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陳捷通訊員洪恆亮/文陶小莫/漫畫)昨日,廈門警方發布近期高發的典型詐騙案例,提醒市民群眾小心防範假「客服」詐騙。
據統計,七月份,廈門市冒充客服警情多發,佔總詐騙警情數的23.67%,已取代網絡貸款詐騙,位居各類詐騙類型第一位。其中,冒充電商平臺客服83起,冒充物流公司客服12起。
案例1
「三倍賠償」為誘餌騙走女子3.3萬元
7月6日,王女士接到自稱淘寶平臺客服的電話:「王女士,您好!您上個月在我平臺××官方旗艦店購買的衣服有質量問題,不少顧客反映穿完之後會皮膚過敏,旗艦店現在要對這款內衣進行回收,並對顧客進行三倍理賠。」
王女士信以為真,就問對方如何理賠。「淘寶客服」就讓王女士先在支付寶上添加其為好友,然後告訴她,因為王女士的支付寶芝麻信用分不夠,無法收到公司的統一理賠款,需要從「螞蟻借唄」內借款先提升信用分。
為了獲得「三倍賠償」,王女士在「淘寶客服」的指導下一步步操作,在「螞蟻借唄」裡共借款33000元後,掃描「客服」發過來的「公司退款通道」二維碼,之後「客服」仍然要求王女士到其他平臺借款時,王女士才意識到可能被騙了。民警調查發現,該二維碼根本不是什麼退款通道,實際上就是付款二維碼。
騙術揭秘:民警說,此類騙局中,犯罪嫌疑人冒充電商平臺客服,謊稱被害人購買的物品出現問題,可以給予被害人退款、理賠、退稅等為由,誘導被害人洩露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將被害人銀行卡內錢款轉走,或利用被害人不熟悉網絡借款規則,誘導被害人到網上借貸平臺借款,之後以「退款出錯」為由誘騙被害人將錢款轉至指定帳戶;或者以商品質量原因導致交易異常,將凍結被害人帳戶資金為由,讓被害人按要求將資金轉入指定的帳戶實施詐騙。
案例2
往「退款連結」填信息銀行存款被轉走
7月10日,市民李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百世匯通快遞公司,稱李先生在網上購買的物品被自己公司的快遞員弄丟了,現快遞公司要賠錢給他,並且讓李先生添加了一個微信號。
李先生添加該微信號後,對方發來一個名為「客戶服務中心系統」的連結,稱這是「退款連結」,讓李先生輸入銀行卡及密碼。隨後,讓李先生將手機收到的驗證碼發給對方。
就這樣,李先生按對方要求操作後,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內被轉走10396元。
騙術揭秘:民警說,此類騙局中,騙子通常通過非法渠道購買購物網站的買家信息及快遞信息後,冒充快遞、貨運、倉儲等物流公司工作人員,謊稱被害人快遞丟失,可給予被害人退款、理賠、退稅等,誘騙被害人轉帳匯款,或者被害人根據犯罪嫌疑人的誘導,將其銀行卡等信息輸入二維碼跳出的網頁,並輸入手機驗證碼後,其卡內錢款便被轉走。
民警支招
自稱快遞公司主動退款的 自稱客服要你網上借款的 都是詐騙
警方通過回訪被害人發現,此類冒充客服騙術有個顯著特點,就是詐騙嫌疑人掌握被害人相關購物信息,詐騙欺騙性強。由於犯罪嫌疑人事先掌握了被害人準確的網上購物信息、物流訂單信息,被害人接到詐騙電話便對犯罪嫌疑人自稱的客服身份信以為真,從而按照要求進行後續操作。
另外,從詐騙的時間上,這兩種類型騙術有顯著差別:冒充電商平臺客服的,被害人在網上購買商品並收到商品後才會接到詐騙分子電話;冒充物流公司客服的,往往是在受害者下單收貨之前就接到犯罪嫌疑人的電話。
針對冒充客服詐騙,廈門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群眾牢記兩句話:「凡是自稱快遞公司主動退款的都是詐騙!」「凡是自稱客服要你在網上借款的都是詐騙!」
此外,民警請市民群眾注意,接到自稱「××平臺客服」、「××快遞客服」、「××網店客服」等電話,一定要通過正規電商平臺APP聯繫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官方客服確認是否有退款、退換貨等情況。與此同時,電商平臺、物流公司在公司日常運營過程中,務必將保護客戶個人信息放在首位,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