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有妙招,一本書讀出十倍的效果

2020-09-05 蕙媽精粹

威爾遜說,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裡,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閱讀是一個人依靠腦中原有知識,主動獲取信息的過程,從文字 中建構意義的過程。而人的主要閱讀能力,是在3-8歲期間形成的。通過閱讀能開拓孩子心靈空間,促進認知能力,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加強語言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也對學齡前孩子的的閱讀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對大班幼小銜接提出的閱讀目標如下:1.孩子專心閱讀故事書,能想像,理解畫面內容,並能用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和故事情節。2. 會用多種活動(如表演)表達對故事作品的體驗和理解。3. 引導孩子喜歡閱讀各類能理解的圖書及其他圖文信息。4. 在選書上,以圖文並茂,畫面較小,主題深刻,題材豐富的書籍為主。

一位參加高考閱卷的老師感慨說,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等,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物理、化學的成績也會受影響。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更輕鬆!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立馬就能理解。未來也更容易脫穎而出。因為這些孩子的詞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原由很簡單,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現在的時代,無論是學校還是父母,都很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從娃娃就開始抓了。

很多父母從小就重視孩子的閱讀,基於孩子幼小,認知能力不足的特點,很多父母沒有科學的引導方法,陪孩子讀了很多書,好像作用並不大。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有類似的感覺。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即將上小學。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又不認識字,相對於小學生來說,不能獨立自主的閱讀。作為我們父母,如何在3-6歲這個年齡段陪孩子高效閱讀,讓孩子收穫更多呢?下面,我來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讓一本書讀出十倍的效果。倍增你的陪讀效率。


01 猜想內容。鍛鍊孩子的思考力,想像力。

孩子在看繪本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閱讀前讓孩子對故事進行猜想會激起孩子強烈的閱讀欲望。先讓他看封面圖片,主題,封底。然後再根據標題讓孩子去想像裡面的內容,最開始時可讓孩子向你*講述他所想像的內容。這樣訓練了孩子的思考力,想像力,同時他在後面閱讀時,自然也就會去對照文中內容與自己所想像內容之異同,所以孩子在閱讀時,專注度也就會自然提高了。

如《魔法親親》這本書,封面上畫有一大一小兩隻熊。大熊摸著小熊的手,仿佛在說什麼。根據這幅圖畫,可以引導孩子猜想他們對話的內容,從而引出故事的題目--《魔法親親》。再如《100萬隻貓》繪本,封面是穿著黑色衣服的一個人,張開兩隻手,面前的一坐山上到處都是貓,腳下的路上有的貓在跳舞,有的貓好像對著人在喊叫什麼?還有的貓在竊竊私語!這麼壯觀的場面,讓孩子猜一猜,孩子一定很好奇!

當孩子說出了自己猜想的的內容時,不管猜想的內容如何,父母要給孩子肯定、認可、鼓勵。如:「你的想法太奇妙了」、「我這麼都沒想到呢」?

02 複述故事。提高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在聽完父母講故事,理解了故事的內容、熟悉了故事的發展情節、角色對話之後,將故事重講一遍。就是複述故事。在孩子學習複述故事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分析故事的情節、糾正字詞的發音、完善故事的完整性。孩子學習複述故事,既能提高孩子有目的,自覺的有意記憶,又能提高孩子連貫性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孩子對故事的注意力。因此,父母在為學齡前孩子選擇故事的時候,應注意選擇語言精練優美、有較多重複句、篇幅長短適中、故事角色對話精彩、段落層次清楚、孩子容易接受、掌握的富有情趣、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三隻小豬造房子》《牙婆婆》《金髮姑娘和三隻小熊》等等。


有時孩子由於對表達內容的不確定、不熟悉的原因,出現說話時斷斷續續。父母要用語言和眼神多給孩子欣賞、肯定、鼓勵。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以便孩子能大大方方複述故事內容。

怎樣讓小朋友複述故事呢?如果你直接問,「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呀?」這樣籠統的提問,孩子會一臉茫然的看著你。或者只能回憶出故事中的一些隻言片語。」

在小朋友還沒有養成故事複述的好習慣之前,需要採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讓孩子們愛上這項活動。如:

五指複述法。

• 大拇指:要說出故事的主角人物Characters

• 食指:說出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Setting

• 中指:說出故事裡出現的問題Problem

• 無名指:說出故事中的事件Events

• 小拇指:說出結果或是解決辦法Solution

還可以讓孩子把無名指所代表的事件分成三部分來說:開始,中間和結尾。這樣,故事就能描述的更加細緻具體。

使用五指法,可以這樣提問:

這個故事裡都有誰呢?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故事發生在哪裡?

