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最艱困時刻,史上最年輕主席江啟臣履新,百年老店吹起一股「新風」。對國民黨基層支持者而言,江啟臣當選意味著推動黨務改革、培植青壯世代、更加貼近主流民意和青年,當然樂觀其成,也期待能制衡好民進黨,喚回國民黨的生機。然而,這股「新風」對大陸而言,情緒可能挺複雜的。
從國民黨主席補選前,大陸涉臺媒體、專家連珠炮式質疑國民黨放棄「一中」,江啟臣當選後,國臺辦冷淡響應「注意到」,並拋出耐人尋味的「珍惜和維護兩黨既有政治基礎」的表述,就能充分體會大陸的「五味雜陳」。
大陸對臺單位尚且如此,民間網絡輿論對江啟臣接掌國民黨的評價,流露出更多的失望和不耐。大陸輿論注意到,江啟臣與「中國」聯結並不深,無論是從其勝選談話未提「中國國民黨」全稱、亦未涉及「九二共識」,還是江作為新一代地方派系出身、親美政治菁英背景,與傳統黨國體系培養出、具有「中華情結」的國民黨領導人完全不同。
相較於大陸輿論對國民黨的不屑,國臺辦的新聞稿與其說是「冷淡」,不如說是「冷靜」。首先,大陸還是正面肯定了「多年來」國民黨對兩岸和平的正面角色,期待江啟臣帶領國民黨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說明大陸雖有疑慮,但仍展現出善意務實。
不過,未來的國共關係仍存變量,這牽涉到雙方對彼此的認知。藍營普遍認為,去年大陸單方面拋出「兩制臺灣方案」、將「九二共識」內涵清晰化為「一中求統」,讓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失語、失策,讓民進黨撿到槍,反將國民黨一軍。在藍營看來,是大陸「推」了國民黨一把,這才出現各種各樣的「禁買辦」、「斷三通」等提議。此次大陸高層未發賀電,一些藍營人士反而認為「是好事」,江啟臣本人也顯得無所謂。
江啟臣就職談話強調製度價值,兩岸論述「留白」,但當選談話中提及「振興中華」,也算是區隔了綠營的「兩岸脫鉤論」。江啟臣希望把黨務改革、世代交替列為就任黨主席後首要任務,但別忘了外界最為關心的還是兩岸路線和論述:在現有情勢下,國民黨如何講清楚中國國民黨與「中國」的關係,如何論述好「中華民國」與「中國」的關係,這是今後難以迴避的大哉問。
與此同時,江啟臣希望把國民黨改造得更加接地氣,同樣意味著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也要更接地氣。過去藍營把兩岸和平與經濟紅利掛鈎,如今不再奏效,並且一邊要面對高舉「兩岸一家親、統獨假議題」的民眾黨,另一邊還要因應「蔡政府」若改弦更張與大陸達成某種諒解、恢復對話的可能性。若藍營的兩岸論述競爭不過綠、白陣營,國民黨恐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大陸未隨內部「放棄國民黨」的激進民意起舞,說明大陸仍願意在現有「紅藍綠白」的兩岸關係架構下,做爭取臺灣民心的工作,而不是刻意把所有人推向對立面,這對臺灣來說自然是好事。不過,大陸也應該思考對臺戰略與戰術的關係。「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手段而非目的,是戰術而非戰略,而「心靈契合」、「融合統一」才是和平統一的可行戰略。相信一貫講求辯證法的大陸高層,應該不會把國民黨「推」得太遠。
本文節選自臺灣《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