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後,4歲女兒卻不知情:一定要給孩子補堂生命課

2020-12-22 尹建莉父母學堂

最近,劉真去世的新聞時常掛在微博熱搜。

從入院治療到突然離世,僅經過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人們在懷念國標舞女王的同時,也為她只有四歲大的孩子感到揪心。

據媒體報導,劉真的老公在她去世後,一直瞞著女兒,靈堂送別也沒有讓女兒參加。

他說,不能再讓女兒受到傷害了。

大家雖然理解其愛女心切,但內心也有不少擔憂。

在這條新聞評論區,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

孩子早晚會知道真相,到時候會因為沒能見媽媽最後一面而更難過嗎?

死亡對於我們來說,似乎一直是個忌諱的話題。

不敢輕易觸碰,也不敢提及。

於是,一場必然來臨的告別,在我們面前變成了突如其來的事件,變成了不合時宜的行為,變成了近乎殘忍的體驗。

我們對這個話題諱莫如深,讓「生命教育」成為了教育中的缺失部分。

今天正好是清明節,就跟大家一起好好討論下這個話題。

我們為什麼要跟孩子談死亡

清明節之前,我們家正因為遷墳的事情鬧的不可開交。

已經去世三十多年的祖父母,正面臨著自己會不會被刨出來的風險。

看著長輩們爭的面紅耳赤,身邊的小孩們卻一臉懵逼。

這場面真是混亂又荒唐。

關於「生死」,我們究竟在跟孩子傳遞什麼樣的概念啊?

「別說這個,掛在嘴邊多不吉利。」「你還太小了,等你長大了再告訴你。」……

親人剛離世時為了避免悲傷,選擇閉口不談。

離世久了,又怕所謂的不吉利,避而遠之。

當我們都無法直視死亡,不能正確對待,孩子會從我們這裡學到什麼呢?

日劇《非自然死亡》裡,所長勸老人收下妻子的骨灰時曾說:

他們只是碰巧死了,我們也只是碰巧活著。

碰巧還活著的我們,不能把死亡當作不吉利的東西。

如果我們對這個話題避而不談,隨著長大,孩子當然也會理解「死亡」的含義。

他會慢慢明白,死亡是彼此最後一次道別。

他會知道,有些人再也見不到。

但情感上該怎麼處理,心理上該如何寬慰,遺憾該如何彌補,未來該怎樣紀念?

這些問題,不會因為他長大了,就自然而然懂了。

只會埋進內心深處,或是等時間來慢慢消除,或者成為舊疾隱隱作痛。

而那些曾經給過我們美好和感動的人,竟然變成了不敢提及的傷口。

這絕非他們所願。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道:死亡是一個必然來臨的節日。

因為它必然來臨,所以我們的生命有了長度,這段路程才變得珍貴,做出的選擇才有了價值。

想起前段時間尹建莉老師的一次講座。

有媽媽問尹老師:疫情當前,應該怎麼進行「死亡教育」?

尹老師回答說:「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害怕的,是我們每個人都竭力迴避的。死亡告訴我們要更珍惜今天的生活。

疫情期間我們不能出門,很多的親人也不能見面,那我們想到平時能夠隨意出門,隨意的下館子,想見誰就去見誰,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足以讓我們非常珍惜?

所以生命教育不是說是教孩子去不怕死,而是教給孩子,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我們的生活。

死是生的反面,但同時也是生命的補充說明。

我們讓孩子理解死亡,其實更是為了讓他明白生命真實。

因為時間有限,眼下的相遇相處才變得彌足珍貴,勇敢和犧牲才變得讓人動容,歷史和傳承才會富有意義。

說到底,死亡教育,或者說生命教育,都是為了讓我們理解身邊一切的美好。

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孩子年齡不同,理解力也不同,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幫他們樹立起「生命」和「死亡」的概念。

■ 孩子很小時,可以用讀繪本和故事的方式。

幼兒園之前的孩子,理解能力還比較弱,無法形成過於抽象的概念,我們可以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讓他慢慢有相應的意識。

比如,他最愛的零食,吃完後就沒有了;他喜歡玩的小汽車,報廢后就不能修復了,告別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了;他喜歡的小金魚,死去後就再也不會醒來了,但這段時間他和小魚帶給了彼此快樂。

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相關的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小寬,你要堅強》《獾的禮物》《一片葉子落下來》……

