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2008年,央視曝光「三鹿奶粉」事件後,人人都知道了三聚氰胺,其實「毒奶粉」中的化學物質不只「三聚氰胺」一種。
那些黑心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人們最重視的嬰幼兒產品上下手,「毒奶粉」頻繁出現的背後還有家長的無知,一些父母貪圖便宜給孩子購買廉價促銷產品,給孩子身體健康帶來巨大隱患。
閨蜜小王的婆婆出門購物,在路邊看到一個攤販在售賣奶粉,產品都是國外大品牌但是價格比超市便宜幾十塊,圍觀購買的人特別多。
婆婆想著能省一點是一點,也買了兩桶回家,可孩子喝完就開始哭鬧嘔吐,追問下婆婆才說出了奶粉的來源。
在生活中,很多老人都像婆婆一樣貪圖小便宜,購買一些非正規渠道的三無「毒奶粉」,也因為無知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三鹿」奶粉事件後,央視曾多次曝光「毒奶粉」事件。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數據稱,42批次嬰幼兒奶粉不合格,其中多是一些小作坊生產的奶粉,黑心商家為了牟取暴利,選擇一些不合格原料,虛假宣傳。
央視曝光後,不少中國父母眼中,國產奶粉已經被打上了「毒奶粉」標籤,他們又開始追求國外「洋奶粉」。沒想到不久後,進口「洋奶粉」也遭到了央視曝光。
德國的某家鑑定機構稱,在部分嬰幼兒奶粉中檢測出礦物油殘留,其中16款比例高達50%,甚至一些被中國父母追捧的國外大品牌也牽涉其中。
從央視記者的報導能看出,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奶粉,那些便宜的產品總會有缺點,廠家就是抓住了嬰幼兒產品的漏洞和父母的貪小便宜心理,購買時差了幾十塊錢,將來孩子治病或許不止幾十塊。
1)進口的不一定好,國產的不一定差
不少新手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盲目認為「進口奶粉」更好,其實黑心廠家每個國家都會有,只是生在中國接觸到的中國奶粉問題太多了。
比如50年前,日本也曾曝出「毒奶粉」新聞,日本乳業龍頭公司森永集團用劣質磷酸鈉,最終造成離世的嬰幼兒多達130名。
一些國外企業正是看中了中國父母的心思,大量生產一些不合格產品,專門賣給中國媽媽,即便價格不菲也會有人搶購。
所以,進口奶粉不一定沒有問題,國產奶粉也不一定差,在選購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別被看不懂的外語蒙蔽了雙眼。
2)好貨不一定便宜,便宜一定沒好貨
中國有句老話「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其實有一定的道理,真正的良心品牌價格肯定不會太低,真正有問題的反而是那些很貴或很便宜的產品。
嬰幼兒的腸胃脆弱,對奶粉的質量要求更為嚴格,在選購奶粉時要避開低價促銷的誘惑,查看品牌、配比、生產信息等,根據孩子的身體素質選擇合適的奶粉。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奶粉時進口的還是國產的?歡迎留言探討。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