故事以開始怎麼了,誰來了?

大家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最後故事的結局如何?

可以使用做遊戲的方式,用彩紙做成小手,對著手指一個一個項目的複述。慢慢的,孩子就熟悉了這樣的方法。也記住了複述故事的要素。


03 提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力。

給孩子講故事就是要讓孩子通過故事來增強認知能力。不要像趕火車那樣著急,目不斜視、照本宣科。可以適當的提問。提問能鍛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推理能力,同時也使他聽故事時特別專心。同時強化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講故事後的提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講故事過程中不提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有時故事講到主要情節的轉折時,可以提出問題,稍停頓一會兒,讓幼兒思考,父母再接著講,這樣可以促使孩子聽故事時積極動腦筋。

另一種方法是,故事講完之後,父母圍繞故事主題,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這些問題最好能有啟發性。根據故事的不同 ,一般問問故事中的地點、時間和人物,然後根據人物的活動、人物間的關係、他們的表情、對話,等進行提問。如:這個故事發生在哪裡?都有哪些人?牙婆婆是白天工作還是晚上工作?狐狸為什麼沒有找到爺爺?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小白兔如何面對失敗的,你經歷過失敗的事情嗎?失敗時的心情是怎麼樣呢?

讓孩子隨著提問,進行思考,然後回答問題,學說故事中的詞語和關鍵的段落,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給孩子講故事並不是在上課,如果問題無趣又讓孩子無從回答,比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就很不妥。將提問當作遊戲,孩子講不全時,父母不要急著把答案告訴他,也不要一下子就否定他,而應該鼓勵他、啟發他。當孩子回答不出時,可以給出輔助性引導,以拓展他的思路。逐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好習慣。


04 表演故事。萌發孩子的表演意識。

講完了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一些故事的情節。既是鍛鍊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方法。同時,表演故事對孩子有特殊的吸引力。

提倡親閱讀的年代。表演故事,可以家人一起參與。父母一定不能過於拘束,總是「放不開」,不好意思和孩子一起做動作、表情。其實無論家長做什麼樣的動作和手勢,孩子都會覺得很有趣味性,也會主動去模仿,所以,我們父母不妨表現得誇張一些,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表演中,這樣才能讓孩子受到故事情節與氣氛的感染.同時也能在表演的過程中對故事本身產生更多、更新的理解。

以表演的方式讀書,主體當然是孩子而不是父母。讓孩子成為表演的主體。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事事親力親為,規定孩子應該演什麼角色,應該怎麼去演,而這些本應由孩子自己定奪。當然,由於孩子本身的認知水平、表演能力都很有限,有時想法會顯得非常幼稚,父母不妨以討論、協商的方式給孩子—-些有益的引導,啟發孩子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也有助於增強他的自信心。

孩子如果能夠在表演中加人一些自己的想法,那是最值得我們父母鼓勵的。此時父母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應當適時說聲:「孩子,你太聰明了!」父母的誇讚不僅滿足了孩子表演和閱讀的成就感,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自信心等,能夠進一步激發孩子讀書的欲望。

孩子雖然不懂高深的理論,但憑藉自己的直覺,把自己最好的感覺,最好聽的聲音表現出來,在不斷的欣賞中,孩子不知不覺的得到薰陶,萌發了難能可貴的表演意識和興趣。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