這些溫暖的小故事,說不定既能幫孩子打開視野,也能治癒你的心靈。

■ 上幼兒園後,要逐漸讓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貴。

這時,孩子會開始建立自己的小社交圈,也開始感受到壓力。

他慢慢構建起了「死亡」的概念,也會有些焦慮和不安。

我們要告訴他們生活的一些危險,讓他們劃出危險和安全的界限,也要撫平他的焦慮感。

而消除他們不安的最好方法,還是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

來自父母的愛,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寶貴,自然會帶來陽光的生活態度。

《大耳朵圖圖》裡有名為「永遠活著」的一集。

講的是圖圖明白死亡的概念後,開始擔心身邊的人離開自己。

爸爸媽媽感受到他的焦慮,便在周末的時候帶他去逛美術館。

爸爸用畫家作為例子,告訴圖圖:「老爺爺雖然已經不在了,可是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很多漂亮的畫作為禮物。他的生命就活在這些禮物裡,永遠陪伴著我們。」

圖圖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既不是美術家也不是音樂家,他們又能給世界留下什麼禮物呢?

媽媽對圖圖說:「很多啊,其中最大的一個禮物就是,送給世界一個可愛的孩子。」

圖圖在結尾時說,原來生命的意義就是不斷的給這個世界留下禮物啊,這樣我們就永遠能活在自己留下的禮物中。

爸爸媽媽給圖圖的愛,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也撫平了他對「死亡」概念的恐慌。

■ 當孩子上小學之後,就已經具備了充足的理解力。

我們不需要再用各種隱喻的方法告訴孩子。

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紀錄片、去博物館,明白生物層面上死亡的概念。

也可以坐下來聊聊天,說出你對死亡的理解,探討生活甚至哲學層面上死亡的意義。

你對待生命、對待死亡的態度,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想法。

如果家長能夠平靜的跟孩子探討,孩子也可以欣然接受。

我之前看過一組漫畫,名為《人生的意義與甜甜圈》。

內容是一對姐弟站在墓碑前探討人生,中間有些喪,結尾卻意外的溫暖。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作者:PABLD STANLEY

就像上面漫畫中的故事,甜甜圈不是一直存在,但是我們有機會去品嘗它的美味。

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清明之日,桐始華

家裡遷完墳後,跟家裡的小孩一起去新的陵園掃墓。

她聽著爺爺奶奶在碎碎念,介紹著家裡走了哪些人,又添了哪些人,說時間過的真快,自己也越來越老了。

掃墓的人還有不少,有人帶了鮮花,也還有人在偷偷燒紙錢,有小孩清脆的嬉鬧聲,也有家長的低聲呵斥。

爺爺把白酒灑在地面上,瞬間蒸發的乾乾淨淨。

離開後,小孩悄悄的問我,太爺爺是真的住在裡面嗎?

我回答她,裡面沒有人住,裡面放置的只是掃墓人的念想和寄託。這份念想讓他們覺得親人從未離開,關愛依舊還在。

小孩突然就笑了,她說原來前段時間家裡人的爭執,是在比較誰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一點。一群已經當了爺爺奶奶的人,還在為這樣的事情爭吵,真的好幼稚。

是啊,是挺幼稚的,但也許正是這份幼稚,他們會把自己感受到的溫暖,繼續傳遞給下一代。

孩子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生命中尤為重要的一位過客。

我們在他幼小時遇到了他,能做的只有給足他盤纏,告訴他前路漫長。

接下來的旅途中,也許有精彩,也許很艱辛。

但他要明白的是,他終歸要鬆開我們的手,獨自前行。

他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次次告別,何嘗不是在為自己的獨立做準備。

《逸周書》中寫:清明之日,桐始華。

冷冷清清的寒食反面,是萬物生長的開始。

因為有了死亡,我們才感到生命珍貴,做出的選擇才顯得重要,回憶才會充滿了溫度。

不要怕跟孩子談死亡教育,無論怎樣,這都是一生中無法迴避的必修課。

與其讓他原地等待,不如讓每一份愛,到最後都變成支持他前行的力量。

作者介紹蜜思李,閱讀量驚人的學霸級網癮「少女」,扛得了機器拿得了話筒寫得了稿子,作文大賽拿過獎,報社電臺採過訪。講最走心的故事,做治癒系好友,願我們的相遇,讓你更懂孩子,遇見更真實的自己。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ID:yinjianlifumuxuetang」。

