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變形記:從研發資料庫到成為生態系統

2021-01-12 搜狐網

  位於美國加州紅木城特溫多爾芬車道10號的甲骨文總部曾經是一片遊樂場,1989年,甲骨文創始人兼CEO拉裡·埃瑞森(Larry Ellison)搬進了500號樓,這也是甲骨文總部所在地的第一棟樓。若是你想在周末以外的時間找到拉裡,最好的辦法是守在500號樓的1號停車位。每天下午兩點左右,這位甲骨文的掌門人會開著不同的豪華跑車出現在這裡,當然,若是你不懼怕一旁高個的黑人保安,還能去和那些座駕們合上一張影。

  外界對拉裡的認識止步於他的行事乖張,那些從不避諱對競爭對手的直接批評與嘲諷。1944年出生的他並不年輕,在其心目中可與之匹敵的競爭對手比爾·蓋茨退休之後,一度有人揣度,這位失去競爭對手的拉裡·埃瑞森會否覺得寂寞,但是看到他熱情的跑車,也許你就會打消這樣的念頭。

  拉裡似乎又重新尋找到更大的競技場,甲骨文內部的員工稱,這位年過六旬的CEO打算將公司做到500億美金的營收才會考慮退休。這一次,他的野心不只是要在單個業務上表現最佳,而是要做出橫掃天下的企業級「IT商店」,如蘋果公司在普通用戶中的地位。

  截至2011年5月底的2011財年,甲骨文全年總收入356億美元,淨利潤8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和39%。大數據、雲計算,這些關鍵詞將在未來的財季中被寄予厚望。但你能想到35年前它只是一個小小的軟體開發實驗室嗎?甲骨文是怎樣通過拉裡魔幻之手變形成功的?

甲骨文創始人兼CEO拉裡·埃瑞森(Larry Ellison) 

  熱情收購

  「He is nice!」12年前,在第一次見到拉裡·埃瑞森時,一位剛到甲骨文工作的員工有了如此印象,這位員工還不忘加上一句,「當然他在外界從來不會向競爭對手服輸。」這樣的性格深刻地影響著甲骨文何以為甲骨文。

  辦公樓大廳一體機的展示,走廊轉角處的宣傳板,電梯裡的宣傳片,只要進到甲骨文總部的辦公區域,激昂的語言隨處可見。或許你會說所有公司都會這樣激勵員工,但這種激勵時不時夾雜著對競爭對手的嘲笑與挑釁時,你又作何感想?在500號樓一間會議室前貼著這樣一張展示板,一架戰鬥機的後面緊接著是SUN的SPARC伺服器,其後標著30 million(百萬),一輛跑車後面是IBM的P7,標註出10M(百萬),而一輛自行車後面則是惠普的Superdome,4M(百萬)。

  蔑視的背後是對對手的超越,而拉裡·埃瑞森超越的方法之一便是熱情收購。

  2004年年末,在資本市場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甲骨文公司以103億美金的高價收購仁科(Peoplesoft)。這筆收購為其轉型為一家超級企業級應用軟體公司奠定了基礎:甲骨文躍升為全球企業應用軟體市場的第二,直逼行業之首的SAP。

  這種有著消滅競爭對手意味的收購讓其樹敵不少。這筆收購後的三天,微軟宣布,向在當年6月22日之前購買微軟商務軟體的客戶提供25%的折扣,且對第一年的技術支持費用減少25%。微軟此舉顯然是不滿甲骨文對仁科的收購。但即便如此,拉裡的特立獨行仍然讓甲骨文的收購擴張變得難以複製。從2004年開始,甲骨文總計耗資400億美金,收購7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SUN。

  2010年收購SUN成為甲骨文升級軟硬體一體服務商的關鍵一步。誰都知道,拉裡與賈伯斯是摯友,甲骨文公司的高管們也從不避諱對蘋果的學習,特別是蘋果以軟硬體以及應用交相驅動的業務模式。目前,甲骨文正在通過100個應用的模塊化和集成化的平臺,體現出其差異化的優勢。

