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燃煤發電實現「近零排放」 較燃氣發電潔淨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圖為國華定州電廠全景

  近日,記者從定州東火車站出發,驅車前往神華集團國華定州發電廠。還沒到目的地,遠遠就望見兩個正向天空噴吐白色「氣體」的巨型煙囪。同行的發電廠工作人員說,這是電廠排放廢氣的煙囪,高240米,其中一個與剛改造完的「近零排放」燃煤發電機組連通,「排放的幾乎都是水蒸氣。」

  隨著國華定州電廠3號發電機組綠色改造工程完成,京津冀地區首臺600兆瓦等級的「近零排放」燃煤機組誕生,實現了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削減90%的目標,每年減排煙塵880噸、二氧化硫369噸、氮氧化物1709噸、二氧化碳11.96萬噸。其中,前三項指標均優於燃氣發電機組排放值,每標準立方米的排放濃度比一臺家用小汽車還要低。同時,電廠用電率降低0.43%,每年節約標煤4.72萬噸。

  讓「廢氣」脫胎換骨

  戴上安全帽,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了定州電廠的生產廠區。

  3號機組綠色發電「近零排放」改造工程總投資2.4億元,共實施11個改造項目,其中有8項新技術和創新實踐為國華電力系統同類型機組中首次應用。站在主廠房四座40多米高的大型機器前,電廠生產技術部副部長李珍興如數家珍:在燃煤發電過程中,鍋爐燃燒產生的廢氣是經過四大步驟才「脫胎換骨」的。

  第一步「脫硝」,在煙氣中噴入尿素、氨等還原劑,將氮氧化物還原為無害的氮氣和水;第二步「電除塵」,讓帶電的粉塵被電極板牢牢吸附。

  接下來是任務艱巨的「脫硫」。由於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已接近全社會排放總量的50%,清除二氧化硫成為清潔發電的重點環節。定州電廠3號機組將脫硫塔的兩層平板式除霧器,改為兩層屋脊式加一層管式除霧器模式,從塔邊「逃逸」的二氧化硫也能被充分吸收掉。

  最後一步「溼式除塵」,則是PM2.5、PM10和重金屬的「剋星」。

  比燃氣發電還潔淨

  位於主廠房3層的集控室,是電廠的「心臟」,十幾臺電腦和七八名工作人員控制著整個發電機組的運轉。

  集控室牆上有5塊電子屏,最中間的一塊電子屏顯示電廠主要環保參數,「變身」後的3號機組煙囪出口排放濃度赫然映入眼帘:煙塵2毫克/標準立方米、二氧化硫6毫克/標準立方米、氮氧化物17毫克/標準立方米。

  「這樣的數值已經優於燃氣發電機組,是全國同類機組的最優值。」李珍興言語中透著自豪。

  仔細比照電子屏上顯示的參數,記者注意到,沒有經過改造的1號、2號和4號機組的汙染物排放值也優於國家規定的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為什麼要在國標基礎上「再跨一步」呢?

  「我們要讓公眾看到,燃煤電廠可以達到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一樣能實現清潔發電。不僅要達標,還要實現『近零排放』。」國華電力總工程師陳寅彪告訴記者。

  清潔高效的燃煤發電是治理京津冀霧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APEC會議期間,國華京津冀區域的電廠沒有停工,加足馬力保障供電,卻一點兒沒有影響「APEC藍」的成色。

  國華定州電廠去年已完成對4號機組的改造,今年和明年再完成其餘兩大機組的改造。目前,國華電力在京津冀區域有1140萬千瓦的裝機總容量,佔京津冀地區總容量的六分之一。預計2017年之前,國華電力京津冀區域所有燃煤機組都將完成「近零排放」改造。(實習記者 董禹含)

