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一位腦癱少年高考623分,超一本線一百多分,之前從沒寫完過作文。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是因為大家對腦癱存在著誤解。
先說明一下,腦癱不等於智商很低。這種疾病是嬰兒在出生一個月左右,因為大腦發育受損傷引起的,最主要的病狀是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
腦癱雖然對智力有影響,但不一定造成毀滅性的損傷。腦癱兒的命運並沒有掉進漆黑的深井,不見光明。
大家不要把「腦癱」就想像成智力水平很低,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是歧視,也是很可怕的語言暴力。在很多時候,殘疾本身摧毀不了一個人的意志,但鋪天蓋地的歧視和惡意會讓殘疾人士出不家門。
這位少年,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努力學習,爭取當命運的主人。高考後,他寫下感謝父母、感謝老師,這八個字雖然寫得歪曲。但網友們看到之後,都感動得紛紛留言:加油!中國少年!
可能人們只關注到他身體上的缺陷,但我卻看到了他背後的家庭,他讀的學校,安徽蕪湖師範附中。今年就不止一個學生直接保送類似中科大等名校。這就是教育資源的差距。背後有一個能一直支持他的家庭,這不是人人都有的。
真正讓人感到吃驚的是,他身體有殘疾,但仍然堅持在學習並且成績優異,也就是說他的毅力異於常人。
現實一點,他也知道,自己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可以走,只有通過讀書才可以養活自己,不然只能依靠父母。換做是我,我有信心我也能做到那個地步。你說我膨脹也好,說我自不量力也好。你要知道,學習真的是要靠腦子和勤奮,哪怕是身體殘疾還有,身體殘疾反而成為他的一個優勢首先,他的朋友不會太多,不會受到幹擾其次,遊戲等其他大部分娛樂活動基本告別。最後,有很多的時間來學習
但我為他感到有點悲哀,真的。他延時時間,超一本線108分,進個好211或者末流985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那麼處於大學的一個環境中,競爭壓力比較大的話,他該怎麼辦?
父母依然陪著到大學照顧生活起居?我認為不太現實,到了大學,基本上要靠他自己一個人,身體上的殘疾過於明顯,他一定會受到歧視,或多或少。
正常一點的活動他都不能參與,而沒了老師以及同學的鼓勵,只有家長的支持 他可能會越來越孤僻。當然,他也可能會內心足夠強大,強大到一直孤獨一人都沒有問題
不過都是後話了,命運就是這麼不公,但如果他身體正常,他又會取得今天這個成績嘛?
但他的精神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這場高考之後,沒有考好的同學們也不要放棄。高考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但改變命運的機會很多。在任何時候,只要不放棄,抖擻精神,重整旗鼓,就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