  「在整個收購的過程當中,Oracle有一個高速整合的能力,可能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將收購的企業整合到Oracle原先的平臺當中。」甲骨文公司總裁馬克所說的平臺就是其內部的統一IT平臺,它能迅速完成整合,同時還會考慮被收購對象與現有業務的互補性。比如今年年初,甲骨文斥資19億美金收購在線招聘軟體提供商Taleo,這正是其現有人力資源軟體系統中欠缺的一塊—在線招聘軟體;去年10月收購的為中型企業提供CRM(客戶關係管理軟體)和銷售自動化的CRM廠商RightNow,則能為甲骨文現有的客戶服務軟體應用做很好的補充。

  瘋狂的收購令如今的甲骨文擁有了資料庫產品、融合中間件、應用軟體以及硬體伺服器四大產業線,2000多個產品,其業務範圍覆蓋涉及包括存儲、伺服器、虛擬機、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應用等等7大層級的全線產品,形成了囊括企業級IT各個層面的大而全的業務模 式。

  2005年,甲骨文內部正式提出融合應用,把CRM、BI等所有不同的企業應用套件重新全部整合在一起,甚至把軟體系統預裝在硬體伺服器裡—這件事讓甲骨文花了整整6年時間。目前,其融合應用模塊共計100多項。這與5年後拉裡提出的軟硬體一體化戰略一脈相承。

  很顯然,收購是甲骨文實現變形的重要手法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拉裡精準的戰略眼光。

  完整戰略布局

  每一次大的IT變革時,甲骨文從來都不是旁觀者。比如1995年發端於美國的網際網路革命,拉裡開始捕捉到網絡計算,2011年,當矽谷將Facebook作為明日之星時,他又再一次應景,提出甲骨文的社交化網絡,而對於一家專注企業級IT市場的公司來說,做企業級的蘋果最明顯的轉折點始於2010年。

  「在座的哪些人會說英文?」每當面對外國記者時,甲骨文公司總裁馬克·赫德(Mark Hurd)總會這樣詢問,這樣的他給人感覺隨和,不像其老闆拉裡那樣張揚而咄咄逼人。然而,他對競爭對手的冷嘲熱諷,毫不遜於拉裡,「IBM的PureSystems,我只是從報上看見過,那個東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軟硬體一體機,它只不過是原先伺服器加存儲加上一些平臺集成的基礎架構的東西。」

  2010年,馬克加盟甲骨文任公司聯席總裁,至此拉裡的高管團隊中的「三駕馬車」演變成「左膀右臂」,馬克主持日常運營管理工作,另一位高管甲骨文公司總裁兼財務長薩弗拉·卡茲(Safra Catz)負責財務以及投資併購,而拉裡本人則專注於產品技術以及他願意管理的一切事。

  到甲骨文上任之初,赫德就毫不客氣地表示:「我相信,以軟體和硬體相整合的戰略將使得甲骨文能夠在企業伺服器和存儲器領域擊敗IBM。」甲骨文在伺服器及存儲器領域有著諸多競爭對手。

  過去一個財季,甲骨文推出了Exalytics商務智能雲伺服器,其核心是採用甲骨文新的內部資料庫技術,能實現瞬間的大數據分析,拉裡·埃瑞森將其描述為「能以思考的速度回答問題。」同時,通過整合SUN的伺服器,還推出了Exadata資料庫雲伺服器、Exalogic中間件雲伺服器。

  五六個月之前,甲骨文推出了SPARC T4處理器,這比上一代處理器的速度快2.5倍,如今在甲骨文高管辦公的500號大樓前,便放置著這款高性能的處理器。「未來下一代有SPARC T5,這會比T4的速度再快2.5倍。」赫德這樣向《環球企業家》介紹,這位上任近兩年的總裁因為感冒而鼻音濃濃。

  在甲骨文發布的2012財年第三財季財報中顯示,集成設計系統的硬體收入增長了139%,在管理軟體領域,相比其他特定的HCM雲提供商,甲骨文融合雲產品(Fusion in the Cloud)在美國和全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11年6月底,一體機Exadata在全球已經安裝了1000多個用戶,馬克希望這一數據能在新的財年提高3 倍。

