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2020-12-22 光明數字報

    【科學向未來】    

    從遠古自然火的利用,到鑽木取火,直至煤炭、石油的利用,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是能源利用能力的發展。迄今為止,人類當代文明和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之上。到了21世紀,由於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的擔憂,以及化石能源在開採與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使得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領域,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

    「唯有解決高效利用太陽能的科學問題,才是人類永續發展之路。」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斷言,「太陽是萬物之母,能源之『源』。每時每刻抵達地球的太陽光能量若能被利用萬分之二,即可滿足目前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也正因為如此,陳永勝教授和他的團隊將自己的科研使命濃縮為一句話——「向太陽要能源」!

1.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商業化應用

    在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各項技術中,太陽能電池,即利用「光生伏打效應」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器件,是當前已獲得廣泛應用,同時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以晶矽等無機材料為基礎製備太陽能電池。但是這種電池生產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能耗大、汙染重等弊端。能否找到一種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材料研製出新型太陽能電池,眼下正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以地球上最豐富的碳材料為基本原料,通過技術手段獲得高效低成本的綠色能源,對於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重大能源問題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陳永勝介紹,從20世紀70年代起步的有機電子學及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機遇。

    與以矽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具有成本低、材料多樣性、功能可調、可柔性印刷製備等諸多優點。目前,基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顯示屏已經實現了商業化生產,並在手機和電視顯示屏中獲得廣泛應用。

    而基於有機高分子材料作為光敏活性層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材料結構多樣性、可大面積低成本印刷製備、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優點,具有無機太陽能電池技術所不具備的許多優良特性。除了作為正常的發電裝置外,在其他領域如節能建築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等方面亦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興趣。

    「特別是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光電轉化效率不斷刷新。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有機太陽能電池已經到了商業化的『黎明前夕』。」陳永勝說。

2.突破瓶頸:努力提高光電轉化效率

    制約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瓶頸在於光電轉化效率偏低。提高光電轉化效率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的首要目標,也是其實現產業化的關鍵。因此,製備出高效率、低成本以及重現性良好的可溶液加工活性材料,則是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基礎。

    陳永勝介紹,早期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的給體材料的設計合成,活性層是基於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的本體異質結構。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推進,以及器件工藝對材料的更高要求,具有確定化學結構的可溶液處理寡聚小分子材料開始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

    「這類材料具有結構單一、易提純、光伏器件結果重現性好等優點。」陳永勝說,早期,大多數小分子溶液處理成膜性不好,因此主要採用蒸鍍的方法製備器件,使其應用前景受到很大限制。如何設計合成性能良好並具有確定分子結構的光伏活性層材料,是科學家們公認的關鍵難題。

    憑藉對該研究領域敏銳的洞察力和審慎分析,陳永勝果斷選擇了當時具有重大風險和挑戰的新型可溶液加工處理的有機小分子和寡聚物活性材料作為太陽能發電研究的突破點。從分子材料設計,到光伏器件的製備優化,陳永勝帶領科研團隊夜以繼日展開科研攻關,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建構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寡聚小分子有機太陽能材料體系。

    從效率5%到超過10%,再到17.3%,他們在不斷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他們提出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被科學界廣泛應用。十幾年來,他們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了近300篇學術論文,申請獲得50多項發明專利。

3.轉化效率一小步,能源界一大步

    陳永勝一直在思考:有機太陽能電池到底能達到多高的效率,能否最終媲美矽基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產業化應用的「痛點」在哪裡,如何去破解?

    在過去幾年中,雖然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迅速,光電轉化效率已突破14%,但是與無機和鈣鈦礦等材料製備的太陽能電池相比,效率仍然偏低。雖然光伏技術應用要考慮效率、成本和壽命等多項指標,但效率始終是第一位的。如何發揮有機材料的優勢,通過優化材料設計和改進電池結構及製備工藝,從而獲得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

    從2015年開始,陳永勝團隊開始進行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方面研究。他認為,要達到甚至超過以無機材料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技術性能的目標,設計疊層太陽能電池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案——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有機/高分子材料具有的結構多樣性、太陽光吸收和能級可調節等優點,獲得具有良好太陽光吸收互補的子電池活性層材料,從而實現更高的光伏效率。

