計擁有臺塑、南亞、臺化、臺塑石化等百餘家關聯企業,並擁有龐大的教育和醫療機構。王永慶也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冒險創立臺塑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於臺北縣新店,父親是茶農,家庭收入微薄。
  • 廈門:臺塑集團王永慶擬在東渡建五星級酒店
    無獨有偶的是,臺塑公司董事長李志村人正在寧波石化園區視察工廠進度,兩大巨頭相繼出訪大陸投資南北兩大重鎮,顯示大陸事業版圖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吃重。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臺塑集團於今年六月世代輪替,臺塑公司董事長李志村身肩九家公司董事長,並於本周啟程前往上海,到臺塑集團投資重鎮的寧波石化園區視察預計明年第一季完工的年產四十五萬公噸的聚丙烯廠工程進度,預計於今日返抵臺灣。
  •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病逝 曾向汶川捐1億元人民幣
    據臺灣東森新聞16日消息稱,日前才公開露面的王永慶,11日帶著夫人、子女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的生產線和產房。後來傳出在15日上午因為呼吸感到不順緊急送往新澤西的醫院。臺塑新澤西員工已經證實相關訊息,臺塑公司總部稍後也將召開記者會,說明王永慶治喪處理事宜。
  • 華人富豪王永慶,給大陸捐建1萬所小學,回應: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1950年代初期,臺灣輕工業方面極其落後,有著敏銳眼光的王永慶又果斷地轉向了新興的塑膠業,在1954年辦起了全臺灣第一家塑膠公司,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臺塑集團。 02 1957年3月,塑膠工廠正式開工生產塑膠,按照當初設計好的產量,臺塑日生產4噸,月產塑膠粉100多噸,但當時臺灣本地的月需求量只有20噸。
  • 臺塑集團
    ·韋爾奇;而臺灣多年聲望不墜的企業家,當屬在臺灣素有「經營之神」稱號的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轉自搜狐  王永慶敢於拼命的雄心,最後開花結果。臺塑的乙烯產能規模,在從1957年到1970年的13年間,成長了一百倍。轉自搜狐  如今的臺塑共計擁有臺塑、南亞、臺化、臺塑石化等20餘相家關企業,分別在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及美國、印尼都設有工廠。
  • 臺塑王永慶:18年投資大陸100億美元
    目前,臺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工業集團,也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企業之一,其產值佔臺灣GDP的10%,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業部,經營領域橫跨塑膠、化纖、機械、醫療等行業,在美國、印尼及香港等地設有多家分公司。
  • 臺塑集團大陸投資累計金額已逾二百二十億元
    臺塑集團大陸投資累計金額已逾二百二十億元
  • 臺塑集團有意在大陸漳州古雷半島建大型鋼鐵廠
    臺塑集團有意在大陸漳州古雷半島建大型鋼鐵廠     華夏經緯網9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塑董事長王永慶日前前往大陸考察並前往漳州的古雷半島考察建設大煉鋼廠的計劃。
  •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全面交棒 辭集團校董座(組圖)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  圖片來源: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0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日前辭去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三校董事長,若一切順利,將由其大女婿楊定一接棒。王永慶卸任前一年,還各捐給長庚、明志兩校十幾億元,對其創辦學校念茲在茲。
  • 臺塑集團大陸石化「造系」運動
    自從14年前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以來,塑膠大王王永慶在大陸建立「石化王國」的夢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現在這位87歲的臺灣「經營之神」在河南投資的電廠、地產、醫院已獲新突破,並可能投資年產50萬噸的聚氯乙烯廠。以上項目預計投資總額將達300億元人民幣。而這些僅是「石化王國」必要的鋪墊。
  • 臺塑進入「後王永慶時代」 老乾新枝共同撐槳
    中新網10月17日電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辭世後,臺塑企業進入行政中心七人小組共治的時代。行政中心以總裁王文淵為首,其它六位委員老乾新枝共同撐槳,務求在安穩中創造臺塑企業的後王永慶時代。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王永慶辭世後,所有的重擔都落在王文淵肩上。
  •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靈柩返臺[組圖]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15日在美國過世,17日遺體由臺灣長榮航空班機運回臺灣。王永慶的女兒臺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左)手捧父親遺照走在靈柩隊伍前方。 人民網10月17日電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驟逝。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赴臺塑美國視察。不料,卻於美國時間10月15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詳辭世,享年92歲。其遺體已由夫人李寶珠、女兒王瑞華等親人護送自美返臺。
  • 王永慶打造長庚醫院 促進臺灣醫療改革社會進步
    一流人才坐鎮指揮,王永慶經常在家裡由三娘下廚,宴請醫院人員,包括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電子耳基金會董事長黃俊升。臺「中研院士」廖運範和吳德朗等人,當時初出茅蘆,卻也常是座上賓。  王永慶也通過教育進行社會救助,他設立明志工專照顧臺塑員工子弟以及中低收入家庭,培養產業人才。
  • 臺塑南亞8寸晶圓廠 擬移到廣東繼續生產
    【本報香港電】臺北消息: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說,南亞科技因為轉投資12晶圓廠的華亞科技開始量產,符合赴大陸投資8晶圓廠的條件,因此如果有機會,南亞科技會適時向臺灣當局提出赴大陸興建8晶圓廠的申請。  王永慶是在13日晚結束大陸行返抵臺灣後作出上述表示的。這已是王永慶今年來第三度到大陸考察訪問。
  • 從開米店到創臺塑 王永慶自稱沒學歷只有經驗
    從開米店到創臺塑 王永慶自稱沒學歷只有經驗 2008年10月16日 1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聯合報》今日(16日)重新刊出1983年報導臺塑公司董事長王永慶的報導,王水慶曾坦承,自己沒有學歷只有經驗。
  • 姜勝耀率團訪問臺塑企業
    姜勝耀率團訪問臺塑企業進一步深化與臺塑企業交流合作清華新聞網11月16日電 11月8日至10日,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姜勝耀率清華大學代表團赴臺,參加臺塑企業緬懷創辦人王永慶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訪問臺塑企業及臺灣長庚醫療體系,並就進一步深化清華大學與臺塑企業及臺灣長庚醫療體系的合作與企業高層人士進行深入探討
  • 臺塑發表聲明稿:王永慶睡眠中安祥辭世
    人民網10月16日電 臺塑集團上午10點多發布聲明稿,說明創辦人王永慶已經辭世。  聲明稿中表示,王永慶十一號赴美視察業務,在美國十五號凌晨在睡眠中安詳辭世。王永慶43年創辦臺塑集團,至今54年,長期竭力開創事業,不斷締造佳績,為國家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 王永慶小故事:到客戶家「巡視米缸」
    中新網10月16日電 臺灣《聯合報》今天(16日)刊載《經濟日報》2004年報導臺塑企業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文章,原文摘錄如下:  巡視米缸 服務到家  王永慶年輕時,曾在嘉義經營米店,由於有多家同行競爭,如何爭取消費者購買「王家碾米廠」的產品,讓王永慶煞費腦筋。
  • 臺塑「家族+職業經理人」新模式:「傳賢」+「傳子」
    臺塑王家退出行政中心自1954年創立以來,臺塑集團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雄踞臺灣產業龍頭地位,並塑造了臺灣首屈一指的企業集團,這一切首先歸功於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卓越的企業管理。2008年,91歲的王永慶走完了他的傳奇一生,很多人擔憂,王永慶一手創建的臺塑,能順利接棒並繼續走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