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經費最多的五個大學

2020-09-04 貓眼看世界了

1.清華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要想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經費是必要的物質基礎。而清華大學年度科研經費超過50億,位居全國第一。

2.浙江大學 所周知,浙江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所以學校經常會邀請知名企業家來此進行講座,這也是浙江大學各個學科科研的一個巨大優勢,浙大年度科研經費以41.233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比去年公布的數據多出4.1億元。

3.上海交通大學 上交位於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上海,是由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上交科研經費33.480億位居第三,全國範圍內也僅有以上三所大學的年度科技經費突破了30億。

4.北京大學 北大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亞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學之一。北大開創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農科、醫科等學科的大學教育,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所以它的科研經費自然也不低,科研經費大約有27億。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京航空航天大學創辦於1952年10月25日,由當時包括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等8所著名大學的航空院系合併而成。北航是工信部指定的能接受國家級機密項目的學校,承擔著大量高、新、尖端國防科研任務,很多獲獎科研成果不公開。所以國家自然會提供給很多資金給北航。每年大約26億的科研經費。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大學排名強勢出爐!哪家拿第一?哪家科研經費最多?哪家科研學者最給力?
    科研經費等評價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指標,首次納入中國大學評價體系,作為科研人,激動得淚流滿面啊!中國哪所大學的科研經費最多?清華大學科研經費高達153億,雄居2019中國大學科研經費排名榜首,以下是具體排名(30強):科研經費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學術研究實力的核心指標,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最基礎的經濟保障,也是全球主流世界大學排名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這次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率先將「科研經費」納入中國大學排名評價體系。
  • 60餘高校財政撥款經費減少超百億,這三所大學被「砍」經費最多
    10所高校收入預算超百億,清華「最有錢」超300億今年哪所高校經費最多?察時局梳理發現,75所高校中,排名前十的分別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及西安交通大學。
  • 60餘高校財政撥款經費減少超百億,這三所大學被「砍」經費最多
    10所高校收入預算超百億,清華「最有錢」超300億今年哪所高校經費最多?察時局梳理發現,75所高校中,排名前十的分別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及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兩岸四地百強大學年度經費排行榜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今日正式發布了2014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百強排名」,這是該排名自2011年問世以來第四次發布。根據該排行榜對各高校科研經費狀況的統計,大陸高校經費增長速度保持領先,港臺高校師均/生均經費優勢明顯。
  • 中美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比較:兩者有何差異?美國的是不是更科學?
    第1類是「工資、薪酬和附加福利」,這是與中國最大的不同點,因為美國大學每年發放的工資一般只有10個月,因此高校科研人員可以按規定從項目獲得2個月的工資;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文員薪酬」一般都是從間接費用支出,只有明確可靠的證據證明該行政人員或者文員僅為該項目服務,方可從直接費用支出。
  • 細數8所中國大學之「最」,武漢大學校花最多!
    中國收費最高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戲的平均學費每學年約139655元人民幣,高居中國大學收費榜的榜首,被稱最貴的高校。不過,藝術類院校一般都收費頗高,中戲高職每年學費高達19000!最土豪的大學——清華大學。
  • 「兩會」熱議壓縮科研經費 回看高校科研環境亂象
    「沒有經費就不能有高質量的實驗和科研」,這似乎已經成為科研界的共識。那麼,高校經費面臨削減的今天,科研經費應該壓縮嗎?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科研的一池清水被攪渾了呢?筆者探尋知乎熱搜「南郵」桂冠老師事件,看一看科研經費的使用存在哪些不合理之處,是否需要削減?
  • 我國科研經費出爐,高校清華第一,企業華為第一,風評截然不同
    近幾年來,我國對科研的投入越來越大,據中國統計局《2019年全國科研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科研經費的總投入高達22143.6億元,其中基礎科研經費1335億元,比往年增長22.5%,遠高於應用研究經費和試驗發展經費的增長幅度,這說明我國正在有意識的加大基礎理論研究的資金投入。