相關焦點

  • 我最環保燃煤電站投產發電 或將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新華社天津12月12日電(記者 張辛欣)華能天津IGCC示範電站12日在天津投產發電。這是我國首座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GCC示範電站,也是世界第六座IGCC電站。其汙染物的排放量約為常規燃煤電站的10%,被稱作最環保的燃煤電站,未來將實現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    我國能源資源以煤為主,目前火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82%左右。
  • 靠什麼迎接燃氣發電的「黃金時代」
    與傳統火電及可再生能源相比,燃氣發電具有很大的優勢:在排放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足燃煤電廠的一半,氮氧化物排放量約為燃煤電廠的10%,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幾乎為零,環保優勢突出;在用地上,建設燃氣電廠佔地面積一般僅為燃煤電廠的
  • 2020年中國天然氣現況報告:5、燃氣發電
    >  燃氣發電(gas power)是指利用天然氣產生電力。燃燒天然氣把水變成蒸汽,再用蒸汽推動汽輪機帶動發電機運轉而發電,屬於一般的火力發電,其效率較低。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則是將天然氣燃燒時產生的高溫煙氣,推動燃氣輪機,進行一級發電,然後再利用燃氣輪機排出的高溫煙氣加熱水,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進行二級發電。這就是聯合循環發電,效率較高。  由於燃燒天然氣熱效率高,排放的汙染物又較其它燃料少,因此天然氣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發電燃料。
  • 279個火電項目列入2020年省重點 哪些燃煤、燃氣、生物質發電及...
    本次統計主要涵蓋燃煤發電、燃氣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含垃圾發電)及熱電聯產等項目,數量分布詳見下圖(對於符合多種類型的項目統計了多次),其中垃圾發電及熱電聯產佔比超過四成。此前BHI已對垃圾焚燒發電重點項目進行過梳理,以下對其他類型火電項目分別進行匯總。
  • 全球燃煤發電經濟性再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金融智庫「碳追蹤計劃」發布報告指出,當前全球近半數的燃煤發電廠正處於負債運營的狀態,預計未來這一比例還將繼續上升。近半數燃煤電廠入不敷出這份名為《政治決策與經濟現實》的報告,評估了全球95%的運營中、在建及規劃中的煤電項目。
  • 專訪上電漕涇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雪峰
    專訪上電漕涇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雪峰記者:您認為進行潔淨排放改造的意義是什麼?記者:漕涇電廠的潔淨排放工程能夠複製和推廣嗎?曾雪峰:根據中電投集團公司節能降耗和達燃機排放改造主要技術路線要求,我廠2號機組潔淨排放工程採取的技術路線是脫硝優化、脫硫增容提效、加裝溼式電除塵和MGGH。漕涇電廠於今年11月20日完成改造,在線監測數據顯示,煙塵、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主要排放指標均優於燃氣排放標準,達到了設計值要求。
  • 一文看懂天然氣發電流程及全球發展狀況
    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則是將天然氣燃燒時產生的高溫煙氣,推動燃氣輪機,進行一級發電,然後再利用燃氣輪機排出的高溫煙氣加熱水,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進行二級發電。這就是聯合循環發電,效率較高。由於燃燒天然氣熱效率高,排放的汙染物又較其它燃料少,因此天然氣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發電燃料。目前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已進入商業運作,且規模很大。
  • 【聽講】近零排放 真的接近零排放?
    北極星環保網訊:「近零排放」已經成為火電行業的一個熱詞。那麼,什麼是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近零排放」呢?國內外對此並沒有公認的統一定義,但在實際應用中有多種表述,包括「近零排放」、「趨零排放」、「超低排放」、「超潔淨排放」、「低於燃機排放標準排放」等。
  • 尤可為: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從能量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而言,使用燃煤發電驅動電動汽車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最佳途徑。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尤可為博士在論壇上表示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從能量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而言,使用燃煤發電驅動電動汽車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最佳途徑。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CO2近零排放的煤氣化發電技術」項目中期檢查在...
    2019年5月23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組在北京對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的「CO2近零排放的煤氣化發電技術」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
