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你或許不認識她,但她的聲音,你一定聽過。
如今提起季冠霖的名字,人們總是會說「配音界女神」,她的聲音出現在太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中:
《神鵰俠侶》中劉亦菲飾演的小龍女、《甄嬛傳》中孫儷飾演的甄嬛、《美人心計》裡林心如飾演的竇漪房、《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楊冪飾演的白淺、《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與周芷若,還有3D版《鐵達尼號》的露絲、《阿凡達》的奈蒂莉公主、《大魚海棠》的椿……
溫婉的、天真的、果決的,種種性格迥異的角色,季冠霖總能用她百變的配音做到「聲人合一」。入行多年,她如何看待自己配音的經典角色?是否會擔心觀眾「跳戲」?對未來的有聲市場,又怎麼看?
憶《甄嬛傳》:很多場戲錄完自己都不敢相信
今年是電視劇《甄嬛傳》開播的第九年,這部劇捧紅了許多演技精湛的演員,也讓為甄嬛配音的配音演員季冠霖被觀眾們知曉。
在季冠霖看來,《甄嬛傳》整體就是非常高質量高標準的一部劇,它的火爆當之無愧:「我自己心裡覺得很幸運,能夠在我的聲音的職業生涯中趕上這樣一部戲。」
回憶剛參與試配工作時,她坦誠「一點兒壓力沒有」,因為當時覺得肯定試不上,甚至「所有人都試不上」,因為演員戲那麼好,電視劇的製作也很精良,她心想,「誰接了,這雷就得在誰手裡炸了」,所以盡努力去試,但是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後來,配音導演廖菁打電話告訴她選上了,她感到很驚喜,但很快便開始擔心:「接到這個戲的那天直到我踏進錄音棚,我心裡都挺忐忑的。」演員們出色的表演給季冠霖帶來不小的壓力,她擔心因為自己的配音不到位給劇減分。
進棚頭兩天,季冠霖在不停地自我否定、被否定、不停地重來中度過。錄到第六遍、第七遍、第八遍,她還是告訴自己要有信心,也許這遍不行,第九遍也要「相信我就是她的聲音」。
就像馬拉松長跑,慢慢地,她開始感到與角色融為一體,「從第五、六天開始你就覺得每一場戲都錄得特別過癮,你的狀態你自己都不知道」。後來很多人讓她講講秘訣,她反而沒辦法解釋,因為那一瞬間的情緒、心理、聲音的狀態,她自己重聽時都不敢相信。
季冠霖出生於梨園世家,大學讀的是播音主持專業,期間曾為一些廣告配音,但沒有想過進入影視配音工作,一次在棚裡錄廣告,她的聲音被配音演員周海濤聽到,周海濤問她有沒有興趣接觸譯製片的配音工作,她覺得好玩就答應了。
也是這次交集,她得以觀摩到配音老師們精彩的演繹,後來在前輩和配音導演的鼓勵下,慢慢走上了配音的道路。
她形容配音就像和麵團,明明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剛開始放在一起確實一點艱難,但慢慢和好了就成為一個全新的物質,「你就覺得這事兒好像變魔術,很有意思」。
譯製片早已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對很多配音演員來說,譯製片是職業生涯的開始,也是他們特殊的情懷所在。
過去幾十年,譯製片曾風靡一時,但現在它們的存在感似乎不再像以前那麼高。季冠霖覺得,一方面是隨著大家對英語水平的要求變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欣賞原聲電影,另一方面,影院對譯製片的排片往往不是最佳時段,大家接觸到譯製片的機會也在慢慢變少。
很多人說起譯製片,總會想起「你好嗎?」「早上好!」「噢我的上帝呀!」等字正腔圓稍顯誇張的配音,季冠霖希望大家看看現在的譯製片,實際上,配音也在隨著時代和影視劇風格要求不斷改變。
「小時候看譯製電影,你會覺得跟現在人的語言習慣是有些差別的,但聽了一點兒都不彆扭,因為那個人物的表演也是那樣的,聲音和演員的表演是同一時代的產物,所以是很匹配的,《虎口脫險》現在看還是覺得特別經典。」
季冠霖說,電影譯製的工作其實相當複雜,首先是翻譯要「接地氣」,符合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她舉例《鐵達尼號》裡出名的「You jump,I jump」,直譯過來是「你跳我跳」,但電影翻譯的是「生死與共」;另外還要考慮節律和氣口:「比如外國人動了八次嘴,也許說五下停了一下,慢慢又說了三下,翻譯的臺詞就得跟他的節律是一樣的。」演員們配音時,還要根據口型再做現場的調整。
她坦言,聲音工作者們來錄譯製片的費用非常少,但大家都非常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聲音的表達、情緒的表達,翻譯老師的功力、用心,湊起來其實是大家對譯製片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入行十多年,季冠霖配過許多經典角色,類型涵蓋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等等,隨著近年來國產動漫、遊戲與廣播劇的火熱,配音演員的工作重心也有所轉移,為有聲讀物、廣播劇的配音開始變多。
很多觀眾都習慣了用畫面欣賞故事,但聲音也可以提供一個故事的想像空間。在季冠霖看來,有聲市場在未來前途還是一片光明的,因為不論是製作水平和內容水平都在向深層次發展:「很多人聽的東西已經不只是搞笑的,或是可怕的、冒險的、刺激的,知識性的、歷史性的、深刻性的文學作品將來會越來越受歡迎。」
錄音棚有一種特殊的磁場
近年來,不少配音演員逐漸從幕後來到了幕前,原本略顯冷門的配音行業也開始走進觀眾的視野。
在綜藝《聲臨其境》中,季冠霖與邊江兩位知名配音演員重現了影視劇的經典片段。「這個節目出現之後,大家又關注到了一個新的領域,就是聽覺的審美。」在她看來,那麼多優秀的演員在舞臺上詮釋配音表演,用聲音展開不同的情緒表達,讓普通觀眾也看到了聲音表現力的美。
「我們生活中的語言它也有審美,什麼樣的語言、什麼樣的臺詞、哪樣的聲音狀態去朗誦一篇文章,或是一篇散文,或者讀一首詩……雖然他不是做這個工作者的,但也有了一個基礎的判斷。」
配音多年,經典作品被反覆播放,季冠霖等知名配音演員也被觀眾們熟悉,有人會擔心,這會讓觀眾心裡有定型,聽到他們再去配其他角色會有些「跳戲」,好像聽什麼都有點像「甄嬛」。
季冠霖認為,對於聲音演員和演員來說,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十分正常,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在之後開錄每一個新角色時,都不把它想像成任何曾經錄過的角色和聲音,至少內心不要產生雜念:
「你就是專注地做你現在接到的角色,她的性格、她的聲音、她的狀態、她此刻的喜怒哀樂,你把這一刻弄明白就可以。至於放出去大家會覺得怎麼樣,我覺得是每個人都可以評說。」
前段時間,季冠霖在微博寫下:「對於我來說錄音棚有一種特殊的磁場——踏實。」
她說,這是寫下了當時的一種感受,「你進來就能看到那電視、能看到那話筒、能看到那耳機、能看到打在你臺詞本上的那束檯燈的光,你就知道:我要開始進入我的狀態了。」
作者:任思雨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