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斑馬線,文明在路上!」近年來,我縣開展主題活動規範文明交通行為,從2017年1月起推出「交通護苗隊」志願服務行動,勸導駕駛員在行人和斑馬線前要禮讓,不加塞、不亂停車輛。2年多來,志願者們與學校保安、教師、交警和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等一同,聚力構築校門前「最後50米」安全帶。
上午7點10分,在南明小學校門口前,記者看到四位學生家長志願者身穿綠馬甲,手持文明勸導小旗,站在人行道邊疏導交通,或引導家長按指定地點停車,並護送學生進校門。儘管此時校門附近車來車往,但通行順暢、秩序井然。家長志願者張爍告訴記者,每當車子靠放在旁邊,志願者會打開車門,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當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時,我感覺特別自豪,像是完成一件神聖光榮的事。」
家長志願者梁利雲覺得,對家長而言,這也是一次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交通護苗隊』不僅保障了孩子的安全,而且有利於我們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的好習慣。」
南明小學、城西小學、實驗小學、青年路小學是我縣首批建立家長「交通護苗隊」的4所學校。2017年1月,通過家校聯動的方式,我縣開始招募家長志願者,探索定時定人定點的「三定」模式,實施交通護苗行動。
南明小學校長楊曉玲說:「每個學期我們要求每班報5名家長志願者,家長都非常踴躍,有個別班級報了30多名。我們覺得讓每位家長來體驗這項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家長體驗後也會更加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家長志願者於每天上午7點和下午3點輪流參與護苗工作,並從當年5月開始在全縣範圍內推廣。
縣城西小學校長張美芳告訴記者,「交通護苗隊」成立以來,帶來了很多變化,一方面深切地感受到家長護苗隊力量的強大,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長孩子一起遵守交通法規,一如既往形成合力,共同來為孩子的成長築起一道安全的防護牆。
截至目前,新昌城區共有11所學校組建「交通護苗隊」68支,2萬名家長志願者參與「交通護苗」行動10萬餘次。據統計,自「交通護苗隊」志願服務行動開展以來,我縣各校上下學尖峰時間縮短三分之一,每輛機動車在校門口滯留時間由原先的10多分鐘縮短至5分鐘內,並杜絕校門外接送車輛擠堆、刮擦及亂停亂放現象,實現學生進出校園「零事故」。
縣委宣傳部文明建設科科長呂林靈說:「在上學、放學期間,『交通護苗隊』通過協助交警指揮交通、引導車輛有序停放、護送學生安全出入,使學校門口的交通擁堵現狀得到有效緩解,有助於形成『人人參與、你我方便』的文明出行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