  甲骨文提供的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從應用到中間件、資料庫、作業系統、虛擬設備、虛擬機、伺服器,一直到存儲,通過預先集成、預先配置整個一體化地提供給企業客戶。這有別於過去傳統的方式,即客戶東拼西湊去組裝。甲骨文公司產品市場集團副總裁 Bob Shimp將此種方式類比於現代工業的汽車,「標準化生產的平臺一樣,能夠把一個性能最好的汽車產品提供給顧客,而不用讓顧客自己去買輪胎、買各個零部件,然後拼裝在一起,成為一輛汽車。」

  這種縱向一體化的整合,還只是甲骨文當下四件要事之一,其餘三件還包括在最基層的存儲到最頂層應用的7層產品架構體系中,保證每一層都做到同類最佳;為諸如石油、電信、金融等個行業提供有行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最後是能夠提供一個融合的雲環境。作為甲骨文現任總裁的馬克·赫德更是津津樂道於此,並將其奉為甲骨文戰略中最想要做的四件事。

  比如同類最佳中,甲骨文就有著獨到的數據分析手段。「數據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以前處理的數據都是結構性數據,現在出現了許多非結構性數據,比如微博上的數據;數據的價值發生了變化,低密度非常海量的數據中,想要提取對企業有價值有指導意義的數據是需要一些分析手段的。」甲骨文資料庫產品市場副總裁william hardie介紹說道。

  通過Oracle大數據機可以採集相關的非結構性數據,同時,藉由Oracle Exadata對這些數據進行組織,再結合企業內部原先已經有結構性數據,經過Oracle Exalytics商務智能雲伺服器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的分析,然後通過一些工具得出分析結果,以及分享和應 用。

  目前,甲骨文在全球範圍內有3萬多名開發人員,每年的研發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財年投入研發的資金達45億美金,預計今年的投入會接近甚至超過50億美金。而過去耗費的400多億美金做出的收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現有研發戰略的重要補充。

  但在擁抱雲計算這件事上,拉裡·埃瑞森三年前曾嗤之以鼻,並且認為這只不過是個廣告概念。直到2011年,他才在OpenWorld大會上提出公有雲、私有雲,發布了Oracle企業管理器12C。

  在雲計算上,甲骨文同樣向客戶提供非常完整同時高度整合的一系列產品,包括軟體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的跨各個類別的雲計算產品。目前,世界上十家最大的公有雲的服務供應商,軟體即服務的供應商,其中有9家的底層產品都來自Oracle。

