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結束,很多考生都在估分,後臺有同學留言說平時考試成績還不錯,考試發揮正常,可是估的分卻比平時要低很費解,怎樣才能避免估的分值與成績不會有太大差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大誤區
1.只看答案結果盲目跟風
有些考生估分時,對於一些沒有把握的答案估分不是認真研讀評分標準,而是只注意看答案結果,忽視了對答案規範化及步驟的要求,並且過分地關注周圍同學的估分結果,看同學怎麼估自己就怎麼估,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因此,估分時,要堅持自我的認識和第一印象,不要受別人的影響。對於一些模稜兩可的答案如果自己一時不能準確研判,可以向任課教師請教,而不是幾個同學通過討論來達成共識,因為老師閱卷經驗豐富,對於判分的標準把握相對要準確些。
2.期望值過高估分過松
有的考生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或出於自身的美好願望而估高分數,或捨不得扣分,將一些可得可不得的分數全盤接納。還有的考生由於過分自信,估分總體採取相對寬鬆的策略,對自己回憶的答案缺乏仔細的研判,認為與標準答案相似就給分,估分過於寬鬆。另外,有些家庭對考生期望值過高,使得一些考生出於壓力,下意識地抬高了自己的估算成績。
3.謹小慎微估分過緊
一部分考生由于謹小慎微,估分過緊,沒有嚴格按照中考標準答案的要求進行分步給分,估分總體上採取了緊縮的策略,一些可能給分的內容一律不給分,一些與標準答案呈現形式不同但本質正確的題目因為不能正確評判也一律不給分,還有一些計算題部分步驟錯誤採取全部扣光,還有一些題目0.5分的小分也一律捨去,從而導致全卷實際估分偏差5—15分。中考一共七門學科需要估分,綜合起來看,總分估分偏差35-80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估分「宜緊不宜松」
中考時身體、情緒、心理因素及臨場發揮都會直接影響中考成績,因此考生在估分時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比如:一些考生在考試時不注意審題,不注意規範答題,結果造成估分失誤。又如在書寫過程中不夠嚴謹,步驟疏漏或不詳細,語句模糊,左扣一點,右扣一點,失分較多,其結果直接導致估分與實際分數大相逕庭。
因此,估分「宜緊不宜松」,要考慮小分。單科計入總分時不要隨意「去掉小分」,中考一分之差就可能落榜心儀學校。建議考生至少試估3次分。第一次是按正常估分、鬆緊適當;第二次是按從松估分,將可得可不得的「模稜兩可分」估算在內;第三次是按從緊估分,將可得分可不得分及「模稜兩可的分」均不估算在內。具體評分時,答案與評分標準完全吻合或十分吻合的,可以估滿分或扣少量分。如出現答案與評分標準有差異,應徵求老師意見。
二、估分別受心理因素影響
對於優等生,考後往往能較快發現並意識到自己在試卷中出的錯,估分時容易過於「保守」。相反,一些平時成績不太好的考生,由於受自我認識水平的限制,考後自我感覺良好,估分時會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考試成績評價過高,缺少餘地。此外,一些考生在估分時還會受到周圍同學估分信息的「暗示」,如班上某一同學的平時學習成績與自己差不多,而這位同學估計的分數高過自己,就會導致這位考生對自己成績的高估。有些平時中等偏上考生,中考考得很好,估分卻不高,原因是怕估高了被別人笑話。因此作為家長,要實事求是地客觀對待孩子的學業水平,面對諸如此類的情況,要有清醒的認識。
上下浮動法
一般對照標準答案,先給自己認為做得正確無疑的試題打分數,得到一個最保守的考分。在總分中扣去肯定錯誤試題的分數,再得出一個相對最高的分數,那麼你的實際得分一定在這個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再兼顧一些模稜兩可的題目,適當浮動,確定一個估計的分數。
此法一般適用於平時學業水平一直優秀的考生,比較有適切性和針對性。
三次平均法
按照比較嚴的標準估一次分,按相對松的標準估一次分(就是一些給分不是很確定的、處於可給可不給分情況的題目均給分),按常規正常估一次分,將三次估分取平均值,作為最後的估分。然後再將此成績與班上比較好的同學估分成績相比較,如果這個成績的排名和平時考試與模擬考試成績的排名相似,那麼這個成績就可以作為最後估算成績。如果這個成績和平時考試與模擬考試成績的排名相差較遠,則需重新確定估分鬆緊度。
此法適用於平時考試成績比較穩定的中等考生,也適用於由於緊張等因素,對自己所答的題「吃不準」的地方較多,所估的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較大者。
分步估分法
首先,考生拿到標準答案後,全面回憶複述試卷。不要急於看標準答案估計自己做對了多少,應及時將試卷重新做一遍,儘可能地回憶考試時的解題過程。在複述中,「吃不準」的地方要做上標記。其次,對照標準答案給自己回憶的試卷打分,這裡要注意中考按步驟給分、按點積分的評分方法,小分也要計算在內;再次,將前兩步基礎上所估出的分數與班上最好的同學作一個比較,再進行微調。儘管此方法,比較繁瑣,估分進度較慢,但是估分準確性較高。
此法適用於大部分考生,尤其是複述較全面的學生,一般用此法估出來的分數比較精確。
總結了這麼多,參考這些方法,認真過一遍,願每個人都能達到自己預期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