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荔灣區一居民小區發生火災,一家三口躲到了防盜窗。父母為了保護女兒,以身擋火,女兒因此倖免於難,而母親不幸喪生,父親嚴重燒傷。人們在感嘆父母偉大的同時,再度提出防盜窗阻礙逃生的問題。
明火被撲滅後,父親和女兒坐在防盜網上
火災後的陽臺,一家三口被困的地方
北京老舊小區普遍安裝防盜窗,多年前安裝的住戶大多沒有逃生出口,近幾年新裝修居民雖然大多都選擇了帶有逃生出口的防盜窗,但相當一部分人是為安裝空調而留下的。
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宣傳科科長劉丙濤告訴記者,防盜窗是發生緊急情況下居民逃生和消防救援的重要通道,建議居民在安裝防盜窗時務必留出逃生出口,並定時查看鎖頭。
數據
不到4年14起火災 造成19死8傷
記者搜索公開資料發現,自2015年以來,全國範圍內,僅發生在居民小區的防盜窗直接影響救援和逃生的火災有14起,造成了19人死亡8人受傷的慘重後果。
2016年,廣州花都新華街橫潭村北閘一住宅的五樓發生火災,一名男子被困防盜窗。路人拍攝了一段42秒的視頻,雖然這段視頻引發了「冷血、袖手旁觀」的巨大爭議,但卻展現了防盜窗殘忍奪命的一面:屋主李某被熊熊燃燒的烈火逼到防盜窗上,在火舌的包圍中,李某發出讓人絕望的哭嚎,最終李某不幸身亡。
2017年,梅州市大埔縣一座住宅樓發生火災,一名17歲的男子被迫坐在了防盜網上,然而,在消防員到來前,這名男子就不省人事,樓下眾人看著他死去卻無法伸出援手。
除此之外,在記者的統計範圍內,也有像上文提到的家人為了保護孩子而慘死防盜窗邊的案例。
2015年,寧波海曙區文苑風荷小區一住宅起火,35歲的母親和7歲的兒子被逼到防盜窗處,母親為了保護孩子,用身體擋住烈火。然而,在消防員趕到之前,在樓下居民的眾目睽睽下,母子二人被活活燒死,有圍觀者見此大哭不已。
當然,也有幸運躲過一劫的,2015年,北京豐臺區五裡店南裡一棟居民樓一層的居民家中發生火災,一家三口想從窗戶緊急逃生,卻被結實的防盜窗攔住去路,好在消防隊員及時趕到,破拆了防盜窗,救出了這一家三口;2018年,杭州下城區朝暉二小區一住戶家中發生火災,一名穿著睡衣的姑娘被迫躲在防盜網裡呼救,附近鄰居用榔頭把欄杆砸斷,才把她救了出來。
解釋
窗口是家庭火災重要逃生通道
火場是複雜的,被大火包圍時,選擇合適的逃生出口或者臨時庇護場所至關重要。家庭類火災中,什麼情況下該選擇窗口躲避或逃生呢?