  這就好像,從地底下流動的泉水,到天空中飄著的雲,都有甲骨文的印跡。如果最開始甲骨文只是一條蚯蚓,專門幫其他花草鬆土,那麼現在甲骨文就是一個立體化的生態系統。

相關焦點

  • 誰在覬覦百億美金資料庫市場?阿里、甲骨文和華為演繹的「功守道」
    近來資料庫市場不太平靜,一個偏底層IT基礎設施的角色突然成了熱詞,大半原因是甲骨文裁員引發的連鎖效應,但細究卻能發現,資料庫正成為一場巨頭志在必得的戰役,至少——不能輸得太慘。橫軸和數軸分別表示前瞻性和執行力,領先廠商大多是資料庫市場的老兵,但云計算成為市場的變數,相比昂貴的軟體許可費,大多企業更喜歡按需付費,隨用隨取的雲服務,在雲資料庫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這種趨勢也更明顯。資料庫也是IT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和業務緊密相關,雲計算的發展自然而然的影響到資料庫行業,全球雲計算行業的龍頭AWS已經證明了雲資料庫的可行性。
  • 甲骨文資料庫一體機Exadata X3詳解
    Exadata是甲骨文在業界最早推出的集成系統,並在甲骨文各大一體機中擁有最大的銷售額和最廣的大型用戶群。第四代資料庫一體機產品Exadata X3,不僅在硬體、軟體等多個層面都進行了大幅升級,還首次針對推出了1/8配置的產品,以滿足中型用戶的需求。
  • 甲骨文大裁員:阿里雲奉上一鍵資料庫遷移
    近日,軟體巨頭甲骨文宣布全球裁員約5000人,其中中國區就有1600人,首批約900人,包括北京研發中心的500多人,此番裁員後甲骨文在中國的研發部門將徹底關閉。此舉隨即引發行業震動,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資料庫是甲骨文主營業務之一,不少使用甲骨文資料庫的中國企業正在擔憂是否會受到影響。
  • 中國自研資料庫超越Oracle登頂全球第一
    於是,國內幾乎所有機構和公司,從金融、電信到航空,清一色地使用甲骨文。這意味著,中國人每一筆銀行取款、轉帳,每一次充話費、買機票的數字,都儲存和運行在美國的資料庫上。自主研發資料庫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晶片,沒有資料庫,就沒有信息科技的發展。受制於人的局面急需改變。
  • 甲骨文裁員與阿里巴巴往事
    編者按:曾經,阿里巴巴是甲骨文在亞太區最大,也是其最為看重的客戶;而現在,阿里巴巴卻成為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結合近期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的消息,中國本土網際網路企業與跨國科技巨頭從仰望到平視,這大概是這些年科技領域最有趣的事情。
  • 中國自研資料庫打破西方壟斷:阿里成績打破甲骨文九年壟斷,性能2倍...
    螞蟻金服自主研發的金融級分布式關係資料庫OceanBase以兩倍於Oracle(甲骨文)的成績,打破資料庫基準性能測試的世界紀錄,成為全球資料庫演進史的重要裡程碑。這裡不能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陽振坤。 10月2日,資料庫領域最權威的國際機構國際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PC,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在官網發表了最新的TPC-C基準測試結果。螞蟻金服自主研發的金融級分布式關係資料庫OceanBase以兩倍於Oracle(甲骨文)的成績,打破資料庫基準性能測試的世界紀錄,成為全球資料庫演進史的重要裡程碑。
  • 解析甲骨文ERP:資料庫撐起強大ERP
    除了SAP的ERP很優秀之外,甲骨文的ERP在全球也很有名氣和市場。在ERP界,甲骨文ERP和SAP ERP被業界譽為「一個是寶馬,一個是奔馳」。甲骨文於1989年進入中國,目前有超過2000名員工,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世界級軟體巨頭。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甲骨文收購了各種各樣頂尖的國際公司,成就了其今天輝煌的成績。
  • 甲骨文2012財年業績解析
    除資料庫份額進一步擴大(48.8%)外,收入近10億美元的SaaS業務也成為亮點,未來超Salesforce.com並不是童話。  6月19日,甲骨文公布了該公司截止到5月31日的2012財年業績報告。2012財年甲骨文收入為371.21億美元,同比增長4%;利潤9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7%。在收入緩慢增長的同時,較大提升了利潤,使甲骨文的淨利率提升至27%的歷史最高水平。
  • 國產資料庫技術如何實現「去O」
    無外乎兩個原因:其一,市場佔有規模小,未吸引到甲骨文的注意;其二,未修改源碼,直接使用完全的開原始碼,開發、優化的僅是「分庫分表」解決方案的數據分發中間件,以及外圍工具;不具備資料庫核心研發能力,完全依賴MySQL自身的性能;而功能上,由於分庫分表本身就存在諸多資料庫語法使用的限制,導致整體不支持複雜SQL,多表join,分布式事務能力等,對開發、運維,以及系統穩定性帶來更大的困難
  • 數聚中國2020甲骨文自治資料庫雲大會探索數據管理無界未來
    Oracle資料庫產品也受到Gartner高度肯定,在2019年」操作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關鍵能力」報告的所有四大使用場景(事務、JSON/分片、物聯網、分析+事務)中甲骨文都排名第一;並在 Gartner 2019分析型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魔力象限中穩居領導者。
  • 生態數據分享:中國生態系統評估與生態安全格局資料庫