    基於上述思路,他們利用團隊設計合成的系列寡聚小分子製備獲得12.7%的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刷新了當時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效率,研究結果發表在領域頂級期刊《自然·光子學》,該項研究入選「2017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究竟有多少提升空間?陳永勝和他的團隊系統梳理分析了目前有機太陽能領域材料和器件方面數以千計的文獻和實驗數據,結合自身的研究積累和實驗結果,預測出有機太陽能電池包括多層器件實際可達到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以及對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基於此模型,他們選用在可見和近紅外區域具有良好互補吸收能力的前電池和後電池的活性層材料,獲得了驗證效率為17.3%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按照我國2016年43.6億噸標準煤當量的能源需求計算,如果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提高一個百分點,相應的能源需求由太陽能電池來產生,就意味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億噸。」陳永勝說。

    有人說,矽是資訊時代最重要的基礎性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陳永勝看來,矽材料也有其缺點:「且不說矽材料在製備過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能源和環境代價,它的硬、脆特性也難以滿足未來人類對於『可穿戴』器件的柔性要求。因此,以具有良好的可摺疊的柔性碳材料為基礎的技術產品將是新材料學科可預見的發展方向。」

    (本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本報通訊員 吳軍輝)

相關焦點

  • 【能源】有機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分析
    隨著近年來對有機光伏器件的研究,其效率和穩定性不斷提高,單層器件效率突破15%,疊層效率突破17%;而且一些有機光伏體系能夠穩定運行超過4000小時,使得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大面積器件組件製備以及其實際商業化應用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研究。
  •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
    新分子「派」出大本事π(pi),讀音「派」,是一個神奇的希臘字母。我們知道它,是從圓周率開始的。對於化學家而言,π更多地是指一種化學鍵。同時,基於專項的科學研究成果,科學家們還發展出具有自主產權的柔性器件製備與集成技術,有力推動我國在這一戰略新興產業上發展,為有機電子工業顛覆未來生活做好了科學與技術的準備。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的新翹楚熱電效應是一種基本的並且普遍存在的能量轉換現象。基於這一效應,利用溫差發電以及在電場驅動下製冷都能實現。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這一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
  • Gogoro 打造首個太陽能電池交換站,給予綠色都市交通新方式
    Gogoro 已經成為臺灣最成功的綠色出行交通工具,在摩託車盛行的臺灣,把 Gogoro 成為這個行業的特斯拉一點都不為過。而這家公司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近日,Gogoro 宣布其與臺灣新北市政府合作的首座太陽能電池交換站,正式在新北市八裡區開始運營。隨著這個搭配太陽能面板的電池交換站的啟動,Gogoro 對永續能源的承諾邁出更關鍵的一步。
  • Nature子刊報導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率之謎
    但是現在來自TU/e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論文對此提出了一項新的解釋,這對促進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相關資料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目前,全球太陽能電池材料共有三代。
  • 樹木也能用來製造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稱,這種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達到了2.7%,這一數字遠遠超過其他使用可再生原材料作為基板的太陽能電池。同時,用來裝配太陽能電池的CNC基板是光學透明的,這使得光線可以穿過它們後再被一層纖薄的有機半導體吸收。等到了回收再利用的環節,只需要在室溫下將太陽能電池浸入水中,不消幾分鐘,CNC基板就會溶解,而電池本身則可以被輕鬆的分離出來。
  • 臺灣PVEVL的性能測試範圍拓展至鈣鈦礦、量子點和有機太陽能電池
    臺灣中央大學光伏效率驗證實驗室(PVEVL)引進了新一代光碟機動光伏(NLPV)的驗證方法和程序,提高了該機構太陽能電池性能測試的能力和範圍——這其中包括了有機、鈣鈦礦和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的測試。在室內照明下,NLPV可以作為物聯網(IOT)傳感器和電晶體的電源,因此如何準確評估NLPV的光伏性能,對這一新光伏技術的應用而言十分重要。
  • 讓能源更清潔更綠色: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儲能項目開建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近日,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範項目在寧夏開工建設。氫能源是目前已知最綠色清潔的能源,通過太陽能電解水所生產的氫氣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氫氣」。當前,在行業整體發展的壓力下,「綠氫」項目的啟動對推廣發展清潔能源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 新紀錄!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
    ,從而向摩天大樓提供能源的做法又邁進了一步。該團隊使用有機的或碳基的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矽材料,實現了8.1%的轉換效率和43.3%的透光率。雖然電池有輕微的綠色,但它們更像太陽鏡和汽車窗戶的灰色。Franken傑出大學工程教授和Stephen Forrest表示,「每棟建築的表面都有窗戶,是安裝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理想位置。有機太陽能電池提供了矽無法提供的東西,這是超高效轉化和高透光率的結合。」帶有玻璃外牆的建築通常有一層塗層,可以反射和吸收光譜中可見光和紅外部分的部分光線,以降低亮度和建築內部的熱量。透明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利用這些能源來減少建築的電力需求,而不是將其浪費掉。
