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藝玩具成為奧運特許產品生產商之後,完成了福娃由平面到立體的轉化,並制訂了福娃毛絨玩具的全套生產工藝。不過,凱藝玩具和奧組委市場部的合作並不總是愉快的。凱藝玩具對福娃的銷售情況也並不滿意
奧運期間,福娃的銷售量有所上升,但並不理想,這讓北京凱藝玩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書侖多少有一些失望。
曾經有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春節期間會出現一個福娃毛絨玩具的銷售高峰。然而,受冰雪災害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今年春節期間的銷售高峰並沒有出現。
據孫書侖介紹,福娃真正的銷售高潮只出現過一次,就是在2005年11月,福娃形象發布之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其後,福娃的銷售只能用相對平穩來形容。今年3月之後,凱藝玩具的生產線上就再也沒有生產過福娃了,而是一直在銷售庫存。
結緣福娃
2005年3月的一天,孫書侖接到從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發出的一紙傳真。接到傳真之後,孫書侖立刻和北京奧組委市場部的相關工作人員聯繫。孫書侖了解到,北京奧組委要生產奧運吉祥物。
由於當時奧運吉祥物的形象還未對外公布,仍然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所以奧組委市場部並不打算採取公開招標的形式,而是決定採用定向邀標,也就是定向邀請、內部招標的形式,來確定奧運吉祥物的生產企業。
奧組委市場部通過相關行業協會了解到,凱藝玩具是目前中國玩具行業當中產品質量好、設計能力強的一家企業,於是便邀請凱藝玩具參加定向邀標。
經過嚴格的文件評審以及邀請奧組委市場部的官員去企業參觀等程序,三個月之後,凱藝玩具和另外兩家玩具企業入圍奧運特許產品生產商的行列。在籤訂了嚴格的保密協議之後,孫書侖拿到了五個福娃的平面形象。
看到「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五福娃的平面設計,孫書侖非常高興,他想借福娃來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實現本企業產業升級的理想,並從中獲利。
「拿到福娃的平面形象之後,我們立即組織公司的4名資深設計人員在一個獨立的三居室內進行封閉設計,設計師們在與外界幾乎隔絕的環境下,經過近2個月的工作,終於完成了福娃由平面到立體的轉化,並確定了福娃毛絨玩具的全套生產工藝,賦予了福娃更加鮮活的生命力。」孫書侖介紹。
凱藝玩具設計的福娃立體形象得到了奧運吉祥物專家組的認可,被確定為毛絨玩具的生產標準,而同期入選的另外兩家奧運玩具特許生產廠家卻缺乏建樹。
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奧運會倒計時1000天,北京奧組委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正式對外公布本屆奧運會的吉祥物。由於福娃既有濃鬱的中國特色,又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立刻受到市場的追捧。當年11月12日,數十萬件奧運吉祥物系列特許商品開始在全國各地的特許商品零售點銷售。這其中大量的福娃毛絨玩具都是由凱藝玩具生產的。
「從2005年11月到2008年8月底,凱藝玩具已經銷售了大量的福娃產品。按照市場零售價計算,總價值超過了3億元人民幣。」孫書侖說。
並非都是美好回憶
不過,孫書侖也承認,他們和奧組委市場部的合作並不總是順利的,原因有多個方面。
2007年之後,奧組委市場部將奧運特許產品生產商中的玩具生產商由3家逐步增加到了8家。前期凱藝玩具對福娃毛絨玩具進行立體化設計和打樣,投入比較多,現在它必須無償地將福娃的形象拿出來給更多的特許企業使用。
而後加入的福娃玩具特許生產企業當中,有的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主動降低了福娃毛絨玩具的報價,相應地也就簡化或放棄了一些生產工藝。例如,在凱藝玩具設計的福娃生產工藝中,福娃胸前的會徽和奧運五環標誌都是刺繡的。但隨著價格戰,在這些細節方面,有些玩具企業改用了一種叫「轉移印」的生產工藝,使產品的精緻程度和工藝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雖然後來北京奧組委市場部也出臺了對福娃的質量檢測標準,但這已經是在質量滑坡之後,參照相對較低的生產工藝來制定的標準了。
當初,奧組委市場部曾經允諾奧運特許產品的銷售網點在全國將達到2萬家,但事實上直到奧運結束,奧組委也只批准了幾千家奧運特許產品經營網點。孫書侖了解到,國外城市在舉辦奧運會期間,奧運特許商品特別是奧運吉祥物,在奧運舉辦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買到。孫書侖認為,在這些方面,北京奧組委還可以做得更好。