    為了支撐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數據需求,建立中國生態系統評估與生態安全格局資料庫,整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我國生態系統評估、格局等研究方面的數據資源和研究成果,實現生態學研究的科研數據逐步共享、研究成果向應用轉化,服務於廣大科研人員,並希望能為國家生態格局分析、生態系統評估、生態保護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補償等重大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網址如下:
  • 對話阿里達摩院李飛飛:3次涅槃,阿里資料庫的自研路
    據李飛飛介紹,他是2018年5月正式加入阿里巴巴,成為資料庫團隊負責人,併兼任達摩院資料庫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投入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資料庫系統研發當中。他的團隊打磨的產品和技術包括新一代分布式資料庫、非結構化數據管理、數據安全、智能化資料庫等。
  • 自治資料庫是甲骨文躋身雲計算超級玩家的致勝關鍵嗎?
    從非自治到自治,是革命性的改變,甲骨文公司資料庫技術執行副總裁 Andy Mendelson在接受老魚採訪時說,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從客戶角度看,是革命性的,自治資料庫能對客戶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和創新能力提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 甲骨文大敗局:中國區大裁員 錯失雲計算機會
    風光不再,在全球一度擁有超過50%資料庫市場的美國軟體巨頭甲骨文,在5月7日下發了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1600人的通知,這意味著自1989年正式進入中國30年後,甲骨文將陸續關閉其在深圳、北京、上海、蘇州、南京和大連等地相繼成立的研發中心,只留下以銷售為主的業務體系。
  • 中國資料庫殺入世界第一梯隊?資料庫的突破到底意味著什麼?
    資料庫與晶片、作業系統並列為全球技術三大件,也是企業IT系統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銀行、電信、製造、網際網路等主要行業都依賴於資料庫技術。「阿里雲擁有豐富的資料庫種類覆蓋度和完善的產品布局,為用戶提供了多種關係型和非關係型資料庫產品,還提供了混合雲環境部署,同時集成了備份、數據遷移與同步等能力。」Gartner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
  • 解讀甲骨文自治式資料庫雲 背後的三大信號與三重價值
    實際上,甲骨文聯席CEO馬克·赫德(Mark Hurd)在OOW17上也表示,到2025年100%的測試和開發將在雲端進行,同時所有企業的數據存儲也將在雲端,超過80%的生產應用也將在雲端。顯然,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也意味著甲骨文必須肩負起重塑資料庫行業變革的重任。
  • 社科院研究員:甲骨文轉型 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甲骨文轉型 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行業觀察  據多家媒體報導,傳統商用軟體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甲骨文(Oracle)近日在中國宣布裁員。由於裁員力度非常大,消息一出便瞬間引爆輿論。  那麼,甲骨文真的慢了嗎?我們又能從它的轉型經歷中學到什麼?  資料庫時代日漸遠去  每個時代都有其耀眼的技術,甲骨文在以資料庫為核心的軟體時代無疑是最閃亮的公司之一。  甲骨文於1989年正式進入我國,在我國發展已有30年歷史。其資料庫技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在我國相關領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 阿里雲躋身全球雲市場前三:擁有自主研發核心系統,到底有多酷?
    也就是在這一年,王堅剛剛加入阿里巴巴成為CTO,面對阿里面臨資料庫太大的難題,他提出一個令阿里「技術男」震驚的想法——「去IOE」(在IT建設過程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資料庫及EMC存儲設備)。面對新生事物,甲骨文CEO是不屑一顧,狂傲無比。面對困難,阿里巴巴則是突破重重困難去攻克。
  • ...分析師Keith Weiss:受資料庫和資料庫選項銷售強勁推動,甲骨文...
    >2019-06-21 04:00:29來源:FX168財經網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Keith Weiss:受資料庫和資料庫選項銷售強勁推動
  • 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資料庫優勢消減,雲業務轉型過慢
    近日,美國軟體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Oracle突然在中國大舉裁員,引發公眾關注。實際上,甲骨文近幾年管理不善、雲業務疲軟,全球性裁員早有端倪。更有業內人士認為,甲骨文此番大力度裁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該公司向雲業務轉型太慢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