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胡銳 通訊員 屈嘯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近年湖南企業在此方面卓有成效。12月2日,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在工信部公布的2020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中,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華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家湘企上榜,上榜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這些企業究竟有哪些創新「秘籍」?
聖湘生物:讓分子診斷人人可及
我國每7秒新發1例癌症,每30秒新出生1例出生缺陷兒,每10個貧困人口中有4人因病致貧返貧,每個城市約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型醫院……而以基因技術為核心的分子診斷的出現,正在改寫以上局面。
聖湘生物的目標便是讓分子診斷「人人可及」,推動疾病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該公司第一時間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和突破專業實驗室限制瓶頸的「分鐘級」快速核酸檢測設備,獲得國家藥監局註冊證書和歐盟CE認證、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等系列國際權威認證,新冠核酸檢測產品供往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聖湘生物已研發了傳染病防控、癌症防控、婦幼健康、血液篩查、突發疫情防控、慢病管理等系列產品400餘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國家級重大獎項30餘項。今年前三季度,聖湘生物實現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13.8倍,淨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107倍。
長城金融:做金融業智能的賦能者
按照提示在屏幕上點擊幾下,插入身份證,不久後一張嶄新的銀行卡就從機器內吐了出來。相比到銀行窗口排隊辦卡開戶需30分鐘,銀行客戶通過銀行智能終端機辦一張卡僅需3分鐘。12月2日,記者就在位於長沙經開區的湖南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城金融)看到了這樣的智能終端生產線。
(長城金融研發的銀行智能終端設備。)
「銀行客戶在點擊屏幕操作的同時,後端就悄悄地完成了人臉識別、遠程授權、資料採集、存檔等各種開戶流程。」長城金融相關負責人指著眼前的智能終端機介紹,該設備集成了人臉識別、語音對話等各種人機互動功能,客戶通過它辦卡,比在櫃檯需要人工審核、人工授權、人工採集信息方便快捷多了。上述負責人還介紹,該智能終端設備可辦理零錢、硬幣兌換、支票、企業業務等各種銀行業務。
作為中國金融業智能化的賦能者,長城金融專注於金融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年大型自主設備生產能力10萬臺,公司採用信息化全流程管理體系,構建了包括西藏在內的300多個直屬點的全國性銷售服務網絡。
(長城金融的銀行智能終端設備。)
近三年,長城金融獲科技獎項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優秀獎2項。近五年,長城金融承擔國家重點工程、核高基等重大專項和國家、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30餘項,2020年通過CMMI五級評估、成為我國第6家通過V2.0ML5評估的企業。
華翔翔能:智能用電實現「人走電斷」
人走了,辦公室的空調等電器卻忘關了,這樣不僅會造成浪費,還留下安全隱患。不過,記者從華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翔翔能)了解到,其研發的智能電網系統可輕鬆解決這一生活常見問題,實現「人走後,自動斷電」。
「實現這個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會應用到人臉識別、自動感應等技術。」華翔翔能董事長李文芳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是國內單一變壓器種類最全的企業,掌握了220kV及以下智能電網配電、變電、用電領域多項核心技術,擁有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湖南省智能配電網成套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
(華翔翔能生產車間。)
目前,華翔翔能主導完成的「城市集約型智能配用電與高效節能關鍵技術及裝備研製」總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排灌泵站智能運維管理系統已在環洞庭湖及周邊縣市區試點示範應用。
華自科技:無人值守系統填補國內空白
開發小型水電站完全無人值班綜合自動化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大型企業綜合電氣節能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配電系統故障自愈控制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都是由華自科技研發或參與研發的高科技產品。
(華自科技生產車間。)
「公司專注於水利水電、智能變配電、環保水處理、工業控制等領域的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及應用。」華自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胡軼波介紹,其公司研發的「水利水電完全無人值班綜合自動化系統」「HZNET遠程監控服務系統」等產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近三年,華自科技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6%以上。目前,公司共授權專利253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52項)和94項軟體著作權。
長沙礦冶院:破解世界選礦界難題
長沙礦冶院已累計獲得科技成果1300餘項,其中包括全國十大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冶金科技進步特等。
「我們的技術助力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公司於2107年扭虧為盈,並一舉成為郴州市明星企業。」長沙礦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開發的CYP-01耐低溫環保型螢石捕收劑、螢石高效活化技術、複雜脈石的分步抑制技術,攻克了含鈣礦物與螢石分離這一世界選礦界難題,並形成了複雜伴生螢石高效回收成套新技術。目前,該成套技術已被列入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為我國伴生螢石綜合回收提供了技術支撐。
除了深耕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先進材料研發外,長沙礦冶院還在高端礦冶裝備製造、深海礦產開發、新能源等領域頗有建樹。其建成了國內首家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絡平臺,並開發出系列儲能產品;錳系材料和人工智慧高端熱工裝備已出口日本、韓國、美國、歐盟等國家。
「堅持技術創新,」目前,長沙礦冶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研究生導師49人和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7個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連結:33家湘企成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據悉,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認定始於2011年,其認定和評價的指標包括核心競爭力和領先地位、持續創新力和研發投入、行業帶動作用和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應用新技術能力、創新發展戰略和創新文化等方面,上榜企業實行動態管理,每3年覆核評價一次。目前,湖南已有33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總數居全國第七位、較去年前進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