相關焦點

  • 剖腹產孩子,缺少的人生第一堂感統課要怎麼補?
    如果說,孕產過程是人類第一次的「感覺統合」訓練,即觸覺和運動覺的統合,而剖腹產的孩子恰恰少上了這麼「一堂課」。 這一堂課的缺乏雖然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但卻容易讓孩子有以下這些不良表現。
  • 「為什麼要燒紙?」中元節,孩子在等你補上「迴避著的」一堂課
    今天是中元節,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會燒紙錢祭奠去世親人,孩子看到會很不解,這是在幹什麼呢?家長比較忌諱談論「死亡」這個話題,即使孩子追問,也會含糊其辭地矇混過去,所以很多孩子對於「死亡」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就和很多家長迴避「性教育」一樣,這種觀念和做法都不可取。
  • 給孩子的第一堂性教育課---男生版
    給孩子們的第一堂性教育課,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給孩子的第一堂性教育課一位媽媽和女兒的性教育經歷有一個媽媽
  • 劉真去世讓人惋惜,如何對4歲女兒進行「死亡教育」也很關鍵
    但是作為80後,或者經常看《康熙來了》的朋友們一定會有印象。劉真號稱是「國標舞女王」,她不僅僅是長的甜美,國標舞也是特別的棒,經常上《康熙來了》,在節目中也難反嗆小S。她熱愛運動,跳舞也是她每天做的事情,要不是這次的意外,相信她還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愛她的丈夫、4歲的女兒,還有繼續跳她熱愛的舞蹈。
  • 「死亡」是中國父母最忌諱的話題,卻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堂課
    5歲時,爺爺過世,他躺在那裡,一動不動,身邊幾位姑姑突然開始嚎啕大哭。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本能地覺得恐懼,直往媽媽身後縮。後來親戚們都說我:「爺爺去世你連一滴眼淚都不掉,真是白疼你了!」天知道這句話對我的傷害有多大,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爺爺是因為生了我的氣,所以才一直不回家的。
  • 脫穎而出,12堂讓孩子更自信的語言表達課
    今年4月份,我推出了針對5-12歲孩子的語言表達課,希望幫助孩子們練出好的表達。你可能會問,這個課真的有效果嗎?一個出版人爸爸有兩個女兒,一個6歲,一個8歲,他覺得對於女孩子而言,公眾表達除了說話以外,眼神和站姿也非常重要。他說這個課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詞彙量和語言表達,還可以培養孩子優美的姿態,為她們未來人生登臺的機會做準備。敲黑板:(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站上舞臺,成為明星。
  • 清明是一堂生命教育課!3封信、7句話,看這位父親如何與女兒談生命...
    有人說,死亡教育最大的意義就是告訴孩子如何活著!清明之際,我們不妨趁這個機會,給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課!告訴孩子,珍惜每一個「今天」,給孩子創造幸福的能力!我們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來看看這位特級教師的做法吧!
  • 恩裡克9歲女兒因骨癌去世 願可憐的孩子天堂的路上沒有痛苦!
    恩裡克9歲女兒因骨癌去世 願可憐的孩子天堂的路上沒有痛苦!時間:2019-08-30 12:54   來源:肆客足球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恩裡克9歲女兒因骨癌去世 願可憐的孩子天堂的路上沒有痛苦! 北京時間8月30消息,前巴塞隆納主帥恩裡克發布訃告,他的9歲女兒因癌症去世了。
  • 母親去世,堂姨媽不聞不問,他孫女滿月酒卻邀請,我怎麼回復
    母親11月26日去世後堂姨媽沒有去參加悼念,聽其他親戚說她去了杭州給一家公司打工當廚師去了。可是,12月2號,我剛辦理完母親的出殯回到深圳,就收到這位堂姨媽兒子即表弟的添女兒滿月酒席的宴請。這種情況下我到底去不去?或者對於這個微信邀請我如何回復?還是不回復?
  • 北大女生因「愛情」去世,戳穿了教育的真相,我們欠孩子一堂課
    4月11日,那個曾經服藥自殺的北大女生「包麗」去世了。去年10月,包麗疑因男友的精神控制和折磨在酒店自殺,被發現後送到重症監護室救治。搶救了半年之後,最終還是消失在了世界的盡頭。無法想像這個17歲的小姑娘是怎麼度過這令她擔心受怕的三年時光。每個人,在青春期裡都缺一堂戀愛課這兩個事件中,最難過的,除了當事人,莫過於他們的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母親沒能在孩子走上絕路時給孩子提供幫助和保護,該是多麼的自責啊!
  • 男生持刀捅死兩女同學,我們欠孩子一堂生命教育課!