  • 科研經費七成按行政級別分配 權大錢多成慣例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湖北、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UNSW獲350萬澳元產業合作科研經費,居澳大利亞大學之冠!
    在澳大利亞科研理事會(ARC)公布的最新一輪「連接項目」(Linkage Projects)中,新南威爾斯大學有9名科研人員獲得逾350萬澳元的科研經費,也成為澳大利亞此次獲得科研經費最多的大學。「連接項目」旨在將高等教育與產業相結合,開展有關澳大利亞迫在眉睫問題的科研。
  • 科研經費管理更加符合科研活動規律
    ———訪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    在吳季看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內容全面,措施具體,解決了科研人員反映的實際問題,總體上體現出對人的價值、知識價值的重視,符合創新驅動、推動「雙創」的理念。  他告訴記者,此次改革一大亮點就是下放科研經費預算調劑權限。
  • 英國的科研項目經費是怎麼報銷的?
    比如,美國主要以向機構整體撥款的方式支持國立科研機構,大學研究工作則以單個項目支持為主。大學因承擔項目而產生的公共開支通過間接費用納入項目預算,並按照特定的方法(CircularA-21)計算間接經費比率。德國國立科研機構獲得的穩定資助比例因機構性質不同而不同,高校除由州政府提供基本運行經費的「基本資助」外,項目資助只涵蓋項目的直接成本。
  • 中國科研經費投入全球第二,為何產業化率僅有5%?
    我們來看一下全球和中國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它分為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其中,基礎研究佔整個科研經費的10%到20%之間,剩下80%以上的科研經費都要投入到實踐,也就是實際應用方面,做出產品造福人類。那什麼是科學家?
  • 中科大人均科研經費150萬,高居全國第一
    年度科技總經費,中科大第四,同比增加15.81億,同比增長59.61%從2017年度中國高校科技經費的統計結果來看,清華大學的年度科技經費繼續領跑全國,高達59.68億元,且比去年增加了7.99億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42.32億位居第四,經費相比去年大幅增加15.81億元,排名從去年的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四位。
  • 應適當壓縮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重點高校的科研經費
    但正值科技攻關的關鍵時期,高校又是國家的科研主力,建議不要壓縮重點高校的科研經費。北大清華等頂尖名校,拿走了國家太多的科研經費。全國近3000所高等院校,連同清華北大在內的985 211院校有116所,卻拿走了全國科研經費的70%以上。這樣分配明顯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有的學校資源浪費,有的學校卻食不果腹。
  • 2015公務員面試熱點:科研經費腐敗
    【危害】  科研腐敗肆虐之下,不僅嚴重敗壞學術風氣,而且也白白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政府財政性科研經費連年大幅增長,2012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達10298.4億元,增長18.5%,總量居世界第三。
  • 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出爐:上海交大復旦居前五
    針對其中培養本科生且科研規模和科技服務規模均在一定水平以上,即同時承擔教學、科研和服務三大職能的310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今日上午(26日),最好大學網發布「2016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雄踞前五,成為中國高校金字塔尖端上的殿堂級學府。
  • 臺灣科研經費管理問題多 動用"錦衣衛"管控經費報銷
    原標題:臺灣科研經費管理問題多 動用"錦衣衛"管控經費報銷  高校科研經費遭侵吞話題近日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先是中國工程院曾經最年輕的院士李寧被曝轉移千萬科研經費遭批捕,再是媒體披露大陸每年5000億元的科研經費不知去哪兒了。
  • 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他律」與「自律」
    原標題: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他律」與「自律」  □ 臨風  近來, 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因貪汙科研經費受審,再次引起了社會公眾和媒體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關注。科研經費問題涉及「制度」、「管理」和「人」這三個要素,既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設計,也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更需要經費的使用主體——科研人員的行為規範,這三者相互聯繫,缺一不可,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和亂象往往是這三種因素共同「失靈」的結果。
  • 從全國大學教師學術水平到科研經費看企業喜歡招聘人員情況
    從教師學術水平排名來看,始終與北京大學爭第一的清華大學居然排到第8位,僅僅比浙江大學稍強。比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還差,甚至不如連一個A+都沒有的南開大學,湖南大學的老師學術水平居然比復旦大學的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