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25日消息:「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就是承認『一中』原則。假如臺灣的政治家懂得這一點,和大陸在政治上有轉機,問題就通通解決了。」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在回答記者有關臺灣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的提問時說。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今年初以來,王永慶在多個場合都坦率地說,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島內因工資偏高造成的經營困境外,更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必能勝過其他地區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王永慶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的聯繫豈只是經濟。臺灣和大陸完全是家內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承認『一中』有什麼難的呢?」
王永慶16歲就離開臺南老家開米店謀生,38歲時創辦臺灣塑膠公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今天,臺塑關係企業旗下計有臺塑、南亞、臺化等20餘家企業,在島內外多地設廠,是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回憶創業數十年的箇中滋味,王永慶說,當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是很辛苦的,「用功才可以吃飽三頓飯。而辛苦不是白費的,用功就有經驗,有耕耘就有收穫,臺灣經濟的繁榮就是人民勤勞用功的結果。」這何嘗不是王永慶的夫子自道呢。可以說,「臺塑王國」的經濟奇蹟,也是臺灣人民辛勤勞動而達至富足的一個縮影。
在臺塑大樓通往王永慶辦公室的走廊上,有一幅遒勁的墨書「勤勞樸實」。採訪中間,王永慶多次提起這4個字,他說:「中國文化就是勤勞樸實。」在臺塑關係企業網站的首頁,人們同樣能看到這四個字。顯然,王永慶希望「勤勞樸實」的企業理念,能夠繼續引導臺塑在新世紀取得發展。
王永慶說過,「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好環境可以長久安享」。眼前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不幸被此語言中。但王永慶指出,危機本來多年前就該來到,只是由於眾多臺商遷移大陸開闢了產業發展的新境界,才使臺灣得以在日本、韓國出現經濟困境時置身事外,維持繁榮的局面。
「今天台灣能做的,大陸慢慢也都能做,而且大陸工資條件低廉,具有競爭優勢。水往低處流,臺商到大陸投資不可能阻擋住。」王永慶說。
身為企業家的王永慶看到兩岸尚未「三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不由得焦急起來,「臺灣要快一點承認『一中』,要快。」他說,「臺灣的發展更需要大陸,大陸的政策很寬、很實在,實事求是。」
王永慶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目前,臺塑關係企業在大陸的廣州、廈門、南通、漳州等地都有工廠,在北京興建一座亞洲最大醫院的計劃也在商談中。
目前王永慶依然是臺塑企業的掌舵人。他生活規律,每晚9點入睡,早上2、3點鐘即起,以做毛巾操或快步走的方式鍛鍊身體。道別之際,一幅題為「堅忍剛毅,奮戰不已」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身白衣白褲的王永慶,肩上正負著擔子在跑道上健步如飛。打聽何時所照,答曰:83歲。(完)
「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訪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新華社臺北5月25日電題:「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訪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新華社記者顧錢江趙新兵
「解決臺灣目前的經濟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就是承認『一中』原則。假如臺灣的政治家懂得這一點,和大陸在政治上有轉機,問題就通通解決了。」臺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在回答記者有關臺灣經濟如何走出困境的提問時說。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今年初以來,王永慶在多個場合都坦率地說,臺商前往大陸投資,除了可以有效紓解島內因工資偏高造成的經營困境外,更由於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生活習慣相同,必能勝過其他地區的同行廠商,取得活潑的經營表現。
王永慶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的聯繫豈只是經濟。臺灣和大陸完全是家內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承認『一中』有什麼難的呢?」
王永慶16歲就離開臺南老家開米店謀生,38歲時創辦臺灣塑膠公司,成為一生的轉折點。今天,臺塑關係企業旗下計有臺塑、南亞、臺化等20餘家企業,在島內外多地設廠,是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回憶創業數十年的箇中滋味,王永慶說,當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是很辛苦的,「用功才可以吃飽三頓飯。而辛苦不是白費的,用功就有經驗,有耕耘就有收穫,臺灣經濟的繁榮就是人民勤勞用功的結果。」這何嘗不是王永慶的夫子自道呢。可以說,「臺塑王國」的經濟奇蹟,也是臺灣人民辛勤勞動而達至富足的一個縮影。
在臺塑大樓通往王永慶辦公室的走廊上,有一幅遒勁的墨書「勤勞樸實」。採訪中間,王永慶多次提起這4個字,他說:「中國文化就是勤勞樸實。」在臺塑關係企業網站的首頁,人們同樣能看到這四個字。顯然,王永慶希望「勤勞樸實」的企業理念,能夠繼續引導臺塑在新世紀取得發展。
王永慶說過,「天底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好環境可以長久安享」。眼前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不幸被此語言中。但王永慶指出,危機本來多年前就該來到,只是由於眾多臺商遷移大陸開闢了產業發展的新境界,才使臺灣得以在日本、韓國出現經濟困境時置身事外,維持繁榮的局面。
「今天台灣能做的,大陸慢慢也都能做,而且大陸工資條件低廉,具有競爭優勢。水往低處流,臺商到大陸投資不可能阻擋住。」王永慶說。
身為企業家的王永慶看到兩岸尚未「三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不由得焦急起來,「臺灣要快一點承認『一中』,要快。」他說,「臺灣的發展更需要大陸,大陸的政策很寬、很實在,實事求是。」
王永慶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目前,臺塑關係企業在大陸的廣州、廈門、南通、漳州等地都有工廠,在北京興建一座亞洲最大醫院的計劃也在商談中。
目前王永慶依然是臺塑企業的掌舵人。他生活規律,每晚9點入睡,早上2、3點鐘即起,以做毛巾操或快步走的方式鍛鍊身體。道別之際,一幅題為「堅忍剛毅,奮戰不已」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身白衣白褲的王永慶,肩上正負著擔子在跑道上健步如飛。打聽何時所照,答曰:83歲。
選稿:靳慧 來源:新華社 作者:顧錢江 趙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