    至於更多的案件信息,我們留待官方渠道發布,不去妄加猜測。只是在匪夷所思和痛心之外,想和大家聊聊案件背後,給我們孩子教育帶來的一些警示和啟示——我們是否欠孩子一堂生命教育課?!生命教育不僅僅是要教會青少兒關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幫助青少兒關注、尊重和熱愛他人的生命。這些血淋淋的輕視生命的事例,無不在向我們的警示,關於孩子生命教育的課不能再落下了!
  • 痛失愛子的明星,謝晉失去兩個孩子後悲痛去世,他誤將女兒摔死!
    只是有的事情他們有經濟實力去處理,而我們卻不行,但是也有的事情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就比如有的明星經歷過痛失愛子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張萌接拍《沙海》,進劇組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為了不影響大家的演戲就隱瞞了,但是由於後來的工作強度太高,導致孩子流產。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演這一部劇,而是休息了一個星期之後繼續開拍。甚至還在很冷的天下水,不少網友都稱讚她太敬業。
  • 16歲女兒,被男生帶去開房,媽媽瞬間崩潰:作為父母,一定要告訴女兒這4句話!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過結束生命的念頭。蘭州市8歲男孩,不寫作業遭到父母責罵,把自己反鎖在家中自殺,搶救無效死亡。無錫9歲男孩,頑皮和父親吵架,被父親鎖在房間內,於是從4樓跳下自殺。重慶10歲男孩,看電視跟父親引發爭執,不服父親管教,從20樓家中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 25歲「小魔仙」孫僑潞去世!成長不易,生命可貴,請好好珍惜
    2021年1月2日晚,孫僑潞的媽媽發文證實女兒去世的消息。孫僑潞媽媽表示:「我在這裡懇求大家,不要做過多的揣測和評價…逝者已逝,謝謝大家了……」提起孫僑潞,相信她是很多95後童年的記憶。孫僑潞,1995年出生,年僅25歲。孫僑潞媽媽的發文中證實女兒是因心梗猝死。孫僑潞媽媽發出的長文引人催淚,字裡行間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母親突然失去女兒的痛苦。在這個本該美好的新年伊始之際,這突如其來的噩耗是否為當下的年輕人敲響了警鐘?讓每一個父母都引起關注?父母如何教會孩子規劃未來?
  • 馬蓉回應沒帶女兒參加王寶強母親的葬禮,稱自己不知情,互相矛盾
    更何況還是婚姻過錯方,馬蓉女兒畢竟流淌著王寶強的血脈,馬蓉被口誅筆伐也是沒有冤枉?馬蓉接受記者的採訪,針對沒有帶女兒去送奶奶的最後一程,認為自己正在國外陪伴女兒夏季文化興趣學習,她的機票和行程早在四個月之前,就已經訂好。而且這段時間,一直在陪伴女兒學習,基本上不打聽外面的事情。馬蓉和女兒都不知道王寶強的母親已病危去世的消息。有關消息,也是在網上才知道。
  • 42歲高齡產婦,生完孩子一周後去世,別再不重視坐月子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42歲高齡產婦,生完孩子一周後去世,別再不重視坐月子了! 女人生孩子會面臨許多不測,在古代醫療條件並不發達的情況下,生孩子難產或大出血去世的女人不在少數。
  • 給4歲女兒報了興趣班,回家後畫了一張畫,媽媽看到後報了警
    導讀:給4歲女兒報了興趣班,回家後畫了一張畫,媽媽看到後報了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給4歲女兒報了興趣班,回家後畫了一張畫,媽媽看到後報了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6歲媽媽在確診愛滋當天,為14歲女兒,親身上了一堂課
    二、上課我接到診斷通知那天,女兒原本下午是要上去鋼琴課的,但是我替她向老師請假了,毫不猶豫地把診斷報告交給我女兒,我知道這一刻一定是決定性的,否則我就再也沒有勇氣向我的孩子再說這件事情了,我不想躲著孩子,因為我擔心如果生活中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會讓我把病傳染給孩子。
  • 「吉祥三寶」早已不存在?爸爸去世,媽媽隱退,「女兒」大變樣
    著名音樂人科爾沁夫曾評價《吉祥三寶》為:「一首歌有了它自己的生命,獨立於聽者之外的生命。」歲月一晃而過,《吉祥三寶》這首歌,已有14年之久,那時紅遍了大江南北。而唱這首歌的一家三口,也讓無數人記憶猶新。三人登上春晚後,讓很多不知情的觀眾都認為,他們是一家三口,其實不是。
  • 合同籤後房價漲 賣家藉口對方妻子不知情要毀約
    ……4月16日上午,有請律師線下諮詢會如約和讀者見面,現場諮詢律師後,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房價上漲後,張某稱賣房妻子不知情,因此合同屬於無效合同。不過,趙女士表示在籤訂合同的現場專門要求張某給妻子打電話,確認其對賣房一事知情。況且,房子還有20多萬的債務,是拿趙女士的首付款還清的。現在對方認定合同無效,趙女士想知道該怎麼維權?王玲律師表示,從趙女士反映的情況來看,賣家張某的妻子不可能對賣房一事不知情,這是一起典型的因為房價上漲,賣家毀約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