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本來就是數字,無非起個區分的作用,或者承載度量的內容,可是從諧音上一演繹,以及賦予宗教或迷信色彩,這數字就越發神奇了。比如數字中的六、八、九,顯然就比別的數字吃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們是發(八)財、長久(九)的諧音,以及六六順的徵兆,在有的人眼裡無比吉利。諸如選擇車牌號、電話號碼時,這些數字就身價倍增。好像獲得了這樣的數字,就會逢兇化吉升官發財,這一生的命運都會暢達。有的甚至於連平日說話,都忌諱四(死)、五(誤)這樣的數字,說是怕詛咒死或耽誤美好前程。
數字諧音的得失,難道真那麼靈驗嗎?反正我還無此體會。不過在潛意識裡,倒願意接受這些,比如,我出版的作品集,本來打算編選四卷,編輯朋友勸我說:「幹嘛,四(死)四(死)的,要不你就出五卷,要不就出三卷,何必非要這個數呢?」最後聽從朋友的好言相勸,出版了三卷本自選集,儘管某一天我還是必死無疑,起碼眼下在心靈上會得到寬慰。
可是,由於有人——特別是想升官發財的人——過於相信吉利數字,在這方面卻也稍顯了「靈驗」。二十多年前在《新觀察》當編輯,我採訪過一位國民黨起義將領,問起他當時發跡的過程,他說,其實我所以得到上級賞識,主要得益於自己的細心。於是,他舉了兩個例子:其一是,他的一位頂頭上司,是個非常精明的人,放在辦公室的大小物件,稍微挪動一下便可察覺,他一旦懷疑上挪動的人,就以為此人不可靠,從此就甭想再在他那裡混事。這位精明的起義將領,感覺出頂頭上司的細緻,處處小心不碰他的東西,因此深得這位上司的器重,官階也就節節高升。其二是,有一次他負責接待一位大人物,這位大人物下榻一棟別墅,他下了汽車望望門牌號,眉頭皺了皺臉立即沉下,其表情被這位起義將領察覺,他趕快吩咐手下人換地方,後來深得這位大人物讚賞。原來這棟別墅門牌是十三號,這位大人物是基督教徒,忌諱十三這個數字。這位起義將領,當時不滿三十歲,就被晉升為少將軍銜,當然,除了他的細心機靈,還有別的方面的業績。由此可見,數字在人們心裡,產生多大的效應。
那麼,人們祈盼的六六順,果真就能得到嗎?我看這就難說啦。何況人們說的這六個順,到底都是哪六個順,恐怕也難說清。我試著把這六個順如此定位,別人是否認同姑且不管。看看人的一生能否真正全順。哪六個順呢?我定為:順心、順氣、順眼、順耳、順嘴、順手,不知可否涵蓋人們祈盼的順?我之所以把順定在此六個方面,主要是從健康上考慮。比如「順眼」和「順耳」視聽兩方面,倘若真能做到,看不慣的適應,聽得煩的忍耐,心如秋水般寧靜,哪裡還有不「順心」的道理。心無芥蒂,如魚得水,如鳥在天,睡覺踏實,吃飯香甜,每天的日子都似過大年。這樣的「心順」夠意思吧?何愁一生的健康幸福。再比如「順嘴」和「順手」,這一吃一用的物質享受,只要吃得有營養喜歡吃,在正常花銷上不伸手,這樣的「心順」夠滋味兒吧?哪能沒有一生的快樂。
這就是我給六六順的定位。人活一輩子能有如此者,無疑是個真正幸運兒。只是這樣的人恐怕很少。因為世上的萬物人群,是個客觀存在的世界,有時你不找人人找你,你不傷人人傷你,你想眼淨偏有齷齪入目,你盼耳安偏有罵聲襲來,你希望飯菜養生偏是菜蔬汙染,你打算花錢痛快偏是銀行排隊。看來普通人的日子過得難哪,自然也就沒有更多的順。數字諧音只能當做遊戲玩玩略表寬慰。就是皇上、總統、億萬富翁,恐怕也很難這六個都順。起碼他們的心不會很順,因為,皇上、總統得考慮權位的穩固,時時提防別人暗算或奪權;億萬富翁得琢磨跟對手競爭,生怕出點差錯被對方吃掉。看來只要是人就難擁有完全的平順,吉利數字再怎麼吉利還是數字。
無獨有偶。就在我寫這篇短文時,在《中國藝術報》上讀到全國人大代表陶思炎的文章,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保護數字中的「四」字文化,因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四」字是相當不錯的,如空間的「四方」,如時間的「四時」,如漢語成語中的四字語,以及概括的「四大名著」「四大傳說」「四大悲劇」「四大美女」「文房四寶」等等。陶思炎進而說,「四」在民俗中有「事事如意」的諧音理解。實際上早已成為國人最吉祥、最習用的一個文化符號。然而,近二十餘年來,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視「四」為死的觀念,都讓國人在不明不白中接受了……原來有此潛意識的不光是我和我的朋友,陶先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居然以此為提案建議保護「四」字,可見這種錯誤的數字文化在我國流傳之廣。不過也有不信這一套的人,據《芳草地》上吳鈞陶先生的文章說,華東師大王智量教授就是這樣的人,他的手機號碼十一位數字中,他就特意選了三個「四」字,別人不願意要的他偏選,結果照樣健康快樂地活著。
既然數字的靈驗與否是因人而異,並非定律,我們還要不要對位呢?這就要看個人的興趣了。如果當做一種生活遊戲,或者空虛心靈的安慰,用數字的好壞取樂,我看也不妨玩玩,只是千萬不可當真。說到底命運的好與壞,還是得靠自身條件,其次是客觀的機遇,這兩者缺哪個都不成。與其仰望星空幻想,莫如腳踏實地耕耘——這是無數人生成功者,提供給我們的寶貴經驗。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