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7日 09:1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文化戲曲公園
大江晚報訊 未來蕪湖將有60座公園,而正在建設中的公園在這明媚春光裡已經散發出各種生態景觀的吸引力,有的今年還將竣工開園。植樹節前夕,記者也帶您去這些公園逛一逛,領略它們的美麗風光。
文化戲曲公園:文化娛樂和自然景觀的融合
文化戲曲公園位於蕪湖花津南路,還沒進公園,抬頭一看,古色古香、充滿文化韻味的實木門樓就讓人眼前一亮。走進園內,兩排銀杏樹陣已經進入新一輪生長周期,到了秋天,這裡金黃色的繽紛落葉將會充滿詩意。公園西邊,綿延的仿木質的棧橋和廊亭古典氣息濃厚,微波蕩漾的湖中心有一座石頭砌成的小島,島上已經綠樹成蔭。
「公園東側是正在建設中的嚴鳳英大劇院(暫名),未來,公園東側的商業劇院和公園西側的景觀將渾然一體,有機融合,這也是文化戲曲公園最大的特色。」弋江區住建委的工程師李慶這樣告訴記者,「公園的綠化景觀層次分明、搭配合理,遊人會有移步換景的感覺。」記者了解到,文化戲曲公園規劃面積為19.37公頃(含水面),計劃總投資約3000萬元,建設方欲將公園打造成集都市休閒、時尚運動、觀光娛樂為一體的特色公園。公園現已完成大門、景觀橋以及西側大部分綠化建設。
蘆花蕩溼地公園:溼地風貌完整保留
雖然春暖花開,但對逛蘆花蕩溼地公園來說,春天卻不是最美的季節,只有到了夏天和秋天,這裡大片的蘆葦才能盡顯。好在現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同樣生機無限。記者看到,公園被文昌路橋天然分成南北兩片,弋江區住建委李慶告訴記者,「為了市民遊覽時能親水,我們建了一個下沉式廣場,充滿立體感,水面會有很多小島和半島。」記者看到,公園的駁岸也非常有特色,全是由杉木排樁定製而成。據透露,在完整保留原來的溼地景觀基礎上,建成後的蘆花蕩溼地公園水生植物將更多。
記者了解到,蘆花蕩溼地公園規劃用地44公頃,其中水域面積23公頃。建設方希望利用當地天然植被創造溼地環境和林地,以多層次的植物體系實現生物多樣性,少量的商業建築分散布置融入自然生態景觀,也進一步提升公園的服務功能。目前,公園已經完成部分喬木及亞喬木的栽種,並完成了停車場、亭臺、園路和廣場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清淤和其他建築的施工,預計年內可完成建設。
三潭公園:開放式居住區公園
浮山路和經三路貫穿城南三潭公園,因為公園所在地原先就有三口塘,東塘、西塘和中塘,因此得名。和其他公園有所不同的是,公園幾乎被城南某居住區包圍,規劃總面積6.02萬平方米的該公園,旨在塑造一個具有文化內涵、地域特色、良好生態環境的開放式居住區公園。公園景觀2012年啟動建設,今年正式進場施工,昨天記者來到現場,這裡正在進行清淤。記者看到,東塘駁岸,親水平臺,步行橋等景觀已經完成。
據了解,建成後的三潭公園東南側有一個三圓疊加的廣場,總面積一千多平方米,非常有特色,西潭會建一個湧泉,公園還會有文化牆和文化柱等特色建築。
根據計劃,今年年內將完成東塘景觀及綠化,西塘完成大部分景觀綠化。可以憧憬的是,這片居住區的居民不久後又有一片美景可看了。(胡芳/文 塗志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