  • 關注|生物質氣化與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的經濟性分析
    生物質燃氣輸入到燃煤鍋爐的熱量按3種不同方法進行經濟性測算,其經濟性差異較大,其中生物質燃氣送入350MW燃煤機組中的熱量按同時生產電能和熱能計量,且按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年平均發電標煤耗數值折算發電量,耦合發電量大,發電收益好,耦合優勢明顯。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解析
    國電漢川電廠位於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下遊,地處長江流域環境敏感區域,國電漢川電廠作為國內首批實踐廢水零排放的企業,建成了國內首個百萬機組燃煤電廠零排放應用項目並實現平穩運行。開發的基於膜技術的零排放工藝路線成為目前應用最為穩定可靠的零排放技術。
  • 材料小博士:想知道燃氣電廠如何發電?一個流程圖為你揭秘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燃氣電廠發電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電源,但你知道嗎?發電設備也可能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需要我們提前防範。我們先來看看燃LNG電廠是如何發電的?它的主要工藝流程是怎樣的?世界上利用天然氣發電普遍採用燃氣—蒸汽聯合電廠(CCGT ) 的形式。與燃煤電廠相比,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具有投資少、對環境汙染小、整體循環效率高、調峰性能好、佔地少、建設周期短、廠用電率低、耗水少、可用率高等眾多優點哦!
  • 「十四五」能源規劃應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觀點市場)
    燃氣電廠汙染物與碳排放水平優於全生命周期的燃煤發電對於燃煤電廠來說,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等,因管道天然氣中基本不含硫,所以燃氣電廠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主要為氮氧化物。燃氣電廠則可以根據電負荷、熱負荷的集中程度選址,適合建設在採暖集中或工廠較集中的區域,如城市附近和工業園區。燃氣輪機的廣泛使用將帶動基礎性學科發展從1939年世界第一臺燃氣輪機投入商業運行開始,燃氣輪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本文介紹了燃煤電廠生產運行系統中所排放不同性質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以及處理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路徑;分析了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的研究進展和實際應用情況,並對燃煤電廠廢水處理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 獨家翻譯 | IRENA:光伏發電成本較2010年下降82%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其《2019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表示,自2010年以來,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82%,聚光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了47%,陸上風電成本下降了39%,海上風電發電成本下降了29%。
  • 美天然氣發電比重首度超越燃煤 對礦業形成衝擊
    原標題:美天然氣發電比重首度超越燃煤 對礦業形成衝擊  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4日報導,美國今年4月的天然氣發電比重首度超越燃煤發電,這反映出頁巖天然氣已然對礦業形成衝擊。   研究機構SNL Energy指出,隨著天然氣價格與油價同步下挫,天然氣佔美國發電的比重在今年4月增長至31%,首次高於燃煤發電(30%)。   燃煤發電佔美國發電比重在2010年高達45%,但此後隨著水平鑽井法與水力壓裂法等技術崛起,燃煤面臨便宜的頁巖氣的競爭,再加上燃煤發電廠受到愈來愈嚴苛的法規監管,導致煤炭用量下滑,這樣的趨勢在2015年進一步加劇。
  • 2018年全國及分省市發電量及電力消費量統計 新能源發電前景廣闊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逐步認識到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是危害人類社會生活的嚴重公害,在尋求潔淨而無汙染的能源中,風電才逐漸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90年代以來,在歐洲和美洲,風電有了迅猛的增長。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如果都像北京一樣,將燃煤熱電聯產改為燃氣熱電聯產,立刻就出現問題了,即生產的電會增加非常多!這就是熱電比小引發的矛盾,尤其是在冬季供暖期間,為了滿足期間不斷增加的供熱需求,就得發更多的電。所以,近年來北京頻繁出現向外地送電的現象。本來氣電可以與風電、光伏發電配合、互動,幫助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上網,結果這樣一來,反而把風電、光伏發電給『擠』出去了,造成了棄光、棄風。」
  • 走進江蘇看中國天然氣發電的未來
    2017年,國家頒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開展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結合的多能互補項目示範」,近兩年天然氣發電產業開始有所回升。  其次,價格機制尚未理順。價格機制對於天然氣發電產業至關重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氣價,二是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