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名高考僅得229分的學生上網尋求心理輔導。原因是無法面對&34;而十分苦惱,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這不是一個孤例。
我在網上給該生回帖並得到該生的認可後,截圖把這個故事發了一則微頭條。微頭條下面,有家長朋友留言:我家兒子只能上二本,也要跳樓;我兒子今年也只能上大專……
可以說,每一年的高考,都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媒體總是把鏡頭對準那些成功上榜的,樂於報導&34;之類的新聞。而對於沒有考出好成績或沒有考上理想學校,可以說是&34;的這一部分,往往無暇顧及。
不可否認,高考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試。但高考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是不是太過於誇張了呢?
&34;,這樣的熱血標語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學生埋頭苦讀,但是不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的價值觀帶偏了呢?
因為,從&34;的視角看,人生的價值成就、人生的幸福指數,絕對不是依據高考分數排名的!
差不多一個月以前,正值學生們衝刺高考的前夕,&34;一詞開始在網絡上走紅。
這個名稱起源於豆瓣&34;小組,指代一群來自於小城市&34;,他們考上了令人羨慕的&34;大學,卻在上大學後,徹底迷失了自我。
在名牌大學裡,他們不僅很難再通過「刷題」取得學業上的優勢,而且頻頻逃課、掛科,甚至被退學,有些勉強畢業也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
褪去高考時的光環,他們感覺自己像廢物一樣。
他們的故事,統統印證了一句話:&34;
「決勝高考」,在這裡,變成了一個笑話。
但這絕不是&34;
他們迷失的根源,在於&34;
讀書,是一趟列車。
名牌大學也許是一輛高鐵,而高考,就是一次&34;的機會。
有沒有搶到&34;當然很重要。但比&34;更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想去哪裡。不然,你就會像&34;一樣,迷失在下一個站臺,而不知所措。
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講,從嬰兒哇哇墜地的那一刻,我們的人生已經開始了。
但我認為,只有當我們開始思考&34;這個問題的時候,&34;才真正開始。
在此之前,我們不過是本能地生長。
高考後,不管高考成績如何,不管高考結果如何,是時候讓&34;真正開始了。
&34;這是一個不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因為,它沒有現成的答案,只有一些線索。
我們只有依據這些線索,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才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這些線索,有可能在某一本書裡,有可能在某一部電影裡,也有可能某一個人對你說過一席話或某一篇短文裡。
如何判斷它是不是你要的&34;?就在於,這一本書、這一個影像、這一個聲音,有沒有給你的內心帶來&34;,照亮你心底的渴望。
你想要去做某一件事,你想要成為某一個人,並且,完全不顧別人怎麼看。
當你的心底有了渴望,你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你就明白了,這一生的價值是什麼。
你不會再輕易地說要死要活的話。你知道了,自己為什麼而活。
就像一棵樹,不管是風調雨順,還是飽經風霜,你都會努力長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作者簡介
彩虹心理諮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心理諮詢擅長領域:個人成長、婚姻家庭、親子教育、情緒管理。用心理之光照亮生活,歡迎關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