如今,親子閱讀是每個家庭陪伴孩子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法。為了把閱讀的效果最大化。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我們總結了四種擴大閱讀效果的方法。第一, 閱讀前,讓孩子猜想故事內容。有效的鍛鍊孩子的思考力,想像力。第二, 讀完後,使用有趣的五指法讓孩子複述故事內容。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針對性的向孩子提問。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力。第四,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萌發表演意識。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根據閱讀故事的類型,可以綜合的運用四種方法。只要父母陪孩子堅持實踐,你會發現陪孩子讀一本書後,孩子可能記住了故事中的角色,甚至能夠提煉某個場景發生的主要情節。這時,孩子已經通過故事認識整個世界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反覆看一本書,這樣讀出10本書的效果
    為什麼孩子總是愛看同一本書,我都快讀的吐了,一本書給孩子讀了不知道多少遍。筆者只能跟你說那就心疼的抱抱自己吧,因為這個是千千萬萬個給孩子讀書的家長都會經歷的。這個與孩子的發展階段有關,孩子喜歡重複聽和看同一本書是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重複來學習。孩子們對重複的事物更有安全感,更安心。當他們聽熟悉內容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放鬆下來,更容易學習有價值的內容。同時心理學家也指出,父母不用對孩子總是看同一本書擔憂,因為當孩子從書上學習到所有他能學到東西之後,他們就會自動轉移注意力到別的書上。
  • 怎麼讓孩子讀出效果?
    「怎麼讓孩子讀出效果?」新學期開始,「魔獸」們重返校園,面對孩子課外閱讀輔導問題,不少家長不免又陷入焦慮。有沒什麼好辦法,可以有的放矢地解決「讀什麼」「怎麼讀」「如何讀出效果」的問題,讓家長不必發愁?9月7日開始,一場由120萬小學生先後參與的「班班有讀」閱讀公益活動給出答案,孩子的有效閱讀不再是個問題。「中國人的平均閱讀量,只有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讓孩子在童年讀到更多的書、更好的書,我們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 如何讓親子閱讀更高效
    我們在陪伴孩子時親子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能提高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世界那我們如何提高親子閱讀的質量呢?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她讀書,慢慢地養成以我讀為主的親子閱讀方式。隨著家裡的書越買越多,很多書只陪孩子看一次,這時我不禁開始思考,究竟是書買得越多越好呢?還是把家裡已有的再精讀幾遍?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看到一篇《如何把30元的繪本讀出3000元的價值》文章時,頓時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 你的親子閱讀困惑,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可以說,前半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在繪本閱讀方面有很高造詣的中川李枝子和她給予我們的指導;後半本書讓我們得以窺見,這樣的大師是如何養成的,這除了讓我們對她更加信任之外,也在我們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方面,有很大的啟發和指導。
  • 幼兒英語聽音辨音有妙招:親子閱讀事半功倍
    紐約時間5月5日,魔奇英語董事長劉宏冰獲美國紐約州揚克斯市政府表彰獎原標題:幼兒英語聽音辨音有妙招 親子閱讀事半功倍>根據語言學習的特點,魔奇英語建議家長在幼兒英語學習中加強聽音辨音的練習,可以採用以下方式:■愉快的親子閱讀 魔奇英語認為親子閱讀也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
  • 貴州黔西:全民閱讀「親子共讀一本書」
    中新網貴州新聞4月26日電(通訊員 陳佳)近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雨朵鎮蒿枝村圖書室裡,爺爺和孫女在看一同本書。  當日是世界讀書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婦聯倡導「老少共讀一本書」,讓孩子從自己長輩的閱讀經歷出發,推薦孩子「讀一本好書,交一個書友,長一點知識」,以此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逐漸養成愛讀書的自覺行動。
  • 親子閱讀,孩子喜歡的幾本書
    作者:寶寶知道 什馬都是浮雲親子閱讀,是最好的親子成長啟蒙:沒有最好的書,只有孩子喜歡的書。孩子的讀書世界好奇怪,反覆看一本書,看到會背了還繼續看。書不在於多,在於孩子喜歡。漸漸在5歲前雖然讀的書很少,但是他識字量高達3000多個字。
  • 《親子時光-繪本閱讀》第一百五十三期
    蒙城縣婦聯推出《親子時光-繪本閱讀》打造網絡公益繪本閱讀助力少兒成長 幼兒閱讀繪本的好處:(
  • 給家長的語文作業:100本書的閱讀積累,建立起的閱讀習慣有哪些
    所以,我們想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光要給小學生布置閱讀作業,家長也應該去完成一些家長語文作業。閱讀不是一個人的學習任務,我們做家長的,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空間,不是靠買書,而是去引導孩子們建立閱讀的習慣。這裡說一說給家長的語文作業:100本書的閱讀積累,你能完成也就可以輕鬆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了。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讓你少走閱讀的冤枉路