「福娃玩具生產銷售的過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中國玩具企業所面臨的窘境。」孫書侖介紹,「玩具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進入門檻很低,中國的玩具企業大部分都缺乏創新能力,缺乏智慧財產權,為了獲得生產訂單,只能是被動地拼價格,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據了解,目前中國玩具產量佔世界玩具總產量的70%以上,中國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玩具企業有數千家,然而這其中沒有真正的龍頭企業,也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名品牌。而歐美國家有美泰、玩具反鬥城等知名的玩具大企業。迪斯尼、華納兄弟是全球知名的影視娛樂公司,他們從做影視衍生產品的角度去開發生產玩具,也做得頗為成功。中國目前規模較大的玩具企業基本上都在為這些歐美玩具大企業做貼牌生產。同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一樣,近年來玩具行業也受到歐美國家提高環保標準、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衝擊,很多玩具企業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特別是2007年以來,歐美國家針對中國生產的玩具,一浪高過一浪的召迴風波,幾乎使中國玩具行業遭遇「滅頂」之災……
「擺脫『打工』地位,做大做強,爭奪行業話語權,正在成為中國玩具企業努力奮鬥的目標。」一位玩具行業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期待突圍
福娃的銷售並不如期待中的那麼理想,不過,生產福娃起碼提高了凱藝玩具的知名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配合了凱藝玩具產業升級的理想。
孫書侖介紹,「自從1987年,凱藝玩具的前身——北京佳藝玩具有限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都力爭走在行業的前列。」
1980年代中期,北京市有20多家做毛絨玩具的生產企業,而如今北京市做毛絨玩具的企業僅剩下了凱藝玩具一家。這20多年裡,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凱藝玩具一共搬過三次家。1993年,由北京城區搬到了五環以外的郊區;1999年,凱藝玩具再次將工廠搬到了河北廊坊開發區;2002年,凱藝玩具第三次將工廠搬遷到距北京更遠的天津薊縣經濟開發區。
據介紹,凱藝玩具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在行業的前列,在於凱藝玩具一直都重視抓生產質量,凱藝玩具是國內玩具企業中少有的同時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目前凱藝玩具85%左右的產品外銷,外銷地主要是歐洲和日本。由於凱藝玩具的產品質量過硬,多家日本客戶從1990年代初直到現在,一直和凱藝玩具合作,提高了凱藝玩具的議價能力。
另外,凱藝玩具也非常重視引進專業設計人才,凱藝玩具是最早從天津輕工業學院引進玩具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玩具企業。這些專業設計人員大大提高了凱藝玩具的設計開發能力。
為了實現產業升級,凱藝玩具自2006年起開始關注內銷。為了拓展國內市場,凱藝玩具與美國華納兄弟公司籤約,成為《貓和老鼠》、《史酷比狗》等動畫片的玩具類產品在中國的獨家授權商;凱藝玩具還與另一家美國公司以及一家芬蘭公司籤約,成為「草莓女孩」和「姆明一族」毛絨玩具以及家居用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授權商,負責這些產品在中國大陸的生產和銷售。這樣做除了有利於提高凱藝玩具自身的知名度,增加內銷產品的銷售量之外,也有利於凱藝玩具向國際知名的玩具品牌學習取經。
2006年,凱藝玩具註冊了「KAYEE」品牌,開始打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玩具品牌。今年,凱藝玩具開始研發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玩具產品。例如,凱藝玩具正在積極開發能夠實現人和玩具互動的產品。
要想在國內市場增加銷售、打響品牌,首先就必須重視國內市場的銷售渠道建設。目前玩具的銷售渠道已經從百貨商店分離了出來,更多地選擇專賣店的銷售形式。渠道建設特別是專賣店建設需要資金,品牌建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孫書侖希望,接下來,凱藝玩具能夠獲得國有股股東的同意,引進風險投資或在國內的創業版上市,獲得資金之後投入到產品研發、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等多個領域,以便讓本企業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