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譯文:
二人乘舟而去,泛泛的漂在水中。思懷時想念你們,心中依依難捨!
二人乘舟而去,泛泛的漂流遠去,思懷時想念你們,過於著急有害!
釋義:
《二子乘舟》這首詩是衛詩中宣姜與公子伋悲劇的落幕,詩中表達了宣姜對公子伋和兒子公子壽的無盡思念。
《毛詩序》:「思伋、壽也。衛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毛亨能感受到此是懷念公子伋和公子壽的詩,還是對衛風有較深的認知的,只不過此詩並非普通國人所作,其用情之深遠非一個旁觀者所能及。
或許毛亨受《左傳》關於宣姜與公子朔一起構陷公子伋事情描述的影響,不能從人心性情上感通衛風。一些歷史記錄過程中會受到傳說的影響,但是《詩經》呈現的事實往往是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上真實情感的流露,更為客觀真實。
不是親歷這樣的感情,很難表達這樣的真情,沒有潔淨的心靈難以觸動如此至善純美的詩魂,只有宣姜才能作出這樣的詩!讀了這樣的詩,怎可能再認為宣姜會與公子朔一同構陷公子伋呢?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子,對人的一種尊稱和愛戴。
二子是指公子伋與公子壽,一個是宣姜的心上人,一個是心愛的兒子,是宣姜生命中重要的兩個人。
泛,飄浮
景,腦海浮現的情景
公子伋與公子壽是乘車途中遇害,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是宣姜腦海泛起的畫面。這樣的畫面不是寫作手法,沒有故意想像,而是因為哀思的情感自然向外流露時呈現的印象。
為什麼腦海裡有這樣的情景出現呢?她代表了對生命的理解。亡人離開這個世界去哪裡了呢?她是一副生命流逝的畫卷,像漂流在無際的水上,不知盡頭在哪裡,漸漸遠去消失。
整個畫面透視著生命的清澈,唯美。只有潔淨的心靈才有這樣的情感流露,但凡想法多一點的人,追悼亡靈時免不了歌頌之俗,或借景抒情,很難寫出哀思情志產生的畫面。
願,思的意思。
願是一種心念,對以往且空無事物或人的神情交流。願言思子,前面的願代表宣姜宣姜對亡人思念時與亡去靈魂作內心交感的狀態。言,是說明解釋。思子是願的內容是心中思念兩個人,這種思念已經難以用哀傷來表述。
中心養養。從養的字面意義是撫養,或許與癢想通用。筆者推測或有兩種意思表達。從宣姜流露出的情感看,公子伋與公子壽無疑是宣姜此時期的摯愛。若從養育之意來說,宣姜對二人離去的不舍如同哺乳期的母親離開待哺的嬰兒一樣的感覺,這是對至親摯愛的愛憐,是最純潔真誠的情感。
若從通假癢字來說,又是一種深愛而不可追求的感覺,都是源自內心最真的愛。情越深,傷越重,真正的哀傷之痛難以用言辭表達。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逝,遠去消失。
生命的畫卷如同這美麗幻境,不能駐留,漸漸遠去。隨著公子伋和公子壽一同逝去的,還有宣姜死亡的心和胸腔的熱度,《詩經·鄘風·柏舟》就是心死的誓言。
瑕,細微。
不瑕有害!與《邶風·泉水》中遄臻於衛,不瑕有害的意思相同。不瑕有心思不夠精細,過於著急的意思。此處大概也有兩個意思。
一層意思是,二子乘舟,逝者已去,遠去天堂的路上好走,再無世間艱險苦難和雜事所擾,願逝者安息。
一層意思是,告訴逝者,過急向前不是最正確的途徑,還可以耐心仔細的尋找解決事情的方法。它與應接不暇的不暇有想通之處,心急,則沒有心與事理的相掛,可能脫離了上天讓事物存在發展的道理。
宣姜如同太虛幻境的仙子,那麼純潔神聖,落入凡間卻經歷那麼多苦難,雖滿身傷痕,為汙濁所穢,始終有顆潔淨的心靈。
宣姜雖命運多舛,卻能忍辱負重,一力擔下衛國重擔。雖然對兒子衛惠公構陷公子伋事件導致公子伋和公子壽的死亡有意見,但仍為了兒子下嫁衛昭伯,以齊國的力量穩定衛國的政局。後來生育衛文公、許穆夫人等,更是把子女培養的賢德聖明。在衛國衰敗被滅亡後,因衛文公而復興,這個偉大的歷史後面有個偉大的母親。衛文公之母宣姜、文王之母、孔子之母等歷史上偉大的女子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從不暇有害這句詩,可以看出與《泉水》有相似的詩風。《泉水》一詩為衛女所作。她可能是衛宣公同父異母的姐妹,嫁應是齊僖公,也是宣姜的父親。或許此衛女是宣姜的母親,衛文公的外祖母。
從《衛詩》的排列方式看,或是衛文公有意安排,衛文公收錄其外祖母的詩的可能性大些。宣姜的詩風與衛女有相似之處,或許這位才華橫溢的母親是宣姜文才的源處。這大概是宣姜為什麼能作出大量千古名詩,被兒子衛文公成為聖善母親的原因!
宣姜為什麼喜歡文採奕奕的公子伋?也是同氣相求啊!只可惜最終落得命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