    你會閱讀嗎?「當然!」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很多人看來,閱讀這件事小學生都會。其實不然,閱讀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只有當我們了解了作者說的內容,做讀書筆記,吃透一本書,能把書中的主旨表達出來,並且深入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才算是真的會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呢?
  • 親子閱讀有訣竅,寶媽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書籍?牢記這3點即可
    媽媽很詫異地問為什麼,琦琦說,每次讀完一本書後,媽媽的要求太多,她覺得讀書太累了。誠然國內的繪本熱已經達到巔峰,據統計2018年圖書零售市場三分之一的銷量都來自於少兒圖書,這其中繪本又是佔了接近四分之一。但是很多父母也覺得買了不少繪本,但感覺孩子並沒有讀好。其實到底如何使親子閱讀更有效果,也是有不少原則和訣竅需要注意的。
  • 親子共讀,我用心地和孩子共讀一本書
    那讓我愛上陪孩子閱讀的原因是什麼?閱讀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力和學習力提供支持——這些閱讀的功用自然也是我看中的,但於我而言,這些有用之用還不是我最看重的。陪孩子閱讀,還有更為豐富的內涵。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寒冷的冬夜,怕黑的小小熊怎麼也睡不著,大熊給他帶來了一盞比一盞更亮的提燈,可是小小熊還是害怕。
  • 同一本書,為何孩子們會讀出不同的結果,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能力?
    15分鐘左右的親子閱讀,因為親子閱讀對於孩子來說是和自己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共同完成的一件事情,會大大的增加孩子閱讀的積極性。有部分家長會覺得,這本書難度會比較大,孩子可能讀不懂,可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書本的細節內容抓的是非常精準的。比如,一本書中出現了一個小道具的標註,這個時候孩子會很用心的去解讀這個部分。甚至在回憶這篇文章內容的時候,他們還可以說出這些細節。第三,閱讀的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
  • 一本書讀了幾十遍?親子閱讀的「三大困境」,你「全中」了嗎!
    上次寶寶幼兒園組織「親子共讀沙龍」的時候,就有家長特別的提出這個問題。一本書反覆讀、讀書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本書5秒翻完,這三個問題,幾乎是親子閱讀的「三大困境」,許多家長都曾經遇上。「讀書破百遍,出口如有神」「再讀一遍吧!」這可能是讀繪本的父母們,最不想聽到的魔咒。
  • 點亮一座城,共讀一本書!「雲上」親子閱讀節啟幕!
    點亮一座城,共讀一本書!「雲上」親子閱讀節啟幕!2.挑戰賽後,根據各鎮(街道、區)參與人次數量比例發放兒童繪本,在兒童之家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活動二:雲上朗讀者活動參加對象全市廣大家庭活動要求選讀作品內容積極向上,故事、詩歌、散文等題材均可,可自選篇目或原創;朗讀形式可多樣,鼓勵親子朗讀;作品以視頻方式,時長不超過兩分鐘。
  • 【周末親子閱讀招募】你已經多久沒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了?
    【周末親子閱讀招募】你已經多久沒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了?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孩子已經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但親子共讀重要性卻不容忽視。親子共讀能激發孩子對書籍的喜愛,能讓孩子在與成人建立親密互動關係時,發展讀寫能力。閱讀大大擴展了兒童社會交往的世界,讓孩子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情境下,學習友誼、解決衝突和問題。
  • 這樣做,讓親子閱讀更有趣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童年早期的閱讀經歷,能夠幫助孩子掌握大量詞彙,鍛鍊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 閱讀,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角轉變
    [2]整本書閱讀常常被演繹為「故事通讀」——沿著故事脈絡一直讀下去的「線性閱讀」,很少有「回頭讀」「比較讀」等現象,這樣閱讀鑄就的只能是培根所道的「書呆子氣太重」。筆者提倡的「發現閱讀」就是用上我們已備的閱讀經驗,在整本書中「翻來覆去」地去勾連品味。讀到後文的某一處,自然再翻回前文的「伏筆處」或「相應處」,如此「前前後後」地讀。
  • 影像閱讀——用潛意識提高十倍讀書效率是怎樣做到的?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一位農婦誤加入一個物理博士群裡。見到有一個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落到人頭上會不會砸傷?群裡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假設、風力、阻力、重力、加速度等等,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這時,農婦不合時宜的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 育兒百問百答NO.2丨孩子總喜歡重複閱讀一本書,怎麼辦?
    那在家庭親子閱讀中,如果孩子總是重複讀同一本書,我們該如何把閱讀變得更有趣,而不至於讓陪讀的我們昏昏欲睡呢?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豐富閱讀的體驗。靜+動除了用嘴安靜說故事,用耳朵安靜聽故事之外,在親子閱讀中加入適當的肢體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