劉丙濤說,在發生火災時,一般家庭安裝的鐵質防盜門遇熱後會迅速膨脹,火災發生幾分鐘後鐵質門憑人力就很難打開了,加之樓道充滿有毒煙霧,這時唯一的逃生之路就是窗戶或者陽臺。
從自救角度來說,住在低層的居民可以爬窗逃生,其他樓層的居民可使用自備的救生繩索或者用被單等撕成條連接起來索降逃生;從外部救援來說,消防員可使用消防雲梯車從室外對被困人員進行救援,或者鋪設逃生氣墊,以備跳窗人員使用。
如果被防盜網阻隔,不僅居民逃生困難,消防員也難以進入火場,就連水槍也無法瞄準起火點,而要救出被困火場人員,消防員必須對防盜網實施切割或破拆,這無疑會消耗寶貴的時間,根據實戰經驗,這個時間通常需要5到10分鐘。
劉丙濤提到了去年發生的一起防盜窗影響救援的案例。北京大興一小區的一位居民不慎從樓上摔倒了二樓住戶陽臺前的平臺上,消防員到場後發現,這個平臺離地面較高,如果把可能已骨折的居民從平臺救下,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安全的方法是直接從二樓居民家中穿過去,通過樓道運送傷員。
「消防員經過與二樓居民溝通後,使用破拆工具在防盜窗上切開了一個救援行動口。」劉丙濤說,「消防員破拆防盜窗花了將近10分鐘,如果把這10分鐘放到火災現場,那後果不堪設想。」
調查
開了出口多是為了裝空調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事故多發生在老舊小區,特別是只有六層的低層樓房。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馬家堡地區的角門東裡、馬家堡西裡和西馬場北裡等多個小區。
這些小區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較於周邊的新建小區,防盜窗成為老舊小區低層樓房的標配,有些樓房從一樓到六樓都安裝了防盜窗。既有網狀的,也有欄杆式的,既有緊貼窗戶的,也有外凸的,各式各樣。
「十多年前裝的,沒有逃生出口。」「我家住一樓,沒必要裝逃生出口。」「有個小窗口,但好多年沒打開了」……多年前安裝防盜窗的居民,他們普遍沒有在防盜窗上留有逃生出口,有的年紀大的居民甚至不知道逃生出口。
對於新近裝修的住戶,大部分居民選擇安裝了逃生出口,這一點在記者走訪小區裝修公司時得到了證實。「有逃生出口和沒逃生出口,價格是一樣的,只差在材質和尺寸,我們也會建議顧客裝個逃生出口,90%以上的顧客會選擇帶有逃生出口的防盜窗。」 一家裝修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另外一家裝修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裝一個逃生出口的價格是100元,「幾乎所有顧客都會裝,但很多人並不是出於安全的考慮,而是為了裝空調用,是空調門,裝了空調之後,這個口就相當於堵死了。」
現狀
無法律規定防盜窗必須留有逃生出口
很多業內人士建議居民不要安裝防盜窗,但這於法於理都不現實。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在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業主有權在自家安裝防盜窗。
法理之外,很多住戶安裝防盜窗也在情理之中。對於低層住戶,他們需要防盜,對於一些家中有兒童的住戶,為防止兒童墜落,他們也同樣需要安裝防盜窗。
既然防盜窗是一些居民必要的選擇,那麼目前有關於防盜窗的行業設計規範或國家標準嗎?
記者查詢發現,我國的《住宅設計規範》並沒有對防盜窗或防護網做出具體的規定,僅規定窗外沒有陽臺或平臺的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淨高低於0.90米時,應設置防護設施。
另外,因為居民陽臺屬於私人空間,並非公共領域,如何安裝防盜窗,消防法規對此也無明文規定,消防部門也無相關執法權。
在一些新建小區,物業公司會在服務合同中與業主約定,不允許業主私自安裝防盜網或者只允許安裝隱形防護網,但在老舊小區,物業公司一般都無暇顧及居民安裝什麼樣的防盜窗。
因此,防盜窗留不留逃生出口基本靠居民自己選擇或者商家提醒。記者搜索一些網店的頁面發現,安全、牢固是商家的宣傳點,可以設置逃生出口往往一筆帶過。
建議
沒安的改裝一個逃生出口
然而,即便選擇了裝有逃生出口的防盜窗的居民也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防盜窗日曬雨淋,鎖會生鏽,一旦發生火災,可能打不開,甚至到時連鑰匙也找不到。
劉丙濤建議,防盜窗上不要放置雜物,不然發生火災時,即使可以從防盜窗逃生,也會因為雜物阻擋,妨礙逃生。另外,對於逃生出口的鎖,居民一定要記得定期檢查,以防鎖頭生鏽打不開,平時鑰匙也要放在陽臺附近,且家庭成員都知道的地方。
已經安裝防盜窗的居民,劉丙濤建議檢查一下是否留有這個生命通道,對於安裝了沒有逃生出口防盜窗的居民,出於安全考慮,劉丙濤建議改裝一個逃生出口。
另外,劉丙濤還建議,居民家庭應該常備一些簡易滅火器材,例如乾粉滅火器、滅火毯,在家中客廳、臥室等部位安裝聯網型獨立煙感報警器,做到有備無患,這樣就可以在火災初期滅火,避免被火逼到陽臺窗口的絕境。
記者 | 張宇
圖片 | 大興消防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