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記得看到最後哦】
「我家寶寶體重沒跟上,是不是發育不如別人?」
「別人家寶寶都會爬了,怎麼我家寶寶還坐不穩?」
「怎麼我家寶寶10個月還不發牙,是不是營養沒跟上?」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一歲前來自老母親的擔憂和焦慮從不間斷。
所以今天給大家整理一份寶寶「生長發育對照測評」,寶媽們可以自行對號入座,看下寶寶達標了嗎。
01、怎麼看生長發育
民間有個俗語「七坐八爬九長牙」。但即使寶寶比同月齡小夥伴長得矮,寶寶都9個月了還不會爬,10個月還不長牙,也不能說明寶寶就是發育遲緩。
我們常說的「生長發育」並不能單純看某一指標,其實是兩個概念:
「生長」一般通過身高、體重和頭圍進行評估,是量的變化,有相應測量值的正常範圍。
「發育」主要是指寶寶的大運動、精細動作、社會適應、語言、認知等。
我們帶寶寶去去做兒保檢查的時候(有時候打疫苗也需要簡單記錄),醫生需要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並把相關數據填寫在母嬰手冊中。
其實這就是監測寶寶是否發育良好的一種簡單手段。
但這裡有個很大的誤區:不能簡單依據「別人家的寶寶」來判斷自家寶寶的生長發育。
寶寶的生長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遺傳、營養、睡眠、運動等等。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家長們千萬別干著急哦!
02、生長發育對照
什麼時候該給寶寶測試生長發育呢?我建議在0-1歲的寶寶,最好每個月進行一次測評;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每2個月進行以一次測評。
測些啥呢?不僅僅是身高、體重、頭圍,而是要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社會適應五個維度,綜合來看才能測評出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這裡主要給大家總結了1歲以內寶寶這些維度的生長發育對照,寶媽們可以對照著看看寶寶能做到幾項,及時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1月齡
手腳能自主活動,四肢可以彎曲;
經常握緊拳頭;
注視母親的眼睛,開始發出細小的喉聲;
對聲音有反應,可能會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轉頭。
2月齡
平躺時可輕微抬頭,俯臥時頭可抬離床面;
眼隨物轉頭至中線;
咕咕發聲,會微笑,能與人保持眼神接觸;
能立刻注意到大的玩具,喜歡觸摸身邊的物品。
3月齡
俯臥抬頭45,豎抱時頭比較穩當;
兩手可握在一起;
能笑出聲;
眼隨物轉頭過中線,從仰臥位翻成側臥位。
4月齡
俯臥抬頭90,俯臥時能用胳膊撐起來;
會伸手抓住物品,會握撥浪鼓;
見到人會笑;
眼隨物轉頭180,會用肢體動作表示自己想要什麼。
5月齡
扶坐片刻,會翻身;
能兩手各握一玩具,可以伸手夠取懸掛的玩具;
咿呀發聲可以喃喃發出單音節;
轉頭找聲源,能辨別人聲,能認識熟人和陌生人。
6月齡
獨坐一會兒,能趴著向前爬;
抓住近處玩具;
叫名字轉頭,開始認生;
和鏡子裡的自己互動,玩具丟了會找。
7月齡
較穩、較久地獨坐;
伸手夠遠處玩具;
能叫「ba-ba、ma-ma」等聲音;
聽到名字會轉頭,會自己握著食物(如餅乾)吃。
8月齡
獨坐較穩、不搖晃
用手掌或手指抓到小物件,會換手拿玩具;
重複大人所發簡單音節,會發出低聲調的音;
能分辨熟人與陌生人,開始認識物體。
9月齡
會扶著東西站起來;
拇指、食指捏取小物件,持續追逐玩具;
能模仿聲音,有些會清楚喊出「爸」「媽」;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10月齡
會爬,可扶走幾步;
能自己抱著奶瓶吃;
會用手勢表示「歡迎」「再見」,會發簡單音節;
能模仿別人動作,會招手、再見,能根據大人的語意行動。
11月齡
獨站片刻,能爬臺階;
熟練對捏拿起小東西;
有意識地發一個字音,能根據大人的語意行動
懂得常見物名稱,開始認知事物的關聯
12月齡
會爬上樓梯,不用扶著東西就可以站立,扶走表現良好;
能精準抓握;
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
會指認身體幾個部分,比如手、眼;對人和事物有明顯的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03、兩點提醒
寶寶的生長發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階段,千萬不要「揠苗助長」!
比如寶寶還不會站穩,家長就扶著寶寶讓練習走路。類似的做法有害無益的。
沒到相應的月齡,不宜過早地學坐、學站,以免引起脊柱的過度屈曲,這可能會對寶寶的健康不利。
也要提醒家長們,寶寶是獨特的個體,不會有完全相同的生長發育曲線。
個人發育有差異,對寶寶的發育需要動態、連續地觀察,不能僅憑單獨的某個指標就去判斷寶寶是否出現了發育遲緩。
什麼時候感覺寶寶發育遲緩需要幹預呢?
如果寶寶出現3 個月以上的發育延遲,那家長就應該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
在育兒的這段道路,我們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科學育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此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份【各月齡寶寶成長的指南】,輕輕鬆鬆幫助寶寶科學成長!覆蓋成長測評、健康發育、疾病預防、早教活動、牙齒護理、輔食添加...
有需要的家長在評論區告訴我寶寶具體的月齡,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