  • 未來科學城開闢綠色「能源谷」
    乘坐氫燃料電池大巴前行,金黃的樹葉和依然碧綠的草坪映入眼帘。發源軍都山麓的溫榆河似綠色飄帶,醞釀著高科技創新的火花,這就是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未來科學城。  從2009年的京北四座寧靜的村莊,到如今聚集十餘家央企科研中心,十年間,未來科學城已經成為北京科技創新的主平臺之一。
  • 韓國研究團隊開發透明太陽電池,將開啟個性化能源新時代
    一個科學家團隊利用矽薄膜成功設計出高效發電透明太陽能電池。該團隊認為,這可以將人們帶入個性化能源的新時代。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清潔」能源,太陽能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難怪全球環保人士一直在尋找推進當前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的方法。韓國仁川國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用於開發高功率透明太陽能電池的創新設計。
  • 太陽能電池跟電池有啥區別?
    tracelog=mfny_detail_list) 電池裡的能源從哪兒來? 能源對於社會進步具有不可磨滅的巨大推進作用,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更高要求,社會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各種能源開發,以及各種能源的利用率的提高迫在眉睫。
  • NREL研究人員的新技術使太陽能電池更安全……
    這筆資金將用於支持美國能源部建立一個或兩個規模較小的能源創新中心,即綜合性、多學科、多機構的研究團隊,旨在加速實現太陽能燃料生產所需的基礎科學突破。「陽光是我們最基本的能源來源,從陽光直接產生燃料的能力有可能改變我們的能源經濟,並極大地增強美國的能源安全,」能源部科學事務處負責人表示。「這一努力將確保美國科學家在人工光合作用研究這一極具挑戰性但同時極具前景的領域繼續處於領先地位。」
  • 中南大學趙富穩教授【綜述】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日,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5.245)發表了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特聘教授趙富穩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合作完成的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綜述論文「Emerging
  •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使有機太陽能電池更加穩固的方法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太陽能電池板使用光伏發電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有機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的矽電池相比具有幾個優點。但它們極易受到水分,氧氣和光線的傷害。目前解決有機太陽能電池脆弱性的嘗試涉及封裝它們,這是一種昂貴的過程,使它們更重,效率更低。相反,美國紐約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AndréTaylor和團隊使用類似於腿部打蠟的膠帶剝離工藝,從太陽能電池表面選擇性地去除電子接受分子。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小知識
    據統計地球上人類一年的能源總需求達到約4.363×1020焦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可以收集其中的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就足夠我們的需求了。什麼是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戰略角度來講,我國是一個能源的消耗大國,特別是電力的短缺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但是無論是核電還是火電所需要的燃料都是非常有限的,發電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因此我國尤其應當注重太陽能這種可再生綠色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為經濟、環境、社會的協調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美國加州出臺新法規 將啟動太陽能電池板回收行業
    美國加州出臺新法規 將啟動太陽能電池板回收行業 導讀:人們期待已久的加州太陽能電池板廢物處理規定的變化,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生效,這可能會影響美國太陽能電池板回收行業的發展。
  • 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這一成就也使該技術領先於任何材料的單結電池,從而進一步驗證了串聯電池作為「PV的未來」的案例。新的效率記錄已通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認證。儘管有些人仍然相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優點,但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能源》。
  • 能源新方向:鉀電池是不實際的美夢,還是光明的未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當靠著燃燒不可再生能源的燃氣託起了蓬勃發展的世界,能源危機對於我們來說也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日漸緊迫的石油、煤礦石等資源加速了對新能源探索的進程。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可再生能源在未來五年內有望增長 50%,其中大部分風能和太陽能可以根據需要預先儲存起來。而近日,又一新能源的突破吹響了進軍電池儲存能源的號角:鉀電池找到了自己的「新鎧甲」—— KVPO4F。
  • 科學家為細菌裝上「太陽能電池板」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美國科學家近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上報告說,他們為一種細菌裝上「太陽能電池板」,使它學會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生產有機化合物,且效率比植物光合作用更高。人工光合作用是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化工方面的一個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